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是“数九寒冬”。平安过冬季,对于上年纪的人来说,还是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的。

【吃】

1.八分饱,吃太撑对心脏不好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时还是吃八分饱比较好。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和徐劲松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有许多冠心病患者在饱餐一顿之后突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塞,为什么饭吃在胃里却引起冠心病发作的呢?

这是因为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而在消化食物时,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显得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①

2.南方要清补,北方要温补

“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北方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长江以南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而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

不过,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雪梅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进补大原则下还要注意我们生活的小环境。比如现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气,很多人长期待在有暖气的室内,所面对的环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热;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会开空调取暖,所以环境里还夹杂了些燥,这样进补的同时还得润燥。②

为什么说吃喝拉撒睡是生命五要素(关于吃喝拉撒睡)(1)

寇晓雯/摄

3.饮食吃些绿叶菜

天冷了,大家都喜欢吃点热腾腾的肉菜,蔬菜水果的摄入相对减少了,再加上运动得少,肠胃蠕动慢,不少人会出现便秘、上火的情况。因此,秋冬进补的同时不要忘记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蔬菜水果不能少。

中医认为立冬后进补,饮食应“少咸、多苦”。王雪梅医生推荐,苦瓜、芹菜、莴笋、生菜等蔬菜,除了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养心外,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②

【喝】

1.晨起喝好2杯水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戴光强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晨起喝水也可以说是“救命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清晨至上午10点前发生率最高。一是,头天晚上饭后人们不怎么喝水了,而人体是要排水的,有人专门研究,人体在一夜睡眠中平均要排出体内450毫升水;二是,从半夜起到上午10点前,血液黏稠度是一天中最高的。

醒来后,第一杯水最好是白开水(220-250毫升),第二杯水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牛奶、豆浆、西红柿汁,即使多喝两碗稀饭,里面也有水,都可保证水的摄入。③

2.睡前少喝上两口水

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肖辉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则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降低血黏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当然,脑血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血黏度增高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至少可以肯定,养成睡前饮水的习惯对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④

3. 喝汤进补也要吃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关阳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很多人认为煲汤最最有营养的东西都在汤里,煲汤的材料营养成分都已溶入汤内,材料都已成食物渣,可弃之。其实这是错误的。

最正确的喝汤方法,大半碗汤,加上材料少量一起吃。餐前半个小时左右吃就最好了。⑤

【睡】

1.晨起一定要慢一点

江苏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莹提醒,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老人在早上刚醒时,如果脏腑有什么不舒服或者是关节疼痛的地方,这时就会显现出来。

清醒后,各系统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老人醒来后不要马上就起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再慢慢坐起来。⑥

2.睡前泡脚别超20分钟

江苏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医师黄莹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泡脚是秋冬时节很多老人朋友都会做的养生事情。老年人泡脚时间不可太久,因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⑦

3. 别开着电热毯睡觉

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脏外科医师陈兴华2021年在该院人民日报健康号上刊文提醒,有不少人由于家中的温度低,或者自身畏寒,尤其是老年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加热并睡觉,或者在身体边上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局部烫伤,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末梢神经病变的原因,感知不明感,更容易烫伤而不自知。⑧

【拉撒】

1. 晨起小便别太着急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医师朱鑫璞于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有的老人不愿半夜起床排尿,早晨醒来时尿意紧迫,迫不及待去卫生间。如排尿过快,膀胱排空易引起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出现跌倒意外。⑨

2. 晨起大便别太用力

心血管本身如果有问题,如厕时就要注意,别太用力。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不少中老年人大便不顺畅,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甚至可较平时翻一番,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⑩

【外出】

1.太阳出来后再去锻炼

中老年相对睡眠时间少,有的习惯5、6点去运动。不过,春冬季节清晨气温低,血管更易收缩,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晨间雾多,太早的话能见度低,存在潜在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力松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早晨六点到十二点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阶段,建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下午三点以后再出去进行大范围的运动较好。且每次运动时间约为30~60分钟,每周3~5次即可。年龄大些或体质较差的人可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次数。⑪

2. 头部一定要做好保暖

山东省立东院心外科李德才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所以出门一定要戴上帽子;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所以一定要戴围巾或穿件高领衫。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穿衣服时领口、袜口、鞋子不要太紧。年龄较大的人选购保暖衣物,应以较轻的羽绒、棉服为主,不要过厚重。⑫

为什么说吃喝拉撒睡是生命五要素(关于吃喝拉撒睡)(2)

衡菲/摄

3. 老人出门活动热热身

每到冬季因骨折来就诊的老年人都会增加,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正骨科主任医师李建民2012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冬天肌肉比较僵,活动时不像夏天那么灵活,再加上老年人骨骼的矿物质代谢慢,骨质比年轻人要疏松,所以在冻僵的地面上摔倒后比其他季节更容易骨折。

建议老年人在寒冷天气出去活动时,先在家里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做做热身活动,等肌肉热起来,不再僵硬了再出门。⑬

4. 冬季也要晒晒太阳

民间有“冬阳贵如金”之说,冬天晒太阳,使人周身舒适、心旷神怡,是很好的保健良方。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彭康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很多老人退休在家,常常有睡眠上的困扰。或睡不着,或容易醒。追溯原因,原来这些老人白天的活动都很少,很少晒太阳,扰乱了正常的节律,从而影响了睡眠。

所以建议老年人遵循日照节律,白天多晒晒太阳,提高机体的兴奋度。在睡前1~2小时进行放松,使自己的体力与精神舒缓下来。⑮

本文综合自:

① 2019-08-20 健康时报《饭吃八分饱 心脏会更好》

② 2016-11-08 健康时报《立冬进补有了口诀》

③ 2018-12-21 健康时报《晨起得喝两杯救命水》

④ 2016-07-08 健康时报《睡前喝杯救命水》

⑤ 2017-08-29 健康时报《关注:喝汤别犯三个错误》

⑥ 2017-05-12 健康时报《老年人晨起三件事儿》

⑦ 2018-01-16 健康时报《老人泡脚 不要超20分钟》

⑧ 2021-01-29 人民日报健康号“北京世纪坛医院官方号”《寒冷冬季身体最怕的几件事》

⑨ 2017-04-18健康时报《健康是“慢”出来的》

⑩ 2018-03-09 健康时报《心梗高发的十大至暗时刻》

⑪ 2011-08-15 健康时报《心脏不好最宜下午三点锻炼》

⑫ 2019-11-01 健康时报《患心血管病学会“猫冬”》

⑬ 2012-11-15 健康时报《老人过冬有三防》

⑭ 2017-01-24 健康时报《最合适的冬季进补方》

⑮ 2011-11-03 健康时报《晒太阳能助眠》

来源: 健康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