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有迷惘时,也许当我们远离原来的环境、固有的人群,就会想开很多。正如有些人生活中遇到一些瓶颈、困境时,他们就会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散心是一个原因,也许远方真的有真理。在90后东乡族青年作家,丁颜的中短篇小说集《烟雾镇》中,我们就可以收获很多远方的真理或智慧。

《烟雾镇》收录了10篇蕴含藏回民族特质的中短篇小说,其中涉及苦难、信仰、人性、救赎等等主题,刻画细致从容,解读深刻另类,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

关于人生困惑的文字 人生遇到困惑时(1)

一,对信仰的坚守

《有粮之家》是本书的第一篇,它讲述的是回民的“恒泰和”粮号在乱世遭遇匪乱、兵变、饥荒,却因为掌柜的深谋远虑而躲过各种灾祸的奇特经历,展现了人对粮食的特殊感情和生死边缘人性的坚守。

“恒泰和”粮号几代人都是做粮米生意的,重情轻利,因此人们送粮号一个“有粮之家”的美名。二十多年前,“恒泰和”掌柜李恒昌就想到要存粮扶贫渡世,二十年后,终于在饥荒中解救民众于水火。

我想有如此大胸怀与大智慧的人恐怕不多,正是他们的信仰教他们一直向善,所以他们才能在最危急的时候解救世人,也只有真正经历过灾荒的人,才能明白这样举动的必要与迫切。

关于人生困惑的文字 人生遇到困惑时(2)

二,死亡的尊严

在穆斯林的观念中,死亡是一件庄重的事。“花开败了就要凋谢下来,人寿数到了就要归去。”他们对于死亡是极为敬畏的,但他们也不认为死是一件多可怕的事,他们把死当成另一个轮回的开始。

在《烟雾镇》中,当我的太太去世时,我的姑母和妈妈需要给遗体净身,但她们也将我喊了去。当时,我的姑母就对我说:“麦尔彦,靠近一点,你要用心记住我所有的步骤,人向前走一步,死亡就跟过来一步,今天我洗你太太,将来是你要洗我的。”如此不避讳的谈论死亡,就好像它是太平常的一件事了,不因它来而悲,也不因它走而喜,这样顺其自然的心态,是民族中平和广博的信仰给他们的滋养。

其后,她们从头至足认真洗涤遗体,动作小心轻缓,然后再将规定的一张白布分成五份,一一将遗体包裹,最后将遗体放进木匣中,入土为安。死亡在这里,似乎并不只是恐怖的代名词,它也代表着尊严。

关于人生困惑的文字 人生遇到困惑时(3)

三,伤害与治愈同在

在这本书里,主人公都经历过伤害。譬如《尘封的灯》中的叔叔,他本是高大英俊、开朗阳光的人,却因为一场群架,最后一个人背了人命案子,蹲了十五年监狱。如今虽然终于出来了,但人已消颓,活力不再。当他在拉萨重新找到工作之后,他好像又恢复了以前的活力。在我未将灯还回时,他还安慰我,“凡事尽力而为,不去想后果。”我说:“我还不够尽力吗?”“那就不用不开心啊。”听了叔叔的话,似乎确实很有道理,既然已经尽力了,那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还有《六月伤寒》中的五哥、《路灯》中的红衣女子、《赎罪》中的姐姐等等,虽然作者都设定了他们人生的某种伤害,但最后大多都被治愈了,或许是他们的经历所带来的经验,或许是他们的信仰所带来的启示,总之,他们谅解了别人,也解放了自己。

关于人生困惑的文字 人生遇到困惑时(4)

这本书最后的几篇寓意都不太深刻,略寡淡。但作为一个90后,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也确算难得,它之中有很多藏回生活的讲述以及风俗习惯的介绍,大大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让我们生出原来也可以这样生活的感慨,也让我们对该如何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