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这两天,“宝藏老头”张国立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演戏也不是因为综艺,而是他在33岁时赴南极科考的光辉战绩。
张国立出生于天津,因为父母都在铁路系统工作,所以16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张国立便随父母进入铁路系统,成了一名铁路工人。
那时,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铁路上打隧道,往隧道里放炸药炸石头,把碎掉的石头清出来继续往前炸,就是他的工作日常。而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汽车司机。后来,在一次文艺汇演中,他被成都第二工程局文工团选中,由此开启了演艺生涯。
1988年,国家组织了第5次南极科考,考察任务中包含要拍新闻片和电视剧,所以需要一名懂电影电视拍摄的人一同前往,张国立刚好符合就被选中了。
张国立一人身兼导演、摄像、演员,还要现编剧本。因为没有到过南极的人,是不可能事先把剧本搞定的。后来,回忆起在南极的那四个月,张国立说他"把这辈子的罪全受完了”
他们一行人从青岛出发,在澳大利亚补给的时候屡屡被认成日本人,张国立干脆给自己的衣服后面写上了几个英文:BejingChina。
随着科考船越来越接近南极,遇到的危险越来越多。他们乘坐的是一条从外国买回来的破冰船,可以破厚度一米四的冰,可是南极的冰厚两米、三米,有的地方甚至不知道厚多少米。
而且有时候,突然会有一座比船大得多的冰山从海里冒出来,一下子可以把你的船拱翻。
在茫茫的冰海上,面对不断涌来的浮冰,“极地号”只能减速航行,尽可能减少船体与冰面的撞击力度。不过,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无法承受浮冰的不断撞击,船头硬是被挤出了一个大洞。
东南极时间,1989年1月14日,22点35分。一场罕见的特大冰崩突然发生,大量的冰山从冰盖上塌落下来。
如果冰山撞船,必将是船毁人亡。幸运的是,坍塌的冰山离“极地号”还有二三米的时候停下了。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为了避免人员损失,船长被迫下达了撤离“极地号”的决定。
接到弃船命令的张国立,第一反应是跑到船尾看国旗:“那面国旗已经快被风吹成条了,可我心里舍不得,觉得这条船就是国土,我绝不能放弃。“
他决定留下来,和其他人一起继续想办法让船靠岸。
为了让“极地号”再次前行,队长决定用炸药把前面的浮冰炸开一条缝,让船沿着缝靠。
因为张国立是唯一一个见过炸药的人,所以他就成了爆破组组长。其实张国立只是看过别人怎么用炸药,自己没有实战过。可是不炸开那块冰,所有人都得在这等死,张国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他把年轻一点的人分成十个小组,设十个爆破点,然后大家开始凿冰,每一个放炸药的冰坑需要凿8个小时。冰坑挖好后,张国立开始指挥大家点炮,第一个、点,第二个、点……
到第八个的时候,张国立发现第二炮的人还没跑回来。在冰上爆破,不能快也不能慢,因为快一点或者慢一点,你自己或别人就跑不出来了。
张国立见第二炮还没点着,自己一边喊:“你快跑,你快跑”一边自己飞奔过去。他急中生智扯下嘴角的烟点燃了引线,冰就这样的被炸开了,幸运的是没有冰砸在张国立的身上。
他冒死去炸冰山,也救下了一船人的命。
经过这次险情,队伍顺利达到了南极。科考队总指挥海军少将陈德鸿夸奖张国立:“小伙子不错,是条好汉!”这恐怕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对一位演员最高的评价了。
在中山站落成典礼那天,张国立担任升旗手,那一刻他泪流满面。从南极回来之后,张国立个人荣立二等功,集体一等功。
海军少将陈德鸿后来为张国立题词:“抗严寒,斗冰雪,艺人国立;驾小船,建中山,一马当先。”
从南极回来后,张国立继续他的演艺事业。1991年的时候,张国立拍了中国内地第一支MV《感觉自己》,就连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那英的《雾里看花》也都是他导演的。
1997年,凭借《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夺得1998年中国电视金鹰节最佳男演员。
2000年,开始主演《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
张国立这位老戏骨,演话剧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演电影得了金鸡奖百花奖,演电视剧拿下了金鹰奖、飞天奖、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奖项大满贯。
再后来,40岁的他当导演做监制,45岁创办了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并担任院长、研究生导师。
58岁的时候,他又考取了赛艇和帆船执照。63岁时还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念书。
去年的时候,还担任《国家宝藏》一号解说员,赢得满堂彩。
在这期间,张国立建了8所慈善小学,向云南省捐款185万元;被选为“十大慈善明星”之一;还被国务院聘请为:“世界粮食日”、“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形象大使。
不仅如此,张国立还是个典型的模范丈夫。在最近播出的《幸福三重奏》中,可以看到30多年婚姻的甜蜜和默契。两个人,走个路都要手牵手。
出个门,不忘给老婆调整好座椅,直到舒适。
如今,年过60的张国立,从普通铁路工人到赴南极拿下国家二等功,从荧幕老戏骨到综艺酷boy,从大学院长到默默做慈善。
他这一辈子,就是个传奇。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叫“如何评价张国立?”
有一个答案甄女士觉得很贴切: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好像就是张国立老师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