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延期开学相关工作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要求,除中学毕业年级外,不统一组织线上集中学习,不留作业,不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在线教育k12为什么那么多新公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线教育k12为什么那么多新公司(线上教育小心857现象)

在线教育k12为什么那么多新公司

近日,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延期开学相关工作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要求,除中学毕业年级外,不统一组织线上集中学习,不留作业,不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

近年来,为了防止给学生盲目增压,教育部与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推出管理规定,限制中小学生作业量及学习时间。然而,突发的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却没有改变一些学校古板的教育思维,部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是更轻了,而是更重了。

笔者发现,在中小学生的“朋友圈”中,“857”成了一个热门数字。一方面它指代了热门蹦迪舞曲旋律,另一面也指出了一种学习现象,即8点上课,5点下课,一周7天网课。想象中,居家学习很轻松,但是学生全天抱着平板,家长每天盯着孩子,却不见得开心。

从课堂教育走入居家教育,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深入家庭和网上。个别学校低估了学生自觉性,低估了线上教育效率,低估了抗疫大局持续向好的局面,为了拔高成绩,趁机增加学习时间、作业题量及父母陪同要求,学习负担有死灰复燃之势。

最近网络上有则趣闻——走红的“钉钉APP”成为了学生们撒气的对象。在各大应用商城,钉钉因“恶意差评”,从4.9分降至1.3分,不得不公开“求放过”。有人说,这是“熊孩子们”不愿上学的表现。可反过来看,却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反对学习负担的一种诉求。

希望教育部门能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发掘盲目增加学习负担的不良现象。在提供工作指导意见时,既要对学校提出要求,又要给学生和家长反馈和监督的渠道。必要时打通与在线教育平台的信息互通机制,在网上对网课质量及幅度进行监督,并及时做好针对中小学生的压力疏导工作。

虽然,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尾声,可大环境下的教育压力却不见得退却。教育界除了防范“停课不停学”中隐性的增压现象,可能还需要防范疫情过后的“报复性补课”,防范个别学校给中小学生制造更大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