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陈郁涛

一张小小的课程表,改变了学生的上课时间和内容,也彰显着中小学教育细微而深刻的变革。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新课标实施后,中小学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发生变化。

针对体育课和劳动课的新变化,广州的中小学如何落地实施?教学安排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解决?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教育领域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了解。

体育课

解决“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问题

今年4月,新课标一出台便引发公众关注讨论,不少人认为“体育成第三主科”。

按照2022版新课标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时占比,语文占总课时的20%-22%、数学占13%-15%、体育与健康占10%-11%、艺术占9%-11%、科学占7%-9%、品德与社会占7%-9%、外语占6%-8%。

单从课时上来看,体育课时占比的确排名第三,但对比2001版的课程设置,体育课课时比例并没有增加。而且,广州的中小学早已普遍实施“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年级到初三每周3节体育课”。

记者采访老师们了解到,2022版新课标对体育课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在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转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体育课内容从“大而全”转向“少而精”。过去一学期的体育课有6到8个项目的教学要求,但现在一学期原则上只教2个项目。

“以前,一个学期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都教了一遍,但每一项都是蜻蜓点水,学几节课就换项目了。现在一学期只学2个项目,例如只学篮球和羽毛球,这样教得精,学得也深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科组长张泽林表示。

据悉,目前广州的大多数中小学立足实际,根据本校优势设置特色体育教学项目,并让特色教学项目贯通整个学段。例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以跳绳、篮球和飞镖为特色开展体育教育,其中,一至二年级每学期均开设跳绳课程,三至六年级每学期均开设篮球、飞镖相关课程。

“过去的体育课有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孩子上了十几年体育课却未练就一项体育技能。”张泽林说,今后的体育课要求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能真正学会、真正玩起来,成为终身的运动爱好和生活方式。

广州市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也表示,体育课程内容正不断拓展,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等奠定学生一生身体素质的大项外,新课标中的“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田径、球类、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学校每学期从六大类中选2个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可结合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解决了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通过比赛等应用情境学习

新课标针对体育课的另一大变化,是对比赛价值的发掘。新课标提出,通过“教会、勤练、常赛”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习惯。

张泽林表示,体育和比赛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抗压抗挫等精神最好的科目,新课标鼓励体育周周赛、月月赛,今后的体育教学将在班级内部、班级之间、校内校外组织大量比赛。

丁丹则表示,新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希望通过9年的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促使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据了解,新课标还首次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体育课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计划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和数学,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使用运动器材和运动装备的同时,了解机体功能、运动原理、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比如,科学课学习测量肺活量,体育课体验肺活量和长跑成绩的关系。”张泽林举例说。初中体育课则可以引入重心、抛物线、风速、地理环境等更丰富的物理、生物等学科内容,让同学们“知其动,还知其所以动”,破解运动的“密码”,了解藏在身体里的“秘密”,理解健康生活的真谛。

教学面临师资紧张等问题

针对新课标对体育教学设计和体育老师个人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积极应对,正着力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暑假期间,我们就要求全体初高中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丁丹介绍,在新学期,初中和高中每天都有骨干教师给集团的年轻老师上观摩课,平时还会加大学校教研培训的力度,开展科组长听课、同课异构等校内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然而,对于新课标明确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每周12课时”规定,不少学校反映,几乎难以做到,大多是超量上课。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该校约有1500名学生、9名体育老师,体育老师每周上17课时,还要带早训、晚训、校队、大课间、选修课等。如果增加体育老师,学校则面临编制紧张问题。

海珠区实验小学校长陈健表示,面对新课标的要求,该校只依靠现有的7名体育老师进行教学安排,会比较紧张。因此,该校引入了第三方机构,由第三方机构的教练员或专门老师作为体育课助教,化解师资紧张问题。

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聚焦新课标落地)(1)

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开设的体育必修课——游泳 通讯员供图

劳动课

每周一节课,课程内容渐丰富

劳动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各校如何安排?

煲汤、种菜、叠衣服、做面膜、制药油、雕皮具……对广州中小学来说,劳动教育已经不是新鲜课,学生不仅能完成基本的劳动学习,还拥有了丰富多彩的花式技能。

2019年,《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出台。文件明确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目标,广州也由此成为全国首批率先推出劳动教育细则的城市。

相关规定提到,小学生要会做一日三餐、安排全家旅行计划;初中生要会煲汤、做双皮奶;高中生要会理财、通马桶……

如今三年过去,广州的中小学校基本都有完整的劳动课程体系。只不过,以前劳动课程归在综合实践课,现在则“自立门户”。

铁一中学从去年开始就把劳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表,每个年级每周都有一节劳动课。目前,劳动课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开展教学,例如,叠衣服、家庭基础调料的认识、刷鞋小妙招、制作DIY礼盒和DIY礼袋、在鸡蛋壳上绘制粤剧脸谱等。

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聚焦新课标落地)(2)

广州市铁一中学劳动课上,学生正学习日常急救知识和技能 通讯员供图

“新课标实施让学校劳动课的开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丁丹表示,该校正逐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校附近劳动社会资源,开展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

据悉,铁一中学白云校区拟利用学校的一片空地,拓展劳动课程内容,由德育干事和实验员共同承担劳动课的教学。

融入多学科,探索教学新方向

编写程序检测园林温度、土壤湿度,轨道小火车自动给重点植物浇水,收集大数据分析生态地图数据并提出优化建议……在广州市第97中学的天台花园,劳动课融合物理、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开展,学生们正饶有兴致地学习。

新课标要求,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上,要注重形成学生技术意识、技术思维和技术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成为不少学校探索劳动教学的新方向。

这学期,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将英语与劳动教学融合。一年级新生入学学习整理书包和抽屉,与一年级学习Stationery(文具)主题结合;二年级训练学生烹饪技能,渗透英语Cooking(烹饪)相关内容,让学生用英文讲述烹饪过程,拍视屏或制作小报;三年级劳动课结合英语Body part(身体部位)内容,教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关心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等。

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聚焦新课标落地)(3)

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将英语与劳动进行融合教学 通讯员供图

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常务副校长孔珍则表示,该校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同时,在劳动课中渗透英语知识,实现学科融合,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避免直接将劳动代替劳动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上劳动课,但不少学生可能会说“我的劳动是科学老师教的”。随着所有中小学校开齐开足劳动课,劳动教师短缺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据了解,由于大学未开设劳动教育专业,目前没有完全专业对口的老师可以任教,学校多是招聘科学专业老师或有劳动教育经验的老师,作为劳动课任教老师。

预计到开设劳动课后可能出现师资紧张问题,今年8月,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先下手为强”招聘了两位专职劳动教育教师,但两位老师都是科学相关专业毕业,一位毕业于岭南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另一位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理科学类)。

科学或其他学科老师任劳动课老师,能否紧贴新课标精神教好劳动课?

“要避免劳动和教育‘两张皮’,避免陷入形式、资源上和评价上的误区。”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班建武提醒,虽然劳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但劳动和劳动教育常被混淆。

班建武认为,劳动教育虽然包含劳动技能学习等功能,但其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劳动内在的热情、创造性等素养。劳动的目的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不仅仅解决学生会劳动的能力问题,更要解决学生爱劳动、敬畏劳动的价值问题。

“要避免将直接参与劳动代替劳动教育的教育设计。”班建武表示,当前,很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缺乏教育设计,直接用生产劳动来代替劳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有余而教育不足的结果。同时,要避免将劳动教育资源简单等同于劳动资源。

比如,一些学校为了推进劳动教育,千方百计把学校可利用的空间都开发成学生进行种植活动的场地,“如果以这一思路来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只会将生均占地面积较小的学校导向一个难以为继的困难境地”。

班建武还提到,要避免将劳动成果取代劳动教育效果。比如,更看重学生在特定劳动形态方面的物化产出,忽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更在意对学生技能性劳动素养的考核,却忽视价值性、精神性劳动品质的评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

编辑:樊美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