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代人的记忆,宋丹丹老师的存在来源于一个穿着貂佝偻着脊背的东北大娘——白云。与爱人黑土参加了小崔的访谈节目,用一句"公鸡下蛋,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发现宋丹丹不是东北人的事实已经是多年之后,当看到《家有儿女》中严母刘梅操着一口顺溜儿的京片子,多少人没反应过来,白云脱了马甲就变了一个人。
毫无疑问,春晚小品中的若干个老太太是宋丹丹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她们令宋丹丹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了最大的关注和声名,成了中国观众群最广、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但对于演员宋丹丹来说,她的天赋和能力远非这些"老太太"能够承载,只是,对于新一代的观众而言,这些都遥远得像是另一个星球上的新闻。
198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训练班招生,如果高考失利就要去卖酱油的宋丹丹借了两块钱报名,很顺利地考上了。
她很快成为了班上表现最好的一个,毕业后第一次正式演出,就凭借《红白喜事》中小配角灵芝一举获得文化部观摩演出一等奖和北京市政府表彰优秀演员奖。
1986年她主演的电影《月牙儿》就荣获了萨莱诺Salerno国际电影节意大利银质奖,看到画面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不相信,韩月容一角是宋丹丹出演的。
那时的宋丹丹,还是少女的模样,把韩月容少女时期的纯洁、天真和楚楚动人描绘的有姿有色,又将沦为娼妓后的粗鲁、放荡和冷漠的无奈刻画的深入人心。
1993年,宋丹丹凭借话剧《回归》获得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梅花奖。同年,家庭室内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播,在这部被誉为代表中国情景喜剧巅峰水准的剧作中,宋丹丹奉献了自己在电视屏幕中最经典的表演——贾家的大儿媳和平。
剧中,和平是失意的大鼓演员,是市井气十足的家庭妇女,她抠门、算计、偶尔膨胀,但也顾家、隐忍、菩萨心肠,织着一件直到120集剧终也没完工的毛衣,给贾家"养老的生小的,缝新的补旧的熬稀的煮干的"。
宋丹丹完全演活了这个角色,让她成了无数观众心中念念不忘的"和平女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在女明星们卷着头发照着好莱坞海报学样子的时候,《月牙儿》里的那个少女转眼登上了小品舞台,摇身一变着一身红配绿,对全国人民宣布"我叫魏淑芬。"抱着孩子穿着花棉袄被"超生游击队"四处追击,还要涂黑了牙齿,布满了皱纹,演一个70岁的东北大妈与小崔畅聊"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
1989年,宋丹丹第一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一句"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之后,话剧演员、电影演员宋丹丹一夜之间爆红,以小品演员的方式。
凭借《懒汉相亲》,宋丹丹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一夜爆红
在春晚的舞台,一站就是到了2008年,要说演技的体现,一个北京姑娘在全国人民面前放开自我演绎山东大姑娘、东北的老太太,这算不算呢?
这个世界上,比成为天才更难的事是让这份天赋延续,并取得与之匹配的成就。从这一点看来,你很难说春晚之于宋丹丹,到底是歧途还是正道。
从36岁到48岁,宋丹丹无戏可演,每天打麻将、炒股,一个人守着大户室,对着四台电脑。"或许因为演了小品,大家就认为我不适合演影视剧,根本没有影视剧找我。30多岁是演员最好的年龄,但我就只演了一部《家有儿女》。"
2008年春节,宋丹丹与赵本山合作了小品《火炬手》,那也是她最后一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当年10月,她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除非他们拘留我、给我判刑,不然我真的不想去(上春晚)。"
那一年,远离影视多年的宋丹丹接拍了电视剧《马文的战争》,她高兴地在微博上不加逗号地感慨这种幸福:"年越50的15年前就基本没戏演成天玩股票打麻将聊闲天的小老太太现在起早贪黑干活儿身后还站着5百万零4千9百54个粉丝……谁说女人40就豆腐渣啦50都一朵花啊,我为怕老的姐妹当回标杆儿吧今儿就!"
自此,宋丹丹一直在一系列家庭情感电视剧延续着自己的演员身份和艺术生命。在这些不温不火的剧集中,宋丹丹扮演再婚的继母、职场打拼的大龄女性、为了孩子上户口拼命奔走的单身母亲等角色,她们大都性子刚烈泼辣,话又多又密,带着一种宋丹丹式的喜感。
这些角色令宋丹丹两度得到中国电视剧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也令她陷入另一种争议——程式化的表演,演的每个人物都是宋丹丹。
有人认为这是天才演员放弃努力后的自我放逐,也有人认为那些剧作本身的单薄不足以让宋丹丹拿出真本事。这些争论伴随着"戏霸宋丹丹最爱改剧本"的口水仗,构成了宋丹丹这些年在影视行业的存在感。
好在,喧嚣之外,宋丹丹始终都还守着"人艺"这个可以用来藏身的避风港。在那里,她可以撕下一切标签,踏踏实实地做回《茶馆》里的康顺子、《白鹿原》里的田小娥、《万家灯火》中的何老太太,以及,《窝头会馆》里的田翠兰。那个舞台上,她仍然被当做"天才"对待,没有任何人会质疑她的能力。
作为国家一级话剧演员,宋丹丹的江湖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她不仅是逗乐扮丑的喜剧演员,她在任何一个舞台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