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2018年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排名又出炉了在338个中国城市中,山东青岛毋庸置疑地成为新一线城市,济南、烟台、潍坊为二线城市,临沂、济宁、淄博、威海、菏泽为三线城市,泰安、德州、聊城、枣庄、东营、日照、滨州为四线城市,莱芜为五线城市,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山东济南青岛两城市是几线城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山东济南青岛两城市是几线城市(山东城市梯队现新变化)

山东济南青岛两城市是几线城市

◆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2018年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排名又出炉了。在338个中国城市中,山东青岛毋庸置疑地成为新一线城市,济南、烟台、潍坊为二线城市,临沂、济宁、淄博、威海、菏泽为三线城市,泰安、德州、聊城、枣庄、东营、日照、滨州为四线城市,莱芜为五线城市。

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与前几年相比,山东17个城市的排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有令人欣喜的:潍坊再晋二线城市,菏泽“跃跃欲试”跻身三线城市;有令人惋惜的:青岛、威海虽各自维持在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序列,但在该序列中排名却有所下降;有令人感叹的:东营从三线城市跌落成为四线城市……

其实,这不仅是城市位居几线这么简单,城市排名也显示出这座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这对城市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只是一切都变了,但有一点没变——在中国的城市里,聚集了数以亿计想要变得更好的人。

微跌的青岛

提到新一线城市这个概念,是第一财经用百余个品牌和十几家互联网公司的城市大数据,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个维度对338个中国城市进行重新分级后提出的排名。

2016年,青岛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9,2017年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11。今年,青岛排名继续后退1名,位列第12。经济导报记者查阅资料看到,在今年上半年GDP中,青岛同样列全国城市第12位。

尽管青岛的名次在“后退”,但不得不说,从山东省20多年来的经济数据来看,不论统计口径如何变化,青岛一直是山东城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早在30年前的1988年,青岛市就以国民生产总值142.6亿元的成绩稳坐山东经济“头把交椅”。

而从商业资源集聚度来看,青岛目前排名第8位。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商业资源集聚度的计算中涵盖了大品牌青睐指数(品牌门店总数、入驻品牌数量等),商业核心指数(商业区实力、核心商圈实力),基础商业指数(餐饮门店、服装店、超市、便利店数量)。

不过,在城市枢纽性、城市人口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上,青岛都没有排进前10名。

尽管如此,在未来可塑性上,青岛挤进了前10名。经济导报记者看到,未来可塑性的计算中涵盖了环境友好指数(空气质量指数、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创业指数(初创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人才吸引力指数(本科高校生源质量、求职热度等),消费成熟度指数(消费升级品类消费额、商品信息关注度、会员用户指数),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2016年GDP总量、常住人口数量、2014至2016GDP增长率等)。

快跑的潍坊和菏泽

2018年,潍坊再次开启“晋级”之旅,荣升二线城市,在30个二线城市中排名第29名。

2017年,潍坊排在70个三线城市中第1名的位置。事实上,2016年时潍坊就已经是二线城市,排名比2018年还要靠前,在30个二线城市中排名第26名。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2003年-2018年上半年GDP数据看到,不管其他城市如何“风云变幻”,潍坊一直位居山东4名的位置。潍坊一直属于山东省经济强市,1988年时,其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青岛市,比排名最后的威海市高出3倍还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城市是菏泽。

菏泽2017年之前还是90个四线城市中的“小透明”,2018年一下跃居70个三线城市的第53位。经济导报记者看到,菏泽GDP也在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菏泽市GDP增速8.56%,是山东全省唯一一个增速超过8%的城市。

菏泽经济自2004年开始发力。2004年,GDP超过日照;2012年,超过枣庄;2015年,超过滨州。2004年2月,“加快菏泽发展现场办公会”在菏泽召开,开启“突破菏泽”战略的序幕,落实了帮扶菏泽的三大措施:东企西进、西输东接和干部交流。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6项优惠政策,允许菏泽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比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并确定由东部8个强市、省直8个部门和10大企业对口帮扶菏泽8县。这一大刀阔斧的决策,被外界称为山东省的“新特区”试验。

就在几天前,菏泽又迎来好政策。山东省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在菏泽复制推广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部分政策措施;争取国家支持曹县、单县、郓城撤县设市;打造鲁西崛起的高地、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鲁苏豫皖4省交界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山东省对菏泽的支持包括:支持菏泽建立创新发展基金,在土地供应方面也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建立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央和山东省安排的重大项目会优先在菏泽布局,山东省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到菏泽建设园区、投资项目等。

失意的东营

身处“黄三角”的东营,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交通要津地位,也缺乏工商业传统和基础。在它立市的最初30年里,石油几乎是这个城市的唯一支柱,也是石油让这个城市闻名全国。

曾经“大名鼎鼎”的东营,2018年在90个四线城市却几乎要到“中段班”的位置。

近年,东营在有关经济的排名中,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在2017年中国城市GDP百强排名中,东营(山东第8)位列49名,GDP为4198亿元(人口:209万),比2016年下降了3个名次。

2006年,东营GDP位居山东第7名,2009年至今,东营GDP下降一个位次,一直在第8名的位置。

东营像很多资源型城市一样,走入了一个“停滞”期。2007年,伴随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开采了50年的油田进入衰退期,东营境内大区块、易开采、质量高的油藏已基本开采殆尽,胜利油田不得不更多地向海上、市外找油,石油单位集聚的西城显出空心化的态势,胜利油田与东营市的合体形式逐渐解体。如今,东营已经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由能源基地向综合城市转型。

不过,东营人均GDP一直比较高,资料显示,2016年东营人均GDP高达192010元,位居省内第一、全国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