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姓氏的由来,乃“以国为氏”,这是大部分黄氏后人所认同的。然而黄国建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便众说纷纭了。
关于这些问题的解答,说得较可信的是《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其中说道,“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而在《百家姓考》中,对黄氏考证则写道:“陆终的一支子孙,在3000年前周武王取得天下时,曾被封于黄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潢川县之西地方,列为当时周天子诸候之一。左传上所记载的‘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洧不会。’指的正是这个黄国。后来,黄国终于被野心勃勃的强楚所灭,于是子孙四散,开始以国为氏。我国的黄姓,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楚国何时灭了黄国?黄氏何时开始“以国为氏”?据《辞海》注:“黄,古国名,赢姓,在今河南潢川西。《春秋·僖(鏊)公十二年》楚人灭黄。”
以此推算,楚人灭黄是公元前648年,那么黄氏的出现应在公元前648年之后了。
那时黄国在哪里呢?《辞海》中提到是在今河南潢川西。当年秦统一全国后,建立郡县制,黄国故址被划入江夏郡的辖区内,辖境在现河南省东南部,及湖北省北部等大片地区内,约有十多个县市。
因黄氏原来就在那里聚居,后来发展成为大宗大族,由此江夏郡便成为黄氏的发祥地。
从东晋末年开始,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内陆一路,从福建宁化、汀州、永定,经粤东大埔、梅县,然后进入潮。沿海一线,则从福建莆田、泉州、同安、漳浦而入潮。
千百年来,散居在闽南和潮汕的黄氏,凭借着“江夏世家”和黄氏认祖这条纽带,在住宅大门都挂上“江夏世家”的匾额,把它作为黄氏寻亲认同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