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你姐是你姐,你是你,你这样把我们的生活全都压在你姐姐身上,那我们还过不过了!”

这句话无疑伤到了海藻,却也是最令人醒悟的痛彻心扉。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2)

然而,从海藻执意要将自己的一生都赌到自己的姐姐身上的时候,她与小贝之间的感情,便早已有了注定。

十年后才明白:

小贝不借六万块的选择,到底有多清醒,又到底击碎了多少人藏在暗处最不可言说的亲情之痛。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3)


不愿借六万块,是狠心更是清醒

生活永远是自己的,将自己的生活押宝在旁人身上,无疑于火中取栗,自断生路。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4)

海藻说小贝不能明白自己同海萍之间的感情,这没错,因为,作为独生子,小贝是很难感受到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的。

小贝试图对海藻的选择和付出感同身受,但不幸的是,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感同却无法身受的。

然而,海藻问小贝借钱,想要他来为自己姐姐的选择买单,一次又一次,小贝是不允许的。

小贝说:

如果这是最后一次,这钱我快要掏,如果所有的事情能因此解决的话。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5)

海藻埋怨小贝冷血,但同样的,小贝如此做也正是因为看透了海萍如此做自私的本质。

海萍要买房子,作为受过姐姐照顾的海藻自然要帮扶,但她的做法应当是量力而行,而非是一股脑儿像赌博一般,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搭进去,来用自己的未来替旁人的愿望买单。

后来的海萍对于海藻,已经不是一次明目张胆地利用了,而是光明正大的滋扰。

更何况,海藻已经借过一次了,而这是第二次。

而且,凭海萍的胃口,是断然不会满足的。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6)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从决定要买房子开始,海萍便几乎开始波及了身边所有的人。

苏淳,海藻,小贝,自己的父母……但凡能跟买房扯上点儿联系的人,海萍几乎都找了个遍,也借了个遍,现在每个人看她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事实上,小贝的不借六万块,是清醒,更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事实证明:

郭海萍的买房进程,几乎间接在拖着每个人入地狱。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7)

即便她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来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家庭着想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她所做的最错误的地方,莫过于是把自己的人生意愿强加到他人的头上,为自身的利益而触犯他人的底线。

海萍在买房的时候,拖上了身边能拖的所有人来为她的房子,为她的母爱买单。

海萍如果提前知道海藻为自己买房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那她还会选择如此吗?

答案是肯定的。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8)

从她得知海藻同宋思明在一起给她带来巨大好处,却从未严肃制止的那一刻开始,海萍已在心中做出了取舍。

事实证明,无论她知不知道,她都会提前做出这个决定。

因为,那时候的海萍,心中的天平早已倾斜向了自己的孩子,而非自己的妹妹。

从海藻主动选择为海萍的私欲开始付出的那一刻开始,海萍便注定会舍弃掉她。

而人心一旦偏了,便注定会有失公允,还有底线。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9)

孩子,成为了海萍的底线,而亲情,则对于现在的她而言,有另一层含义。


野心比不上能力,欲壑难填

如今再看《蜗居》,只觉得小贝不愿意借钱,是最为清醒的选择。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0)

有人说:

如果当初小贝借那六万块,或许他就不会失去海藻了。

可事实上,无论他借不借这笔钱,郭海藻都会因此沦陷。

海萍的野心要远高于自己的能力,而当一个人能力不住却有忍不住去肖像那些原本自己够不着的东西的时候,她必然会去做出一定的牺牲,而作为既得利益者,被牺牲者必然不是自己,而是旁人。

即便没有宋思明的出现来诱惑海藻,带领他走入深渊,也会有旁人。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1)

何况,海藻真的只是因为单纯的亲情而要帮助海萍吗?

书中甚至提到,海藻对于海萍如此疯狂且没有底线的帮助,甚至带有一种虚荣感。

小贝不借六万块,只是因为他看穿了海萍就是一个“无底洞,”并不是因为他不爱海藻。

海萍欲壑难填,从一开始,她如果真的定下来不去如此苛求,也未必造就今日的困境。

相反,小贝的这种方式才是真的在帮助海藻学着“断舍离。”

海藻其实一直都依附在海萍的身上,没有进行真正的断奶。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2)

即便是生理上她离开了海萍的帮助,尚且正常,可心理上却是完全没有成熟的。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海藻如果真的想要和小贝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构成一个家庭的话,那她便必须学会自私,才能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海萍婚前和婚后,对待海藻的态度其实完全是两个样子的。

我们可以发现:

结婚前,海萍视海藻这个妹妹为第二生命,结婚有了孩子后,海萍则将海藻当成了随时都可以利用的棋子,当成了一枚辅助工具。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3)

或许,早在一开始,小贝便发现了一个问题。

男人在利益上的警觉性和能力,要远高于女人。

而海藻在宋思明与小贝之间选择了前者,自始至终,她都一直是那个想做小女人的海藻,而非是那个想要同小贝并肩前行的海藻。

很明显,小贝显然是驾驭不了海藻的,而海藻也注定不会为自己的爱情做出牺牲,来放弃自己多年来的亲情,两边的分歧其实早在很久之前便已初见端倪:

早在海藻与小贝恋爱的时候,一切的问题便早已暗暗隐藏,暗藏爆发危机。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4)

无论是否是真正的爱,如今再多说也是无意的。

海藻心中的天平倾斜向了小贝,而小贝心中的天平倾斜给了理性,两个人同道而不同心,分道扬镳这件事,注定是注定的。


潘多拉魔盒的秘密

人有时候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5)

但海藻的这种低头,则无异于是在在向底线低头。

人有我无的自尊心,乃至她一直都在自我感动的扶助,一直都在促使着海藻走向一个可怕的深渊。

宋思明的出现,其实更像是一个吸引海藻走入深渊的潘多拉魔盒。

欲望一旦被打开,便几乎难以合上,直至进入一个无尽的深渊才肯罢休。

生活与生活之间,其实从来都有着不同的边界。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6)

小贝不愿借六万块,最终也失去了海藻,但同样的,他一直都很清醒。

潘多拉魔盒的秘密,成为了所有人闭口不言的选择。

海藻虽然为金钱和唾手可得的舒适生活选择成为宋思明的二奶,却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灵魂,彻底成为了对方的禁脔。

而臣服于欲望,最终也会将自己终结于欲望。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7)

人做出什么选择的时候,便注定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切事物都是有代价的,任何事情都在潜在的时间里标好了价码,最终看到结局,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

故事的结局里,只有及早抽身的小贝获得了救赎,海藻最终为自己的欲望付出了代价,失去了一个女人一生最为宝贵的东西,而宋思明也为自己的贪念与疯狂付出了生命。

结局至此,只觉令人唏嘘,却也令人无比清醒。

蜗居中的小贝是三观最正的人(蜗居十年后才读懂)(18)

因为:

“他们不知道,得到权利的同时意味着承担同等的义务,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再热忱的爱戴也会消退。”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励志做一个努力写作,热爱阅读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笔浅薄,尚在磨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