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冬已去三阳开泰春归来(元旦一元复始)(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023年1月1日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习惯称其为元旦。元旦一词何意?有何雅称?现代“春节”和古代“元旦”有何关系?

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从字面看,元为始,旦为晨。作为节日时间,它指每年第一个月第一天的早晨,即新年的开始。

历史上,元旦有许多雅称,如三元、元日、正朝、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新正、鸡日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一元复始冬已去三阳开泰春归来(元旦一元复始)(2)

传统中国社会对“新的一年”的认识与西方不同,一直以来都将“正月初一”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中国古代就是如此,元旦就是“正月初一”。

汉武帝以前,元旦的具体日期不太统一,夏代为夏历正月初一,商代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夏历十一月初一,秦朝为夏历十月初一。汉武帝时,改行《太初历》,重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由此可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只有一个新年,就是正月初一的农历年,这种情况直到民国时期才被改变。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引入西方历法,1912年开始使用公历,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并将本来作为农历新年的“元旦”名称挪用到阳历新年上,农历新年则被改称为春节。从此以后,中国人每年都要过两个新年:一个是阳历1月1日的元旦,老百姓习惯称它为“阳历年”;另一个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农历新年,即春节。

不过由于历史文化与民间传统的原因,这一历法的节日修正并未广泛流行起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作为公历新年第一天,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它蕴含着勃勃的生机,象征着新生和新的希望,也寄予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期盼。

一元复始冬已去三阳开泰春归来(元旦一元复始)(3)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得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在中国历史上的衍变已达千年之久,在历史流转中,元旦的日期几经变化,庆祝的方式改变颇多,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在这一刻与旧时光挥手作别,期盼新时光的到来。

一元复始冬已去三阳开泰春归来(元旦一元复始)(4)

在与2022年作别之时,不妨带着流传千百年的祝福,共同期待2023年崭新的开始。

新元肇启,万象更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恭祝全球华人万事顺遂,新年快乐。

我们期待生活中一切无恙,万事如意,就像初升的阳光一样明媚。

你好,2023!

一元复始冬已去三阳开泰春归来(元旦一元复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