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刚刚结束的一周,我从徐州回来又去了福鼎的太姥山采风。爬太姥山,在山上的绿雪芽住了一晚,还到了旁边的嵛山岛看了看岛上草原,度过了一个满月的岛上之夜。住的那个在山顶的房子里感觉真好。站在木廊上向山下看去,有海水,有山坡,有野花。

风吹来的时候,我念诵了海子的诗。

本文独家首发于今日头条

同步转发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一句话:

地球上所需要的并不是新的大陆,而是新的人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1)

正文: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有两位作家最幸福。

一位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能够沉浸在侦探的世界里破解一桩又一桩的奇案;另一位就是儒勒·凡尔纳,可以完全沉浸在科幻的世界里,身坐家中却畅游万里。两位作家都可以做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在一种题材的小说创作上,并在此种类型上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达到巅峰,对后人产生巨大影响。

儒勒·凡尔纳,我在之前的随笔中写过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当时文章发出后,一位作家朋友对我说,他几乎每年都会重读一遍这本书,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未见到一个人如此认真地给这部小说写上随笔。我想,这其中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因为科幻小说一直以来作为通俗小说,大家虽然喜欢看,但对它的情感更像是“这是开发人想象力的青少年读物,”所以不会把它收入世界文学名著宝库中,更不会被重要解读。

但我要写一下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而且过段时间还会抽空写上一写“大侦探波罗”。

时间已经证明了,尽管它们的文学性不高,但它们是世界名著中的无冕之王。

今天,这个下午,让我们好好说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2)

在《八十天环游地球》那篇随笔中已经写到过,让我知道这位作家的人是一位女物理老师。而在我知道凡尔纳之后,最先看到的几本他的小说中让我最喜欢的就是《海底两万里》。那本书是从妹妹的一个同学那里借来的,是缩减版。也就是说我只需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阅读它小说三分之一的文字量就能收获它的大部分精髓。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3)

我记得自己当时读它时候的感觉。文字是无声的,但在读的过程中能够借着文字看到有声有色的海底世界,跟着书里的人在海底森林里探险,看到奇异多彩的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貌,我被这本书完全吸引了。后来,和那书主人说这本书的读后感时,她不敢相信我竟是这么喜欢它。而在那之后,我没有再重读过它,却在大概2009年的时候和妹妹合作,给一家幼儿教育公司写作并录制一套海洋生物的学龄前教育点读地图。我来写海洋生物,妹妹来录制。我在写的时候就有这本小说对我的影响。虽然只在幕后,但有一种责任感在身,觉得自己有必要通过简洁优美的文字给与孩子们最初的海底世界的印象,就像这本书当初给我的那样。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4)

我把自己完全想象置身于海洋探秘之间,仿佛随着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在海底遇到一种又一种的生物,碰到一个写一个。当时写过的有:海兔,抹香鲸,座头鲸,海马,珊瑚等等,最喜欢的是写独角鲸。

我在那短诗中写道:

我们是海洋的孤独客,我们生活在北极,

白天伴着冰水游,夜晚枕在冰川里。

我们是海洋的独角兽,一角伸长有三米,

游行如飞快如电,独角伸出做招旗。

我们是海洋的独行侠,我们生活在北极,

冰川海水无险阻,乘风破浪何人及。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5)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同步转发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话题说远了。

我们回到这本书来。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三部曲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以冒险情节取胜,《神秘岛》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些类似“鲁滨逊漂流记”里的荒岛生存的化学知识,《海底两万里》则是三部曲中想象力最为大胆,情节画面最为瑰丽,最富有浪漫性的一本。

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1866年,社会上流传着一个海怪的传说。说海面上经常出现一个神出鬼没的大海怪,弄得人心惶惶,不敢出海。于是,有人发出了追捕令,希望有勇敢者能够把这头海怪捕杀。不少人还说,它可能是一头巨大无比的独角鲸。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6)

我,阿龙纳斯教授,和我的仆人康塞尔,收到美国一艘船的邀请前去捕捉海怪。有一天,海怪出现了,人们在惊慌迎战的同时,我和仆人以及鱼叉手尼德·兰都掉到了海里。尼德·兰救了我们,却告诉我们他正站在“海怪”身上,而那头海怪竟然是一条能潜水的船……

之后的故事想必很多书友们都知道了。这三个人被带进了船的内室,认识了船长尼摩和他的同伴们。尼摩船长带着我们参观了这艘能潜水水下的船的构造和原理,这让我们惊叹不已。这些都是这本书的第一卷内容。等到第二卷内容,故事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我们,也是半软禁的三个人就随着尼摩船长开始了在海底世界的探险。我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了不少在地面没见过的海洋生物和奇异美妙的景象。这过程中还经历了搁浅,被土著人围攻,和鲨鱼搏斗,到南极海域,还有章鱼袭击等凶险,最终,在“鹦鹉螺号”到达挪威海岸的时候,我们终于离开了这艘船回到了岸上世界。

这本书的字数要远远大于《八十天环游地球》,并且它其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和海域知识也非常广博,比起《八十天环游地球》来,更是想象力大胆,色彩和景象都给了作家更多的发挥空间,可以用惊喜不断,惊险不断来形容。

这本小说和同样是凡尔纳的作品《地心游记》有一点儿相似。它们都讲述了地球人来到地球陆地表面之外的地方探险的故事,而它们的主人公都不像是在地球探秘而像在探秘一个外星球。尤其是这本《海底两万里》。当尼摩船长第一次邀请三人穿上潜水衣戴上玻璃头罩,他们几人在海底慢慢行走探险的时候,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完全陌生的海底世界完全不像在地球上。尤其是那些根本不能想象的矿藏宝藏和西班牙海底沉船,还有采珠场,作者的想象力让人惊叹叫绝。在《地心游记》中也是同样,两男一女三个主人公一点点沿着一个地壳入口向下慢慢潜行,下降一定的深度,温度就升高一点儿,等到最后当我还在担心如果这样三人会被地心的岩浆烧化的同时,他们发现了古老的人类文明遗迹,并顺利逃出。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7)

这本书的第一卷在发现“鹦鹉螺号”之前的写法非常好。用一种新闻报道性质的方式把“海怪”的传说写的煞有介事,营造悬疑。后面“我”掉入海中,被仆人救起还有遇到鱼叉手将我们救起的时候也是惊险又惊喜的写法,富有人情味儿。非常像中国传统评书的表现形式。

但在第二卷,尼摩船长带领三人在海底世界探险之后,则略略写的有点儿平淡,在文学性上个人感觉偏弱,但也可能是被海底探险和旅行到各大洋的行程冲淡,悬疑性直到最后结尾才略略增强。

我在这次重读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后人对于尼摩船长这个人的解读成了本书的重点解读方向之一。因为儒勒·凡尔纳本人是反对侵略和殖民者,痛恨欺凌弱小民族的行为,所以在本书中尼摩船长成了一位对地表人怀有戒心,外表冷漠内心富有同情心的人。这一点如果阅读小说原文的时候可以注意。而“我”阿龙纳斯教授,这个人物没有《八十天环游地球》的男主人公具有人格魅力,读起来更像是一个博学却没有个性的人物,可能因为人物光环都被尼摩船长夺走了。“我”的仆人康塞尔,也没有《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星期五”活泼顽皮搞笑,唯一可称道的也就是忠诚了。只有鱼叉手尼德·兰还保留了十足的个性,勇敢却没多少文化,但崇尚自由,具有叛逆精神。

我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1801年就有一个美国人建造了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而本书的连载时间是1869年。而在这部小说诞生后的半个多世纪后,美国又有一艘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建造而成。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8)

如果书友朋友们的时间富足,当然可以阅读本小说的全本了。但我本人也建议大家可以阅读插图版,这样可以在第二卷时遇到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识时匆匆略过,却不会减少阅读乐趣。我本人就有两个版本的插图版,而本书自从它上市后插图版在全世界范围内应该数不清。如果用一个下午阅读《海底两万里》的插图版,既不会失去原著的精妙又能轻松地增加视觉奇观(这也正是本书的看点之一)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我前文和大家所说的,最近小半月,我都在南方采风。在这次采风的途中我竟然也遇到了我的“尼摩船长”。她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在我们的采风队伍中,我们两人结识并成为好友。我们在长途车上,在海岸边,在太姥山上,在嵛山岛上,在酒店的房间中畅谈文学,畅谈人生。

她告诉我更多的是她去到的世界各地旅行的经历。她去过《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故居,到过杜拉斯《情人》的西贡,也去了福克纳的老家,还去过马尔克斯生活过的小镇。在我过去是三十多年生活中,由于对于长途飞行的恐惧,我的旅行更多局限在国内,还从未去过她口中所说的任何一处。当我告诉她很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时,她惊叫出来,啊,你应该去一下那个小镇,就是那里,很多作家都去那里去找书中的细节。然后,她又很详细地和我描述了那个小镇的风貌和人文。这让我十分向往,并在回京途中考虑是否要尽快把这些旅行沿着文学的足迹一一列入计划。毕竟,在书海中畅游了这么多年,能够去到那些作品的诞生地去看看是一位爱书人的梦想。

海底两万里最奇幻的海底世界(凡尔纳的必读经典)(9)

儒勒·凡尔纳作者像

梦想,幻想,未知,探险,正是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这种天性才会让科幻小说作家有巨大发挥的空间。而科幻小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在中国引进又有中国作家从模仿写作到完全原创到形成自己的“科幻体系”又经历了一百多年。科幻小说在中国还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又被人关注。虽然我们的阅读并不都会被流行牵着走,但对于喜爱探险的人,科幻小说永远具有无穷的魅力。如果时间和经济许可,到世界各地甚至海空探险自然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如果条件暂时还未成熟,不如就在阅读中先随着文字探险一番。上天入地,经历传奇冒险又可以随时从书中抽身,这种乐趣正是科幻小说带给书友朋友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