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秀青 青岛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行业监管趋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行业监管趋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秀青 青岛报道
一直以来,食品增香剂、添加剂的问题因为直接关乎身体健康,受到广泛关注,而“一滴香”“瘦肉粉”等更是被多轮次曝光。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餐饮行业的供给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近日走访了青岛相关市场发现,这类添加剂凭借让食品烹饪更“快”更“香”的优势而更加普及,甚至形成了产业化发展:不仅生产、流通、销售渠道更加完善,而且市场细分更加充分,基本常见的每种外卖或者快餐品类,都能找到专门的添加剂。而对添加剂的使用,怎么用、用多少,很多人不了解,监管也需更细更严。
食品市场随处可见添加剂售卖 价格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在青岛市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没有单独售卖食品添加剂的店铺,多家调料店铺除了卖油盐酱醋等常规调味料,也零售、批发几十种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形态不一,有液体状的的精油,粉末状的增稠剂、增香剂,还有膏状的高汤和香膏,可添加到火锅、牛肉面、麻辣烫、烤串、烤鱼、高汤、肉馅、卤制品等多种食物中。在市场,食品添加剂就像其他普通商品一样,市民都可以购买。
在一家调料店内,柜台上陈列着各种食品添加剂,一罐添加剂的净含量通常是500克到1千克。排骨增香粉25元/罐,猪骨高汤30元/罐,肉宝王系列调味料70元/罐,粉末食品用增香剂45元/罐,高效增香剂乙基麦芽酚(焦香型)135元/罐。
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单买一罐的价格,如果大量批发,每罐还会便宜两块钱。不同的添加剂适合添加到不同的菜中,一些外卖店铺都用俗称“一滴香”的增香剂,主要成分是乙基麦芽酚,添加到乳制品、饮料制品中抑制苦、酸、涩味,添加到烟熏、炭烧的肉制品中增强肉香味。“使用加添加剂是餐饮行业里心照不宣的‘秘密’,有的商家一次来买3罐,再配合别的添加剂一块使用,每次用一两种就可以,根据菜量适量添加。”
在另一家调料店内,食品添加剂种类更为多样,摆满了一列货架。樱酥粉、关东煮调料25元/袋,肉脆磷、肉弹素、复配肉制品增稠剂20元/袋,凉拌香料、老母鸡香料、葱精油40元/瓶,烤鱼飘香膏50元/罐,入骨鸭香膏、骨髓浸膏、肉香王、牛骨白汤、猪骨白汤45元—50元/罐。
线上店铺添加剂种类繁多 配料信息往往模糊不清
记者随后又在线上的淘宝和京东平台搜索食品添加剂,各种增香剂、防腐剂、肉制品护色剂、增稠剂、水果香精、酸度调节剂让人眼花缭乱,一袋或一罐的价格约几十元。
在某电商平台一家“金牌卖家”店铺,记者咨询客服工作人员店内销量较好的产品,工作人员回复肉香型乙麦增香剂(乙基麦芽酚)销量好,29.9元/罐,每罐500克,有去腥、去异味、增香等特点,产品稳定性好,持久留香。在用量方面,建议1千克食材添加3克—5克添加剂,可添加到肉食、卤制品、火锅、汤、馅料等各种咸味食品中。
此外,工作人员还推荐了店内其他几款销量较好的产品,如让肉鲜嫩保湿的嫩肉粉售价16.8元/罐,1千克肉中添加10克;让食物增香的“点滴香”售价25.8元/罐,1千克食材或汤料中添加3克;让汤色变奶白的骨汤膏售价26.6元/罐,1千克水中添加10克。
在某电商平台一家生物食品专营店,店内有多种酒类专用香精,如声称增加酒体醇甜感、醇厚感的甘油香精,去除苦味的除苦剂,去除酒中苦杂味的除苦除杂调味剂,解决酒冲燥爆辣、增加绵柔感的绵柔调味剂,增加高粱酒香气的高粱酒香精等,可添加到高粱酒、玉米酒、青稞酒、薯干酒等多种酒中。这些产品的配料表也是“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辅料”,每桶净含量1千克,售价20元—70元不等。不同产品用量不同,总的来说用量范围是0.01%—5%。
记者观察发现,虽然这些商家声称都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正规生产许可证,但是许多产品的配料信息模糊不清,让人心生疑虑。在市场发现的增香剂、肉脆磷和京东店铺的酒类专用香精,3款不同产品的配料表都是“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辅料”,隐瞒了产品的具体成分。在淘宝产品“点滴香”的详情界面,商家没有标明产品的任何成分信息。
无需谈“食品添加剂”色变 建议少买颜色艳丽、香味异常浓郁的食品
这些添加剂的配料表模糊不清是否合规?哪些食品添加剂是最常用的,如果过度使用,它们有哪些危害?长期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又会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食品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国畜产品加工协会会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成员、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范荣波。范荣波表示,食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往往需要添加食品添加剂进行辅助,已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按照要求规范使用,不会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市民无需谈“食品添加剂”色变,过度恐慌。
据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我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剂、着色剂等20余类2000多种,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等实际上是非法添加物,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据范荣波介绍,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14年12月24日正式发布,自2015年5月24起正式实施。《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据范荣波介绍,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基本的食品添加剂,作为增香剂添加到一些肉菜和饮料如奶茶当中。对于餐饮行业特别是部分外卖商家来说,存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范荣波建议,“商家最好选购大厂生产的正规食品添加剂产品,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给出的用量进行添加,否则容易导致违法行为发生。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购买包装标识规范的产品,注意食品包装上的标识要齐全;尽量少吃或不吃路边摊小吃和散装食品,尤其要少购买颜色艳丽、香味异常浓郁的网红食品,这些网红食品大多处于脱管状态,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标签上应当标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的名称,或以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INS号)。消费者可通过阅读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了解食品中使用了哪些添加剂。
加强管理提高违法成本 避免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
记者探访后发现,个人在线上线下均可购买食品添加剂,无需出示有效证件如生产许可证,也无需登记;部分食品添加剂产品的包装上并未标明成分和用量范围,使用者很可能超量使用;对外卖行业和街头小摊贩的监管存在盲区,他们批量到市场购买市场添加剂使用,违法成本低……
面对一系列乱象,记者联系了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主要是由“超量、超范围”使用引起。青岛市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监管,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一方面,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风险防控。通过召开全市食品风险会商会议,研判通报青岛市食品生产领域风险点、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针对发现的品添加剂“两超”等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及时进行风险排查,有效化解风险。
另一方面,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开展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添加剂“两超”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认真开展自查,建立食品添加剂“两超”企业清单,实施动态调整。开展服务型执法,组织“专家进企业”活动,实施“一对一会诊”,帮助企业准确排查原因,指导企业整改。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添加剂使用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添加,规范添加剂的使用。对“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违法行为,实施最严厉处罚,强化警示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