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1)

王小枪

代表作品:《对手》《功勋》《面具》 《我们的新时代》

待播作品:《妻子的选择》

// /

不想当编剧的专栏作家

不是好医生

从专栏随笔开始,到小说、诗歌,再到电影、电视剧。这些年来,王小枪在写作上游刃有余。但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原本学的是医学影像

“我毕业以后做过一段时间医生。给人做b超、做胃镜。我已经改行很多年了,还有人问我胃疼吃什么药(笑)。”

但王小枪真正爱的并不是医学。“从小喜欢文学,看各种小说。谍战相关的有戴笠的传记、沈醉和唐纵的回忆录,还有一些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的资料等等。也在慢慢尝试写作。参加工作那年有种特别强烈的感觉,想写,想出自己的东西。”

先前的工作经历对他的创作也有启发。王小枪表示:医院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人和人的关系很微妙。比如面临死别的夫妻如何选择、得了绝症的人如何面对家庭、家里人对病人花钱的态度等,这些都是“极致的人物关系”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2)

看形形色色的人面对生死时的反应,让王小枪在对人性的了解上,有了很特别的积累。

从纯文学跨界到编剧,王小枪认为:“写电视剧和电影,既要有文学功底,还要掌握技术技巧,更要与时俱进。要知道国际上的趋势,跟美剧韩剧竞争;要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剧,跟得上时代。像我喜欢谍战题材,英、美、日剧都是要看的。”

由此,他进一步总结道:“在掌握叙事技巧的基础上,如果能具备作家的文学性,编剧的创作寿命就会更长。”

// / /

谍战到主旋律

人物重于情节

王小枪写过《对手》,也写过《功勋》的一个单元。他透露自己正在创作一部描写基层党员干部群像的作品。截然不同的题材,人物之间却有着共性。

“人物的生动性,说到底,是编剧最关键、最基本的。”

王小枪进而强调,人物的重要性是大于情节的。“经典电视剧,比如《潜伏》《西游记》《编辑部的故事》等等,一想起这些剧,就能想起那些人物。但一般很难想起情节。所以,一定要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共情。哪怕是格外不讨喜的人物,也是成功的。”

王小枪在创作《对手》时,就是先想好人物关系。“像蜘蛛织网一样,先织好李唐和丁美兮、李唐和段迎九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想情节。”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3)

那么,如何让人物生动起来?王小枪的答案是,同时遵循生活逻辑和戏剧逻辑。

虽说无巧不成书,但戏剧逻辑上,王小枪建议,尽量不要用巧合。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生活逻辑上,如李唐开着出租车,林彧让他去接人,他回应说现在是早高峰,堵车。这就是符合逻辑的。

“现在有一些剧会有一些这种问题:外卖小哥住的房子,美术上呈现出来过于豪华,不符合人物身份,观众就不会接受。”

“如果在生活逻辑和戏剧逻辑两方面都下了功夫,观众就会感知到。”王小枪说。在满足这两层逻辑的基础上,王小枪在《对手》中塑造出来的坏人,也不是典型的坏人。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4)

“现在的观众不满足于脸谱化的坏人了。”

警匪戏、谍战戏里,势均力敌的猫鼠游戏才是好看的。敌人能力强,才能显示出水涨船高的博弈过程。间谍不是飞天入地,而是要真实;在真实的情况下还要聪明,体现出智力的比拼。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嘛。”

// /

《对手》里那些

高于剧本的演绎

郭京飞曾在采访中说过:“李唐这个人物一点儿都不难演,因为剧本写得太精彩了。”而王小枪说,他们的表演升华了剧本。

除李唐丁美兮告别、鸿门宴等重头戏“超乎想象”之外,剧中让王小枪直呼“没想到”甚至“很感动”的好戏,有三场。

第一场,是谭卓给自己改的刷牙戏。原本的设定是让演员洗澡、搓皮肤。谭卓觉得对着镜头搓一分钟不好看,改成了刷牙。“表演更加外化,我觉得改得特别好。”王小枪评价道。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5)

第二场,是女儿李小满吃饺子不吃皮只吃馅,郭京飞在表演时自然而然把饺子皮吃了。王小枪觉得,这也是“神来之笔”:“既体现了人物性格,也表现了对老婆和女儿的爱,在表演的阶段拔高了剧本。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6)

第三场戏,也是让王小枪感触最深的,是饰演李小满的演员何蓝逗的一段表演。由于时长等原因,正片里没有呈现。

在正片末尾,大年三十,李小满去监狱探视妈妈。两人聊完,丁美兮在挂断电话的瞬间说,李唐不是你亲爸爸。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7)

李小满说了句:“我没听清。”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8)

王小枪说,在接下来未播出的片段里,探视间里只剩下李小满和一个狱警。李小满有些唯唯诺诺地往外走。远景镜头中,她的身形显得格外渺小。

走到门口,经过狱警身边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小满突然给狱警鞠了个躬。

瞬间,王小枪热泪盈眶。

“爸爸妈妈都被关进了监狱里,只留下她一个孩子,没有和外面的世界打过交道,没有人教她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她往后怎么办呢?”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9)

“李小满对着狱警那一鞠躬,到底是想托狱警照顾爸爸妈妈,还是只是觉得那个狱警穿着制服,代表着这个陌生的社会、陌生的世界,所以这个孩子下意识地做出了反应?”

“我来不及细想,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王小枪多次感慨:“我觉得为人父母以后,看到这段,都会潸然泪下。”

“我以前还从来没有和其他媒体说过。这一段表演是剧本里没有的,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他们的表演不仅是完成了剧本,还进行了升华。真的是很好的演员。”

// /

“观众对喜欢的东西

很包容”

王小枪说,编剧在写出剧本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并不知道由谁来演。但在《对手》里,有一个人物是有原型的,那就是火传鲁。

编剧王小枪挂职时间(名编金剧王小枪专访)(10)

“我看过焦刚的作品,对他印象很深。在写作的时候,我脑海里就不自觉浮现出他的形象。后来我对选角提出了建议,希望由他来演。他真的喜欢这个角色,时间也对得上。特别好。”王小枪说。在观剧过程中,一些细心的观众发现,李唐、丁美兮实际上是王小枪前作《面具》中的人物。作品互联,是不是有打造个人作品宇宙的意味?

对此,王小枪笑着说,那只是编剧的“恶趣味”。但剧中的确有一些很深的隐喻,隐喻的核心就是两岸关系。

“我们是同胞。从这个角度上考虑,人物名字都是有寓意的。”

“‘李’是中国大姓,‘唐’在国外是华人的代称,比如唐人街;‘美兮’是《诗经·小雅》里面的,丁也是台湾大姓;小满是节气,只有全球华人才会讲节气;段迎九,寓意‘九九归一’,迎接统一。”

在人名上尚且如此,别的方面更不必说。精心创制的《对手》,是一部罕见的几乎无差评的剧。对此,王小枪认为,创作者还是应该在前期多付出努力。

“不管剧集口碑好坏,在拍摄阶段,主创付出的努力一般都差不多,上山下海,很辛苦。所以,前期如果能多花点精力在剧本上,观众的评价会更高。观众对喜欢的东西会很包容。”

在王小枪自己看来,还有些希望“再拍一点”的情节。如剧本中写林彧在逃跑中杀死小柳的段落,原本是发生在地铁站里,借助地形巧妙地完成“三翻四抖”。但因为疫情,摄制组不能全部进入地铁站,只好把场景改成过街天桥,拍摄角度少了,也就影响了这一段表达的完整性。

“影视剧是遗憾的艺术。”他说。

关注“CCTV电视剧”

央视频、微博、抖音官方账号

解锁更多台前幕后精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