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贻后世评价(衍圣公孔令贻走进青岛)(1)

孙守源

孔令贻(1872年-1919年)字谷孙,号燕庭,孔子76代孙,5岁袭封衍圣公,多次被光绪帝、慈禧太后召见,赏戴双眼花翎、翰林院侍讲学士。他重视阙里教育,捐资办乡塾,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颜、孟、曾子后裔筹建了曲阜官立四氏师范学堂,亲任总理,“督率教习”。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孔令贻奉旨稽查了山东济南、兖州、青州、莱州等府学务后来到胶州,视查胶州停止科举后经办学堂的情况,随行伕役侍卫经费“均自行发价,概不骚扰”。

亲赴崂山,留墨以赠

胶州在明清时期隶属莱州府,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将胶州沿海岸45个村划入胶澳租界。光绪三十年(1904年)胶州升为山东直隶州,辖高密、即墨二县。孔令贻先后视查了胶州官立中学堂及师范传习所,对教员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细加观览,随时示以改良之法,要求他们“明人伦,崇正学”,重视儒学教育。胶州文庙大成殿北门悬挂着“斯文在兹”牌匾,1898年光绪帝召见孔令贻时即御书“斯文在兹”匾亲赐于他,意为中华文化皆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自1905年科举考试废停后,孔教儒学被人排斥出现危机,孔令贻以衍圣公尊贵身份,走进正处在东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胶州,认真督导学堂“改良校务,尊崇正学”,这对后来青岛中外名士为弘扬孔子学说成立尊孔学社,坚守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

孔令贻结束胶州学务稽查后,于1908年偕陶夫人及伕役赴崂山拜会太清宫长老韩谦让,即墨知县陈毓崧赶到太清宫与众道人欢迎。崂山太清宫始建于西汉,素有人间仙境、世外桃园之美誉。韩道长字太初,自同治年间来到太清宫静参道玄,深谙琴理,以琴悟道,人称其堂曰“道洽琴心”。他与衍圣公谈玄论道,情趣相投,为其抚琴数曲,古韵悠长,让孔令贻感觉先圣时代的古琴礼乐在太清宫阙缭绕回荡。衍圣公即兴挥毫,留墨以赠。崂山之美,美不胜收,孔令贻本想盘桓几日,无奈乡间闻讯前来拜见瞻仰者太多,担心打扰道僧生活和妨碍周边民业而依依惜别。据太清宫监院周宗颐编著《劳山太清宫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衍圣公孔令贻……与住持韩道人谈道契合,书以联屏为赠。为恫多人瞻仰,恐碍民业,住一日辞去。”

孔令贻赴崂山途经德国胶澳租借地青岛时,与前来拜见的胶澳总督特鲁伯及其家人合影留念。

孔令贻后世评价(衍圣公孔令贻走进青岛)(2)

孔柯交往,儿女联姻

胶州湾的山海风光使孔令贻难以忘怀,而胶州人柯劭忞更让他引为知己,成为莫逆之交。

柯劭忞(1850年-1933年)胶州东关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其巨著《新元史》为中国二十五史之一,获日本文学博士学位;1914年中华民国清史馆成立,柯劭忞代馆长,总纂《清史稿》。长子柯昌泗和次子柯昌济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是史学和古文字学专家。柯劭忞在北京西单太仆寺街购置35号为宅邸,其邻居37号即是衍圣公在京官邸,称“圣公府”,两家占了大半条街。孔令贻看好柯劭忞书香门第,礼仪之家,两人一见如故,来往密切,希望儿女联姻成为亲家。孔令贻小女孔德懋13岁时与柯劭忞最小的儿子柯昌汾订婚,她在《孔府内宅轶事》一书中回忆:“大约因为这圣公府和柯家是近邻吧,孔、柯两家来往很密切,我的父亲孔令贻和我的公公柯劭忞是多年至交,他俩也常在皇宫见面。父亲生前曾当面托付柯劭忞为他死后写墓志铭,在父亲死后与陶氏及我的母亲合葬时,柯劭忞为我的父亲写了墓志铭。”

衍圣公孔令贻历经朝代更替,局势动荡,坚持认为“孔教以人情为道,难须臾离,中国数千年政化风信,以孔教为命,国体虽更,人道不异”,呼吁民国政府“请定孔教为国教”。孔令贻终生守望孔教儒学,与崇尚儒学的国学大师柯劭忞倾心相送,平生相托。1933年8月,柯派长子柯昌泗代替家长陪同弟弟柯昌汾到曲阜娶亲,17岁的孔德懋成了胶州媳妇,了却已故衍圣公孔令贻与柯劭忞结为亲家的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