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可 得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悦,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青,不可得而疎,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强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知者不言(1)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夸耀,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并不吹嘘自己的道德水平高,这才是德高望重的人;爱夸耀的人,实际没有多少知识,经常吹嘘自己道德水平高的人,这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德的人。

有句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确实往往是越有知识的人、有本事的人,越能发现更多的未知,所以越发谦虚低调。即使在别人看来他已经比较优秀了,他仍然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因此他总是在不断地进取。通过观察爱吹嘘炫耀的人,我们也可以发现实际上他也没多少知识,多大本事,只不过是如老话说的“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这样的虚荣浮躁,又怎么可能沉不下心来持续学习呢。

学习知识是这样的道理,做人也是如此。那些道德水平高的人都是在默默地帮助人,做好事,他们的良好口碑都是做出来的,做多了别人发现的。而动不动就标榜自己德行好的人,往往是没做过多少好事。

因此多做事,少说话是我们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的。

和平

道德经强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知者不言(2)

《道德经》: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利:得到了也不要太高兴,太高兴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一骄傲就会得而复失。

《龟兔赛跑》,这则寓意故事,已深刻的告诉我们,不要高估自己,自高自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我们即使取得了一点成绩,也不要骄傲。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常胜。

清静无为胡

道德经强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知者不言(3)

道德水平有不同层次的体现,有些人口里面虽然说的漂亮,吹嘘自己能力多么强、知识面多么丰富,但是落实到实处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所以除了要求自身谦虚谨慎,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照他人言行反思。少说多做积口德也是我需要提高的方面,每天反思一点就可以进步一点。

现在自媒体里面充满了各种虚荣的、炫耀的、浮夸的、炫富的视频和短文,这些固然可以博得眼球,但是对社会风气毫无益处,要想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沉淀下来,静思生命的意义,如何真正地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生命快乐的本质不应该建立在吹嘘、虚荣、炫耀和攀比之上。当我们减少了各种贪欲以及不切实际追求的时候,内心的安宁不也是更好的一种快乐吗?

轶材

道德经强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知者不言(4)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夸耀。这样的人并不会炫耀自己的知识多,因为学的越多越明白自己知道的很少。这个世界非常大,一个人知道的再多也不可能知道得很全面。知识少的人也可能会发现知识多的人没能发现的事。所以知识再渊博也要保持谦虚谨慎。同理,在其他事情上也是这样,不能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经验丰富就独断专行,要多听多考虑别人的意见。

“言者不知”,爱夸耀的人实际没有多少知识。有的人看起来知道的多,天上地下什么都能吹一通,其实他并没有多少知识。即使有,也是表面的一点点。让他讲深一些,他就不懂了,或者讲得错误百出。比如说有的老师上课不讲课本知识,把课外知识瞎吹一通。学生并不了解这些事,就以为老师很博学,很崇拜这个老师。但是真正的行家一听就知道他没有多少真本事。

水穷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