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大连与烟台很近,中间隔着渤海海峡,直线距离大约为160公里。

很多人建议,在两个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海底隧道,两个城市开车不到1个小时就能通达。

大连村的由来(大连一个村村民一个姓)(1)

而更多经烟台去大连旅游的国人会吃惊地发现:两个城市不仅仅距离近,口音更是非常接近,不是当地人的话,几乎分辨不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连《金县志》记载,境内居民,80%以上祖籍为山东。而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在大连总人口数量中,山东人后裔占到60%左右。

大连村的由来(大连一个村村民一个姓)(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走进周家崴子村就什么都明白了。

周家崴子村在大连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

周家崴子村的形成源于山东登州府门楼村的周德新、周德纯兄弟俩。

康熙五十四年,天灾人祸不断,周氏兄弟走投无路乘船下海“闯关东”,当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外有黄金、有沃土、有人参、有貂皮。”

大连村的由来(大连一个村村民一个姓)(3)

这一年,山东沿海民船约5250余只,其中驶往辽东者达3000余只,占到了一多半,这些船只除了做生意外,更极大便利穷苦人家“闯关东”。

相对于消失在茫茫大海上的人来说,周氏兄弟是幸运的,他们乘船随海风漂流到了旅顺口,并在夏家村住下来,开始异地谋生生涯。

大连村的由来(大连一个村村民一个姓)(4)

时间过去了60年,乾隆四十一年,周氏兄弟的孙子周成文带着妻子曲氏再次踏上谋生之路,他们来到了当时荒芜人烟的周家崴子一带,靠着山东人的勤劳朴实打拼,家境逐渐好起来,家庭成员日益增多,周家有了5个儿子和10多个孙子。

而这一带,因为地处“凹”地,逐渐有了“周家崴子村”之名,后来逐渐省略成了“周崴子村”。

这就造成了“周崴子村”的村民一个姓,一个先祖,说烟台话的情形。

大连村的由来(大连一个村村民一个姓)(5)

1997年12月,周家崴子、张家两个村合并为张家村。

如今,这个村子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人,“烟大一家亲”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罗福腾的《胶辽官话研究》一书,他通过调研得出结论:辽东半岛的移民主要来自山东登州府和莱州府,胶东半岛移民的方言奠定了大连、丹东、营口方言的基础。

如今在大连,很多人户口本的籍贯一栏中,都写着山东东XX县。而老一辈的大连人,总习惯说,自己的老家在登州府。

大连村的由来(大连一个村村民一个姓)(6)

最后,我们要解释一下登州府:

登州最早始于唐朝,治所在文登县,后迁址蓬莱,辖蓬莱、牟平、黄县和文登四个县。宋、元时期,沿袭了唐制。明朝初年,升州为府。清代,登州府辖一州九县,相当于今烟台和威海所辖的县市,达到历史上最大管辖范围。

1913年,登州撤销,蓬莱县直属山东省管辖,登州府从此只存在“闯关东”人的记忆乡愁中。

大连村的由来(大连一个村村民一个姓)(7)

如今,在烟台福山区中南部有个门楼街道,其中有个门楼村,从名称上来看,这里是大连周家崴子的根,但遗憾的是,对于当年的那段历史,无论是门楼村,还是周家崴子村,都没有人说得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