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每日一品”推出了第二套“唐诗七绝四条屏”之一, 即李白《早发白帝城》,今天再推出其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七言绝句是写久在边塞戍边士兵思乡之情的,写得苍凉而不失悲壮。大意是说,极目远望,奔腾咆哮的黄河好像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奔流而过,渐行渐远,蔚为壮观。而一座孤城玉门关巍然耸峙在万仞高山之中,显得冷寂孤峭,似有几分苍凉。此时此刻,何必用羌笛吹起那低沉忧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会光临呢,原来玉门关这里地处西北边陲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人在诗中借景抒情,客观描写了国防重镇的一带地理形势,体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气势。但却从反面衬托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越是艰苦环境越容易令人怀乡!这就为后两句抒情打下了伏笔。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羌笛何须怨杨柳”句中的“杨柳”在这里指的是当年流行的曲调名《折杨柳》,唐代有一个临别时“折柳相赠”的风俗,因为“柳”和“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扯不断的联系。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忧怨的《折杨柳》曲调时,就会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为此,诗人便委婉地排解道:羌笛何须总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子呢?须知,玉门关外本来连春风都吹不到,哪有杨柳树枝可以折呢!其意思就是承认戍卒的思乡忧怨,劝他们“不要怨”,即使怨也应埋在心里。因为戍卒不比打工仔,可以想来就来,不想干了想走即走。戍卒则不得离开铁打的营盘半步,这是军纪!
在这里,应该说诗人较好地表达了对戍边士卒的同情之心,但又委婉地劝说他们不要“怨这怨那”,这对稳定军心、保持边关的安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幅书法用四尺对开条仿古描龙宣纸书写。
——武锋(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