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①历史传统:13世纪初,贵族迫使国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13世纪中期,英国议会形成,传统上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
②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他们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他们不满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
③政治基础: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出现“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使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成为可能。
④思想基础:英国清教运动。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
◆代议制度下的议会改革: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①内阁的由来: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这种会议,因此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②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
③责任制内阁的职权: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制,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内阁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相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英国议会中早期出现了两个不同派别——托利党和辉格党,他们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内阁形成后,两党在英国长期轮流组阁执政。19世纪分别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
20世纪20年代以后,自由党衰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成为英国议会中的两大主要政党。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②保留世袭国王,是名誉上的国家元首,实际上“统而不治”,游离于党派政治之外,只是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和英联邦的维系纽带而存在。
③国家最高权力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对英国:①结束了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为各国提供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发展的—种模式。
二、美国总统制共和政体的建立
1、美国1787年宪法
(1)制订背景
①前提条件: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1775—1783)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7.4.《独立宣言》发表,美国建国;1781年美国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②严峻形势:独立之初的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必要性)。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有权征兵、征税、发行货币,财政更是各行其是。各州经济交往受阻;社会动荡不安;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③主观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共和制国家。
④理论基础: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2)制定:1787年,北美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美国1787年宪法。
(3)主要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在不违宪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掌握,实行三权分立。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堆方可生效。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4)特点: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5)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
进步性:
①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成为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②联邦制加强了国家权力,有利于巩固统一;突出了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利过分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③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局限性:种族歧视和忽视下层人民的民主权利。
①最初没有规定基本人权,后补充10条修正案才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
②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2、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任总统。
3、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与发展历程:美国在制定联邦宪法过程中形成了联邦派和反联邦派。后几经分化组合,1828年成立了民主党,1854年建立了共和党。19世纪60年代开始两党轮演执政。“驴象之争”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
特点作用:民主党和共和党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本质: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791—1792年:君主立宪制;1792—1804年:法兰两第—共和国;1804—1815年:法兰西第—帝国;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1848年:七月王朝;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40—1945年:贝当维希政府;1945—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以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2、确立标志: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1)内容:
①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1/3。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但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2)作用:1875年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
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1)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2)经过: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领导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3)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正式实现统一。
2.确立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主要内容: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泌会和决定对外政策。
②宰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选举产生,权利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淮才能生效。
④德意志帝国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特殊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2)影响: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