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特呈岛有什么吃的(舌尖上的航海史)(1)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屈婷)在“南海一号”沉船上,植物考古学家发掘、鉴定了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31粒胡椒遗存,它们为这艘瓜果飘香的南宋福船平添了一丝热带风情。

胡椒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是世界广泛使用的香料之一。它在中国的身影最早见于唐代志怪小说《酉阳杂俎》,但实物证据一直阙如。此次在“南海一号”发现的胡椒遗存表明:至迟在13世纪中早期,中国人已经利用它烹调食物。

“南海一号”是一艘中国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以南约20海里处的南海海域。2007年12月,“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得益于海水和泥沙隔绝氧气,“南海一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梅、槟榔、橄榄、荔枝、葡萄、锥栗……考古学家利用先进技术,从甲板上发现、提取了3105粒植物种子和果实,分为水果、坚果、瓜类、谷物、香料等,其中多数是可以食用的种类。

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志军风趣地说:“看起来,为了应对远洋航行,船上的‘美食家’们做了精心地挑选和储备。”

舌尖上的航海史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中,工作人员通过显微镜对一堆堆颜色灰暗、外壳脆弱的植物遗存样本进行了种属鉴定。这需要“火眼金睛”:比如,同是直径仅约4毫米的“圆球”,就有花椒和胡椒之分。

鉴定结果显示,“南海一号”上有多达19类植物种属。其中,水果类和坚果类的出土数量最丰富,种类最多。赵志军说,考虑到沉船海域远离陆地,出土的植物遗存很可能是原本属于船员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它们讲述着舌尖上的航海史”。

在“南海一号”上,水果有梅、槟榔、橄榄、荔枝、葡萄、枣、南酸枣和滇刺枣等,坚果有锥栗、银杏、香榧子和松子等。其中,锥栗最多,达1974粒,占出土植物种子总数的63.6%;梅核次之,占25.7%。

以今人的眼光看来,船上出土的大多数水果是更宜腌制成凉果和蜜饯的品种。例如,梅子的酸度过重,很少被鲜食,一般都是用盐、甘草和糖腌制成凉果,称之为“话梅”,含在嘴里,酸咸可口,生津止渴。“这不是巧合,应是采购者特意为之。”赵志军说,在远洋航行中,腌制果品和坚果更易于保存,营养和口感也不错。

当时,像“南海一号”这样大中型的福船多为客货两用。船上除船员外,还有往来的商贾、官员、使节和他们的扈从。在沿途靠岸补给时,人员流动会带来复杂的食物图谱。因此,考古学家发现零星的葡萄、荔枝遗存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甲板上还散布着少量水稻、冬瓜遗存,这两种栽培作物在南宋时已被广泛种植。由于籽粒较轻,很多遗存可能已随洋流漂走,但也有一些稻谷保存完好,甚至连金色表面的细纹都清晰可见。

湛江特呈岛有什么吃的(舌尖上的航海史)(2)

会“说话”的植物

近20年,中国植物考古异军突起,成为世界农业起源研究的重要力量。其中,赵志军将“浮选法”带入中国,主张跨学科的考古研究,让遗址中的植物证据“说”出更丰富立体的历史细节。

围绕“南海一号”有诸多未解之谜,植物考古新发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链条去一一破解。比如,它的始发港究竟在何处?是福建泉州港,还是广州港?各路学者结合考古实证提出许多看法。

赵志军团队通过原产地分析发现,“南海一号”携带的植物种类几乎都是南方品种,其中又以岭南及福建地区特产种类最为突出,诸如橄榄、荔枝、石栗、滇刺枣、香榧、草海桐等。而数量最多的锥栗,更是以福建产的建瓯锥栗最著名。

“根据历史文献、船体构造复原与分析以及对装载货物种类和产地的梳理,我们认为‘南海一号’很可能是由泉州起航,驶向东南亚和南亚进行商贸活动。”赵志军说。

此外,植物遗存发现的位置和数量分布也隐藏着许多信息。赵志军说,此次提取植物的探方是按从船首至船尾顺序分布的,“梅子和锥栗出土数量和平均密度最多的探方,都在与船员生活区相关的船尾处,说明它们可能是船员们的食物。”

食物的力量

在“南海一号”所处的南宋,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北方贸易通道几乎中断。在此背景下,南宋皇帝转而从海外贸易换取白银,让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一个高峰。

在马尼拉大帆船穿行南洋数百年之前,“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的宋船已经深入印度洋,抵达斯里兰卡、波斯湾等地,带来物易人往、文明互通的历史图景。与之而来的还有农业全球化。

在赵志军看来,一粒小小的胡椒也反映了历史。在传入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胡椒消费普遍依赖进口。因此,它被文献记载为一种上流阶层的奢侈品。但这种局面后因为海上贸易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船员对胡椒的喜爱显示其已成为大众烹饪调味品。”赵志军说,“这说明在南宋甚至更早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往来频繁、蔚为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