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披发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古代女人发型的事情,未说全。这篇文章具体来谈女性日常最常见的“披发”。

古代女子发型真实照(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1)

(青海柳湾出土彩绘人像陶壶上的“披发覆面”女性形象)

俗话说“女人头发长见识”,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说女人头发长是事实。那么,为什么女性都会留长发?

一谈起发式,不少人可能就会联想到女性发式。从史料及现代考古出土物来看,发式的流行与女性的关系确实十分密切,如最为原始的时尚、流行发式之一 ——披发,首先就是在女性中间先流行起来的,到南北朝时有的地方都很流行。

(青海乐都出土彩绘陶投罐上的披发样式)

莋都夷人生活在今四川西部的汉源一带,但这种发式并非南方夷人独有,在北方的突厥人中间也流行,《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人“披发左衽,犹古之匈奴”。这记载也说明,早期的匈奴人也流行“披发”。生活在今江浙一带的越人,也喜欢披发,《韩非子·说林上》中,便有“越人被发”一说。

披发是如何成为流行发式的?从《后汉书·西羌传》的一则记载中,或许能找到民俗学上的解释。当时,生活在春秋末期的西羌首领无弋爰劒,被秦厉公捉到,沦为秦国的奴隶。无弋爰劒不甘心,成功逃走,在野外,他遇到了一个被割掉鼻子的奇女子,即所谓“劓女”,两人遂结为夫妇。

古代女子发型真实照(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2)

(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彩陶瓶上的披发样式)

羌人流行披发,即与劓女有关,因为鼻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

《后汉书》所记只是一个传说,其实披发在上古时期便流行了。《山海经·海外西经》便记载了上古时的披发风俗:位于龙鱼北面的“白民国”人,皮肤白皙,披头散发,即所谓“白身,被发”;在同书的“长股之国”,人们也流行“披发”。

现代考古早已发现了披发的存在,作为中国最原始的时尚、流行发式之一,确曾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如在羌人当年生活过的青海、甘肃一带出土的人面彩陶器物上都看到了“披发”发式。

古代女子发型真实照(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3)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汉代青铜杖饰上披发女性,后看)

在青海乐都、甘肃永昌等地,也出土了马家窖文化马厂时期的饰有人头形象的彩色陶器,全都是披发。

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汉代青铜杖饰上,同样发现了披发人形象(见上图)。这些考古发现,以实物证实了披发在早期的流行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如此披发是不被中原文明人好看的,甚至鄙视之。如在孔子的眼里,这种发式就是很粗野、低俗的。

古代女子发型真实照(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4)

(古代披发女子,林心如扮演)

据《论语·宪问》,孔子曾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概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这是孔子肯定管仲在齐相位置所作贡献时,如此表述自己观点的,间接透露出了当时边远地区民间存在“被发左衽”的现象。

到现代,披发已无孔子眼里的等级之分,发式也十分丰富。现代不少美女特别喜欢披发这种发式——长发拂面,不加任何饰物,就能产生一种朦胧感和自然美。

不少女明星就是这样的打扮,如汤唯流传很广的一张照片(见下图)是她刚出道时拍的,就是一头披发,既美丽又有味道,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原始披发的效果。

古代女子发型真实照(考古发现最原始的女性时尚发式)(5)

(披发汤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