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全国模范法官、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主审法官方金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海涛 周青莎

“金刚,我的好兄弟,愿你在那边平安快乐!”2月28日,从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退休的内勤嘎日拉姆手拿一张照片端详着,抚摸着,泪眼模糊。

照片上,一名身材微胖、身着法官服的中年男子憨厚地笑着。他就是不久前因公殉职的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批援藏干部、第四巡回法庭主审法官方金刚——永远留在藏族同胞心里的好兄弟“方多吉”。

14岁藏族少年多吉(藏族同胞永远的好兄弟)(1)

方金刚生前在审理案件 资料图片

痴迷法律,为公平正义鞠躬尽瘁

“金刚倒下了!快打120!快!”2017年10月17日16时56分,郑州,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第七合议室,主审法官刘崇理大喊着冲了出来。

一切来得那么猝不及防,正在与同事合议当天第十个案件时,方金刚突然从椅子上倒下,脸色发紫,失去知觉。被他视作宝贝的案卷散落在身旁。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不能放弃!”得知该情况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副院长沈德咏第一时间要求。

尽管迅速采取了急救措施,却没能挡住他匆匆离去的脚步。在抢救了3个半小时后,51岁的方金刚,生命停止在2017年10月17日20时50分。这是他从西藏回来的第四个年头。

得到消息的那一刻,远在西藏的法官罗色江措蒙了。“只觉得心里生疼,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同事们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空气仿佛凝固。

2010年7月,方金刚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批援藏干部来到拉萨,担任西藏高院民一庭副庭长。尽管在西藏“路途比天空还遥远”,但是,三年援藏期间,方金刚的足迹遍布阿里、那曲、昌都等许多偏远艰苦地区。“去阿里,单程1400多公里,海拔4500米以上,特别冷。为了赶时间,早饭、午饭我们就买些矿泉水、饼干在路上充饥,经常晚上才能吃上口热饭。”多次与方金刚一同办案的索朗次仁说。

令同事们钦佩的不仅仅是方金刚精湛的业务水平,还有他对司法事业的投入和痴迷。对待工作,他总是满怀激情。业余时间,除了和大家聚会谈心,他还争分夺秒地实地调研、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形成了多篇极具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其中一篇近2万字的《对西藏法院解决纠纷方式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全文发表在《人民法院报》。

方金刚力推当庭宣判,为此做了大量调研。他对西藏高院和拉萨中院民商事案件的3857名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庭审结束时宣布案件处理结果是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迫切期待。“大部分案件都应该当庭宣判,择日宣判的只能是少数疑难复杂案件。”他认为,当庭宣判能提升法官和律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让司法环节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遏制腐败,促进司法公正。然而,当庭宣判对法官则意味着更艰巨的工作量和更大的压力。对此,方金刚积极探索,身体力行。

“他是我们这儿当庭宣判率最高的法官。”罗色江措说。3年时间,方金刚担起了法庭至少一半的工作量,办理和审结各类一、二审民事案件36件,再审民事案件1件,担任审判长的案件117件,当庭宣判11件。还参与了21起请示案件的答复和多次庭务会对疑难案件的讨论。民一庭审理的案件很少有涉诉上访和申诉再审改判的,连续3年被西藏高院评为优秀先进集体和学习型党支部。

对当庭宣判的钟爱一直延续到2016年底方金刚来到第四巡回法庭。是他,敲响了四巡当庭宣判的第一槌。2017年3月,他和4名同事开庭审理5起案件,3起当庭宣判,让数名从业多年的律师惊喜万分。在他的推动下,当庭宣判已成为四巡的一张“名片”。

率真认真,对群众永怀赤子之心

“我们要为老百姓说话。”这是倒下前,方金刚合议案件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个从农村走出的湖南“伢子”一生率真认真,对人民群众和司法事业永远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2010年7月,44岁的方金刚踌躇满志,开始了3年的援藏生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西藏的艰苦还是大大超出预想:经常失眠,凌晨3点前能睡着就算幸运;连续看10页案卷材料或在电脑前打字1小时就头晕胸闷;开完庭后,常常需要忍受几天的身体不适;最难熬的是冬春季节,鼻子常出血,脚指甲凹陷生长。

然而,方金刚一坚持就是3年,从未请过一天假。

为了尽快与藏族同胞融为一体,到拉萨第二个星期他就给自己起了个藏族名字叫“方多吉”,意为金刚,寓意永恒。当地有聚会的习俗,只要知道,方金刚一定去参加,和大家一起谈心,喝酥油茶、吃藏粑,他的坦率真诚很快得到了藏族同胞的信任,成为大家尊敬和喜爱的好兄弟。

“他有什么话从不藏着掖着,经常因为案件和我们争论。”罗色江措说,看到不公平、有瑕疵的地方,他常常会拍案而起:“怎么能这样呢?这不行,一定要纠正。”

在工作中,方金刚以“较真儿”闻名。有一起工程款纠纷历时13年之久,双方争议很大。方金刚开庭花了三天半时间,当庭核对了66笔款项的870份相关证据,包括证人证言、笔迹鉴定结论、发票、记账凭证、现金支出明细账、转账支票存根等。庭审结束,案情水落石出,申诉方虽然败诉,但是心服口服,对方金刚竖起大拇指。

为了给当地多培养法律人才,除了审判工作,方金刚还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在西藏法官学院教学。每一次他都充分准备,没有丝毫懈怠。他的课场场爆满,学院的老师们说:“只要方庭长来上课,我们的培训班就成功了。”

张志刚是第七批援藏干部,到拉萨的当晚,方金刚就去宾馆看望他。“我清晰地记得,他戴着藏族毡帽,两腮的高原红特别明显,我还以为是当地的藏族干部。他详细地给我介绍当地情况,如何缓解高原反应,他的热情令我终生难忘。”

“他对我们十分慷慨,后来我才知道他家经济并不宽裕,他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说起方金刚,嘎日拉姆泪流满面。“我是个内勤,文化程度也低,但是他对我特别尊重,我家里负担重,他常常资助我,就在去年4月份,还打电话说,大姐,我想给你换部手机。”

在西藏期间,方金刚自掏腰包购买业务用书133本给法院使用;给西藏残疾人基金会捐款6000元;看到同事家属用冷水手洗衣服,他悄悄买了一台洗衣机送到家中;他总是将自己的福利分给困难的同事……

“我不去,我就喜欢当法官。”面对朋友的高薪聘请,方金刚毫不掩饰对自己职业的热爱。

“他太喜欢法官这个职业了,他的热情和激情深深感染了我,我从不后悔嫁给他。”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刘晓栩,对方金刚太了解了。当初援藏前征求妻子意见,刘晓栩就知道,他是下了决心非去不可的。

两人1992年结婚,婚后2个月,方金刚就去长沙读研,从此,开始了聚少离多的生活。为了支持丈夫,刘晓栩默默承担起家里的一切。方金刚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外面以耿直脾气闻名的他,在妻子面前温顺得像绵羊。“老婆说得对,都听你的”是他的口头禅,20多年来方金刚从未对妻子高声讲过话。

一向淡泊名利的方金刚,家里至今没有像样的衣柜。自己更是一年到头都穿着法官制服,连双运动鞋也不舍得买。在倒地的最后一刻,身边的同事看到他破了两个大洞的袜子和已经很旧的内衣。

追求卓越,做司法改革的推动者

整理方金刚的遗物时,同事们发现,除了四五件衣服,其他全都是专业书籍和资料,标记得密密麻麻的英文书稿静静地躺在桌子上,仿佛在等待着它的主人归来。

作为方金刚审判团队成员,法官助理高海娟回忆起往事忍不住泪如雨下。

“这些都是方老师在做的一些国外司法经典案例翻译,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对于他来说都是信手拈来。”高海娟说,有时候校对文书,自己多读几遍就不想读了,但是方金刚每一次都逐字逐句校对,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不厌其烦、精益求精。

方金刚是英语达人,这在同事中几乎人人皆知。“天天早上听英语新闻,查阅英文原版法律文书,这些习惯他居然雷打不动坚持了十几年。”与方金刚一起援藏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同事高洪江和祝二军都被他勤奋钻研的劲头所感动。

方金刚参与草拟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报告》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参与起草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若干意见》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到四巡以后,他还起草制定了四巡当庭宣判规则。

2009年10月,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法律大会上,他全程用英语作了题为《从调解机制的完善看中国的变化》的发言,展示了中国司法良好形象和取得的新成果。会后,许多国家的代表找他探讨交流。

其实,让同事钦佩的法律专家、英语达人方金刚一开始并不是科班出身,他完全是靠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从非专业到专业,又成长为专家。

“我爸酷爱读书,我家的书柜里塞满了各种类型的法律书籍,他一回家就抱起书,或者上网查资料。”在方金刚的儿子方道中眼里,父亲既是严父也是慈父,是自己要用一生学习的楷模。

“方金刚热爱司法事业,坚守法治精神,心怀人民,敢于担当,既具备深厚的本土意识,又不乏宽广的世界眼光。他代表了新时代法官应有的素质和形象。”第四巡回法庭副庭长李广宇这样评价。

援藏3年结束那天,方金刚回北京的航班比较早,天还没有完全放亮,西藏高院院内已经黑压压挤满了自发赶来送行的同事,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挂满了方金刚全身。同事们与他紧紧拥抱在一起,任泪水在脸庞上肆意流淌,一向乐观开朗的方金刚也泣不成声。

方金刚去世后,被追授为全国优秀法官和全国模范法官。一些藏族群众自发前往寺庙,为他点酥油灯、念往生经,用高原上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好兄弟“方多吉”的深深怀念。

“他把所有的灿烂和热情都献给了他热爱的司法事业,把所有的快乐和关心都给了别人,把所有的困难和隐忍都留给了自己。”在郑州、在北京、在西藏,方金刚的同事们许久不能从失去他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好像那是一个梦,明天那个率真认真的男人又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大声地招呼他们:“走,开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