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也是联合国大会2021年8月确立将每年2月2日设立为“世界湿地日”后的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自觉保护湿地。今年也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为深入宣传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加深公众保护湿地的认识,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加深公众保护湿地的认识,2月2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节日坚守巡护员深入湖区,拉开了2022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的序幕。

世界湿地日与河长制活动主题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世界湿地日与河长制活动主题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本次活动通过展示标本、播放影视、摆放展板和发放宣传资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湖区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介绍湿地的多种效益和功能,宣传保护湿地的理念,号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增强群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群众依法保护湿地和候鸟的法制意识。

世界湿地日与河长制活动主题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

世界湿地日与河长制活动主题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

世界湿地日与河长制活动主题 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

据介绍,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与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心、省林业局湿地处、南昌市林业局、FAO-GEF江西湿地项目、保护国际基金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宣教先行,从我做起。开展了“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暨寒假第一课探索湿地主题自然教育公益活动”,由孩子们为“湿地”发声,向全社会宣传湿地的重要价值,发出保护湿地的倡议。此次自然教育亲子活动,即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又提升了小朋友们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

在保护区开展了世界湿地日主题环境教育活动,通过公开招募15组亲子家庭,活动中在自然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伟大意义,认识湿地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密切关联,通过实践为保护美丽的湿地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发放《湿地保护法》读本,倡议大家学习湿地保护相关知识,更好地践行湿地保护。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普法达人”竞赛和“识鸟能手”竞技赛活动。并制作了湿地日普法宣传专栏、宣传海报及灯箱海报,宣传《湿地保护法》,打造懂法用法普法和识鸟爱鸟护鸟的强有力队伍,更加广泛地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湿地候鸟保护工作中来。增强了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2月2日,大年初二,但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工作人员像往日一样,坚守湖区进行巡护。保护站工作人员王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家人2000年就搬到南昌居住,而自己则很少回家,即使逢年过节也一直守在鄱阳湖。他说,“从青年到老年,我大半辈子都献给了鄱阳湖。鄱阳湖是我的家,我从小就钟爱湿地与候鸟,保护鄱阳湖湿地与候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公里。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烟波浩渺、水域辽阔。漫长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东南季风大量水蒸气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湿地鱼米之乡。

据统计,鄱阳湖有鸟类420种、贝类40种、兽类45种、浮游动物46种、爬行类48种、浮游植物50种、鱼类136种、昆虫类227种、高等植物47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7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0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受胁物种23种,包括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5种,易危物种16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153种,占该协定中保护鸟类总数的67.4%;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46种,占该协定中保护鸟类总数的56.8%。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80万只。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4000余只,占全球98%以上。全世界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在鄱阳湖保护区内越冬。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种群越冬地(数量达6万多只),也是中国最大的小天鹅种群越冬地(最高数量达9万多只),同时也是大量珍稀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和停歇地,有10余种南北半球间迁徙的鸻鹬类在鄱阳湖补充食物,其数量也达到了全球数量的1%以上,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地区。(王小龙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