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华语电影热度非常高,也看到豆瓣和朋友圈不少影迷在讨论。

这部电影值得讨论,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又是一部华语同性题材,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部关注华语中老年同性群体的影片。

是的,我们说的,就是去年的港片佳作《叔·叔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

这部电影目前在豆瓣7.7分,好于79%的同性片,无论作为去年的港片新片,还是东亚同性题材,这个评分,都不低了。

最早关注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它的演员表。

《叔·叔》在金像奖收获了两个演员奖:男主角太保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金像奖影帝。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

太保是1950年生人,今年70岁,十八岁就开始在香港电影业界打拼,但这是他拿到的第一个金像奖。

同样获得金像奖的还有最佳女配角区嘉雯。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

区嘉雯今年67岁。她的正职是英语教师,副业是舞台剧演员,据说是“皇后”级的舞台剧女演员。但电影对她来说很陌生,她同时入围了这一届的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

扮演同志另一方的袁富华大家就很熟悉了,他去年曾凭借《翠丝》获得了金马和金像奖的双料最佳男配角。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4)

袁富华生于1964年,今年56岁;反而还是三人里最年轻的一位。

是的,三位主角加起来超过了190岁。

这就是一部三位演员总年龄近两百岁的老年电影。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5)

乍一看,《叔·叔》其实是一部充满噱头的电影,有很多可以猎奇的内容。

它将镜头对准了香港的「老年同志群体」:一个在各种意义上,往往会被「看不见」的人群。

因为他们总是在习惯性地隐藏自己。

正像我们开头所说的,也许你看过不少同志电影,但是老年同志电影估计见得不多。尤其是在东亚电影的范畴里,那就更少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6)

与此同时,这背后还涉及了一个更加辛辣的议题:

处在这个年龄的老年同志,多半已经结婚生子。因此,这不仅是他们的悲剧,也是整个家庭的悲剧——他们的妻子、孩子更加是受害者。

尤其站在妻子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则是非常痛苦的。这也是整部电影在情感上非常复杂的地方。

拿金像奖的区嘉雯扮演的正是妻子的角色。她的戏份不多,寥寥几笔,这背后的负责情绪却极为传神。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7)

毫无疑问,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就是争议。

但《叔·叔》是如何处理这种争议的呢?

唯一的答案是「真实」。

《叔·叔》的灵感最早来自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的江绍祺的社会调查《男男正传:香港年长男同志口述史》。

这让影片所呈现的质感就与其他电影截然不同;也能从影片中感受到导演对于这个群体所表现出的诚恳态度。

他并不试图去偏袒任何一方;他只是讲出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在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

在影片一开始,两位老人在「同志公园」中第一次见面。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8)

见了几次面后,就去了「同志澡堂」,并且在那里发生了关系。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9)

太保扮演的阿柏,显然是首次来到这样的场合。

他的目光既有吃惊,又有审慎,还饱含着几分隐晦的羡慕。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0)

而借由他的眼睛,观众们同样是第一次进入了这个看似“神秘”的场所。

甚至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场景和描述,在华语电影都是很少见的。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1)

这一幕看起来既猎奇,又有种纪录片般的真实。

这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这里的人垂垂老矣,顶着一身皱巴巴的皮肉,却肆无忌惮地裸露着自己。

他们袒露的不仅是老去的肉身,同样是自己的性取向。这个阴暗的澡堂是他们的「乐园」。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2)

接下来我们也看到了两位男主角的床戏。

很神奇的是,两位六七十岁的男演员,竟然确实也将这段情欲戏演出了某种含蓄的美。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3)

事后两人拥抱在一起,各自讲述自己前半生的坎坷经历。一方对另一方说:“你的皮肤怎么怎么滑?”

如此生活化而微妙的台词,同样也令人动容。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4)

继续将这部电影看下去,你会发现,和想象中不同的是,《叔·叔》并不是一部“猎奇”的电影。

恰恰相反,这部电影甚至可以说是「反猎奇」的

影片的口吻始终极其生活化、平实和克制。

这种克制不仅表现在情欲戏中:尺度基本停留在两人的手、肩膀及以上。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5)

也表现在了剧情设计和编排之中。

整部电影看下来,抛开最开始几个稍显猎奇的意象之外,其实一切观众预料中的抓马剧情都没有出现。

整个爱情产生的过程,都非常地自然与流畅:两对老年同志,因为寂寞而渐渐走进彼此的生活;他们的关系也从肉体逐渐步入心脏。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6)

但最终,两人还是选择了回归家庭。他们默默地结束了这段关系。

没有任何「老年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桥段:其中一方罹患绝症,或者突然死亡。

也没有「同志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桥段:出柜,与家庭摊牌,大吵大闹。

这依然是一个爱情故事。

然而,与大多数的同志电影、甚至于普遍意义上的爱情片不同的是,这部电影里面没有俊男靓女,没有美好的肉体。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7)

或许你要问,观众为什么要看一对老头子谈恋爱?这画面毫不赏心悦目,我们到底要从中看到些什么?

答案很简单,我们看到了生活,市井和烟火气。

当你看到两个老男人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一起做饭、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很自然地会被这背后温暖而细腻的情感所打动。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8)

原来我们对于爱情的奢望可以是如此简单。

正如导演在采访中所说的:“华人社会,特别是那个时代出生的人,是很不会表达关心和爱的,华人表达爱的方法是通过饮食,妈妈会问你,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我做给你吃。

——这是非常“东亚”式的情感表达方式,或许也只会在一部亚洲电影中看到。

然而悲伤的是,在这部电影里,这样温情的场景,也仅仅只是惊鸿一瞥。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19)

作为普通人恋爱,特别是两个不被外界认可的人能有机会吃一顿饭,简直是梦幻的场景。

最生活化的,反而是最奢侈的事情。

于是,在接地气的甜蜜背后,其实隐含着这个老年同志群体最为深沉的不幸。

爱情的另一面是家庭。

而在这部电影里,「家庭」反而是最为微妙的存在。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0)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家庭是他们的保障,是他们的根本。物质上,他们需要子女的养老;而精神上,他们需要天伦之乐的慰藉。

这部电影里,「家庭」同样是温情的——

两位男主角都是典型的底层港男,奉献自我,承担了大部分责任,为家庭、为子女拼搏了大半生。

幸运的是,他们的儿子都还算孝顺,愿意供养父亲,做他们的保障。不让他们独自进入养老院。

但那同样也变成了枷锁。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1)

多年以来,为了供养家庭,他们始终在压抑自我,无法真正去做自己。

而临到老来,哪怕家庭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他们依然因为害怕为子女蒙羞,而选择了结束这段关系。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两人继续下去,他们总有一天会引火上身。

但这部电影好就好在这里——

它停在了这一切发生之前。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2)

正是这一刻的“戛然而止”,让这两个角色真正立了起来。

他们做出了90%的人会做出的选择。这选择毫无戏剧性可言,但它却是无比真实的。

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他们结束时,阿柏一句话都没有说,直接转身离开。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3)

一切都在不言中,那背影道尽了一切。这种沉默才是最让人悲恸的。

不知为何,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去年的另一部电影《热带雨》。

《热带雨》同样是讲禁忌关系,讲述一对完全不可能的师生恋,这样的关系当然也不可能长久。但在结束一切时,那个小男生抱着自己的女老师说:

这是我第一次分手,你可以让他memorable点吗?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4)

这是少年人面对爱情消逝时的反应: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体验,一段珍贵的回忆。他们依然试图在其中寻求一种仪式感。

但在《叔·叔》里,阿柏的离去是沉默的。这一刻没有任何memorable可言。

这是老年人的反应:他们不再试图去浪漫化任何一件事。他们完全接受了生活的冷酷,并且也失去了表达爱的勇气与能力。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5)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6)

某种程度上,其实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功力所在:

剧情的走向看似平淡,其实拳拳到肉。因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真实才最能让人产生共鸣。

虽然影片中铺陈的往往是细腻而琐碎的生活细节;不贩卖痛苦,更不卖惨。但两位老年男主角的处境已经跃然纸上,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

而我们确实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整个时代的缩影。

太保扮演的阿柏,是典型的香港底层男人。辛苦几十年,终于将儿女养大,生活虽然仍然不富裕,但总算无忧。

而他身上还有一层隐喻:他是一名来自大陆的偷渡客,最开始是贩卖苦力的送米工人,后来变成了相对轻松的出租车司机。这是一个破碎的「香港梦」。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7)

生存压抑了他作为人的本能。他又始终是随波逐流地做着“看似正确”的选择。

直到结识了袁富华所扮演的阿海,他才终于见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这一切对于他都是新的。这对他来说,不仅是欲望,是爱情,也是「自我」的释放。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最终获得金像奖男主角的人是太保。

看似他扮演的角色是压抑的,是不容易出彩的;但实际上“戏眼”始终在他身上。他的转变、成长与选择,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表达。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8)

不得不说,太保演得确实很好。

虽然他看起来表情没什么变化,总是愁眉不展;但这种苦闷却完全贴合了人物的内心状态,并且还充满了层次感。

你能从他的眼神里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多面。

当他在看着爱人时,他的眼中有隐秘的温情、得意与不安。你在那双浑浊的眼里看到了爱意。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29)

当他在面对家庭时,他又变成了最初的样子:一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老年男人。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0)

那些压抑的、小心翼翼藏起来的快乐;与日常生活的波澜不惊,都掩藏在了同一双眼睛里。

而另一方面,袁富华所扮演的角色阿海,则补全了故事的另一面。

阿海很早就与妻子离异,独自将儿子拉扯大;多年来他保持单身,在儿子面前是“半出柜”状态,也更多地接触到了老年同志群体,找到了自己的“同类”。

他看起来比阿柏要自由许多。

但果然是如此吗?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1)

并没有,他看似洒脱,但心中还是充满了矛盾和顾虑。

哪怕自己的性取向早已是家庭里公开的秘密,他依然害怕捅破那层窗户纸。

更糟糕的是:他同样也害怕其他人,邻居、熟人乃至于社会的指指点点。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做一个“不正常”的人,无论何年何月,这都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2)

这里恰好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对比。

LGBT电影里总是不乏辛辣的政治表达。对于创作者而言,这样的作品常常是他们发声的工具,它意味着:少数派在捍卫自己的权利。

远的不谈,同题材里,2018年,讲述跨性别者的香港电影《翠丝》里,就有一名政治立场非常激进的角色。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3)

《叔·叔》中也有一条更“政治”的隐线:一群老年同志们被年轻的议员召集起来,后者希望能为他们发声,能建立一个“同志养老院”。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4)

但一直到电影结束时,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甚至于借袁富华扮演的阿海之口,他还讲出了老年同志的担忧:

“我宁愿住在正常的养老院里,也不想要为儿子蒙羞。”

显然,这部电影对于政治和抗争都只是浅尝辄止。甚至于,“抗争”也是一种反衬,更多地描绘出了老年同志的悲伤与无力:他们无力抗争。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5)

归根结底,「老年同志」的痛到底在哪里呢?

在于他们既是老年人,又是同志。

同志本身是少数派,是被社会歧视和非议的群体;而另一方面,老年人又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样的双重打击,使得他们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也让这样一部电影的底色,注定是悲凉的。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 这是近期最好的华语片了(36)

这不仅是一部同志电影,还是一部关于老年人的电影。

因此这部电影能讲述的,也只有妥协和放弃。他们的人生已经被剥脱了其他可能性。这是时代之觞,也是生而为人,必然的结局。

问题不仅仅在于他们有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样在于他们有没有能力。

然而身处于如此的夹缝之中,他们所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这样的苦涩与留白,同样也是这部电影真正试图去表达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