元杂剧是继唐诗宋词后的文学宝库,作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之一,其奠基人自然非同小可。

元杂剧的奠基人就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就是《窦娥冤》。

今天我们就聊聊关汉卿和他的作品。

元杂剧现存剧本(元杂剧奠基人创作经典剧本流传至今)(1)

关汉卿出身在医生家庭,他生于元朝末年,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金末元初。

元朝是草原英雄建立的王朝,在元朝初年不重视儒生,关汉卿作为医生家庭被政府编入“医户”,按照规定必须行医。

关汉卿虽然身为医户,但却志在文学创作,因为当时医户是比较低级的群体,只能勉强糊口。

关汉卿报国无门,求官无路,生活又比较拮据,便走上了杂剧创作之路。

元杂剧现存剧本(元杂剧奠基人创作经典剧本流传至今)(2)

关汉卿和现代那些追求艺术的“北漂”一样,在当时的首都元大都谋生。

元朝是一个世界性的王朝,比较开放和自由,元大都作为元朝最繁华的大都市,这里汇聚了全世界各类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里的市场发展十分成熟,规模宏大。

这些条件都是元杂剧赖以生存的根基,在这里有不少人进行杂剧创作和演出,关汉卿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很多剧目,其中《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我们都知道《窦娥冤》的大致内容,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来说,关汉卿通过《窦娥冤》这个经典的悲剧曲目,抨击了元朝统治的黑暗,展示百姓生活的困苦,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一经问世便成为“热搜榜”的宠儿,不少人因为演这出戏而成为流量明星。

元杂剧现存剧本(元杂剧奠基人创作经典剧本流传至今)(3)

关汉卿之所以能创作出《窦娥冤》这样的剧本,是因为他有生活经历,成长于金末元初的关汉卿长期混迹于底层民众之间,他了解百姓疾苦,社会黑暗,所以能从中汲取创作养分,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另外,元朝初年没有科举考试,读书人丧失了晋级的唯一途径,而且元朝统治者以弓马取天下,轻视那些空谈的儒生,将其打入“贱籍”,所谓“九儒十丐”“儒不如娼”,这固然有儒生自嘲发泄的意思,但也确实反映了元朝初年读书人生活的惨景。

关汉卿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走上了杂剧创作的道路。

元杂剧现存剧本(元杂剧奠基人创作经典剧本流传至今)(4)

与马致远不同,关汉卿一生不曾出仕,在南宋灭亡后他南下寄寓,目睹了江南风华,感受到了南宋遗留的华夏文明的气息,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是一个纯粹的剧作家,而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官迷”。

正是这种“纯粹”,使他创作出了《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经典剧本,成为当时最顶级的王牌编剧,同时他还客串演出,可以说是多才多艺,是杂剧界真正的大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