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盘镶青翠间,柳柔荷绿密田田。瑶池一座湘中落,不见红尘只见仙”。“融漓江之旖旎,怀西湖之温馨。”被誉为“湖南西湖”的水府庙水库早已令我神往,恰逢周末,应一群诗友的邀约,我的梦想之旅终于得以成行。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1)

时值仲夏,草木葱笼,莲花怒放。路边的风景尤如一幅美丽可爱的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天空蔚蓝,田野里的禾苗一片碧绿,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路边的花丛中翩翩起舞,成群的鸟儿落在电线杆上,像五线谱上美妙的音符。一栋栋农家小别墅掩映在浓浓树荫下,似乎在向我们悄声诉说着乡村振兴政策下的美好生活。。。。。。一路上的美景目不暇接,两个小时的车程倏忽而过,不知不觉间,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水府庙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2)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3)

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它地处湘中,以水府庙为主体,位于湘江支流涟水的中游,规划面积177.2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0倍,库容量6亿立方米。水库有100多公里长的库岸线,星罗棋布着大小34个岛屿。“水府石林”、“千年古藤”、“万年古石”,山清、石奇、洞幽、岛秀,库叉幽曲,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生态乐园图。水府庙这个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的湘乡境内涟水河两岸,崇山峻岭,古木参天,野兽众多,其中的天门山最为挺拔。天门山的对面有一个青龙潭,潭中有一条青蛇经过千百年的修炼已经成龙,但野性不改,经常在涟水河中兴风作浪,弄得两岸的老百姓和河中过往的船只不得安宁。一日,青龙正为为非作歹时,被驾着莲花祥云出游的观音菩萨瞧见了,菩萨立即对其进行了警告,可青龙不识菩萨佛法深浅,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飞到县城去搅动河水造成沿河两岸的灾难。观音菩萨见此立即从莲花宝座中掏出一条铁链,念动咒语,捆住青龙。青龙此时方知菩萨厉害,苦求观音放其一条生路。慈悲的观音菩萨见青龙已有悔意,便将它扔进云门寺的井中,留其性命,嘱其好好修炼,并告诉它如果能去除兽心,还它一座水府龙宫。观音菩萨召来水府童子在天门山立了一座简庙居住,涟水两岸的百姓有了水府童子的保佑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船民一帆风顺。明万历年间,百姓感其恩德,由当地刘氏祖先在安化、湖广两处险滩相接的中间给水府童子修了一座庙宇,取名水府庙,此庙经康熙、道光、光绪年间三次扩建,庙貌壮观,檐角耸翠。1958年,国家在涟水河修建电站时,大坝选址在水府庙旁,水府庙水库因此而得名。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4)

我们一行决定先乘快艇游湖,此时,许是上天感应到了我们的虔诚,天公作美,清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整个水库烟波浩渺,水光粼粼,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都被茂密的植被覆盖,宛如青螺。时不时有一些水鸟掠过水面,荡起一片涟漪。正值许多消防官兵们在此进行水上救援演习,一艘艘快艇在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突然,有一只快艇从水面上一跃而起一米多高,而后又稳稳地落到了湖面上,官兵们精湛的驾驶技术和惊险刺激的表演引得我们阵阵尖叫和喝彩。远处青山如黛,妩媚多情。周老师说这里是一位睿智的长者,而同行的的谢老师则说用一位微醺的少女来形容更恰当些。果然是各花入各眼,大家全都会声地笑了起来。周老师曾经数次来过这里游览,每次都觉意犹未尽。春日的酥雨烟波、夏天的湖面泛舟,秋夜的水府醉月,冬至的点点渔火,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5)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6)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7)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8)

来水府庙观光,吃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水府庙的清水鱼肉质鲜美,肥而不腻,吃下去舌尖会有一种甘甜的回味,越吃越香。“水府鱼”已成为当地以及附近城镇的一个美食招牌,很多人慕名前往,就为吃一口鲜美的鱼肉。而其中鳜鱼更为上乘。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说过:“鱼里头,最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作为美食爱好者的我入又怎可错过?当姐姐们把新鲜肥美的鳜鱼呈上来时,我们忍不住大快朵颐。当然,有了这一大桌美味佳肴,美酒肯定是少不了的。此时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兴之所至,由年轻漂亮而又多才多艺的周老师带头,大家引吭高歌,人乐,山水亦乐也。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9)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10)

“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惟楚有才,于斯亦盛。”在中共地下党山斗冲支部陈列馆,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绘着大革命中、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建设等各个时期涌现的红色人物和事迹,让我们的灵魂再一次进行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11)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12)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13)

此行的最后一站是未明书屋。它座落在双峰县的杏子铺镇,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曹明求先生所建,建成后无偿捐给了镇文化站。书屋古色古香,书架上摆放了曹先生的许多画册和古典名著。打开一本画册,风中、雨中、雾里、月下,不同境界中的牡丹在曹先生的画笔下庄重富丽、格调清新而高雅。其最具代表性的是高2.6米、长5.28米的巨幅画作《神州涛声》白牡丹群像图,中华民族崛起的大魂大魄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让我们叹为观止。

不知不觉已到了离别的时候,远处传来了采莲曲,游船也已纷纷归岸。大家余兴未尽,更是“回首更含情。吴老师云:“趁得风平雨歇初,山光云影任徐徐。青螺弄水迎骚客,明镜含晴入画庐。遥看船头鸥鹭舞,争迷柳岸芰荷舒。道逢老妪行歌发,借问村醪哪可沽?”感恩这场美好的相遇,与山水草木对话,与前代先贤共语已经融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

遇见水府庙,“誉”见美好!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14)

少城寺庙里的桃花(蔷薇遇见水府庙)(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