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庆通常包括家庭成员的诞生礼、冠礼、婚礼、寿礼等事项,还有四世同堂、五世其昌、乔迁之喜、榜上有名、店铺开业、粮食丰收等一切为家庭添喜的事。(诞生礼、婚礼、寿礼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冠礼。古时冠礼在山东颇为流行,且称为“巨典”,但至清朝,许多县志上记载多称“久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修《乐陵县志》记载:“古者男子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告诸宗庙,肃宾三加元服,致祝语,去幼志,顺成德,巨典也。古礼之废久矣。旧志男子十五以上便加冠,女子受聘时乃笄,绅士家亦然。”冠礼废除后,它的某些仪序被并入婚礼。1933年修《新城县志》记载:“冠礼久废,惟将婚时,着成人冠服,告庙,拜父母叔伯兄弟姑及姊,并宗族长辈乡先生,此于婚礼无所附,识者以为即冠礼之遗,但未能特举,故附于婚礼以存其意耳。”

泰安一带,贺“五辈同堂”是家庆中很隆重的一种。主要习俗与讲究有:要把五辈子人画像(现在是照片)摆放在堂屋里,也可赠送他人;父子可以同席、坐首席。喝酒划拳有许多的忌讳:有的忌“五”,不划五,如果喊出“五”来为输;需带“好”的,不喊“好”为输;划一的时候,忌伸大拇指时朝天,以为不恭敬人,伸时要斜着;划二的时候,忌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这样伸俗谓“虎口”,对人不礼貌,而应伸拇指和小指。划三的时候,忌伸大拇指、食指、中指,因伸出此三指似手枪,表示心狠毒,而应伸大拇指、中指和小指。划拳一次有划四盅酒的,也有划六盅、八盅、十二盅的,忌“单”,谓“划双不划单”。

山东人请家堂习俗(乔迁之类的家庆风俗)(1)

乔迁。新房落成或购得新房,选吉日迁居,俗称“搬家”“上新房”等。乔迁后,众人来贺,称为“暖房”,俗称“温锅”。富裕人家要在新居张灯结彩,鸣放鞭炮,祭祀神灵,举行“安宅神”仪式,大摆宴席,演唱堂会;亲朋好友赠送家具、厨房用具、名人字画等礼品致贺。一般人家迁入新居,亲友送上只新锅或随手买上点吃的喝的,放挂鞭炮,在新居内吃顿饭,算是庆祝了。济宁一带赠送礼物中,必须有一块用以发酵用的酵头蒸馍、黄豆芽及肉、鱼,寓意发家致富,过得肥润,年年有余。济南一带庆乔迁时,要把新灶火点着,以锅热火旺之景寓今后生活红红火火之意;致贺礼品中除有新锅外,还要送豆腐和鱼,取“有福有余”之意;旧时沾着官面人家的乔迁之庆,贺礼最好送上一只花瓶,瓶中插上三支画戟,祝其“平(瓶)长三级(戟)”,步步高升。

山东人请家堂习俗(乔迁之类的家庆风俗)(2)

微山湖渔家祖祖辈辈以船为家,造船称之为“排船”,排好新船举行下水仪式,俗称“浇船头”。迁入新船,等于陆上人家迁入新居,要择个好日子,还必须在太阳不出前进行。届时,船主备好鞭炮、烟酒、糖果、红绸、香烛等物,船主的近门亲戚、朋友也会带着肉、鸡、鱼、酒、船用炊具等礼物前来祝贺。浇船头,有着撒舱、下河、宴请等程序。撒舱,是船下河前,造船的工匠头儿“线头”一边唱着喜歌,一边用簸箕(不得用筐子)向舱内撒谷物、姜、蒜、葱、大枣、花生、瓜子、糖果、馒头和制钱等。此时,船主要燃放鞭炮。“线头”所唱喜歌,称《撒舱歌》,“线头”领,众人合:

太阳出来亮堂堂,(合:好!)

老师差我来撒舱。(合:好!)

前赶去,后赶来,(合:好!)

又得顺风又发财;(合:好!)

前装金,后装银,(合:好!)

当中装个聚宝盆;(合:好!)

装一千,卸一万,(合:好!)

扫舱扫出八百石。(合:好!)

聚宝盆落凤凰,(合:好!)

凤凰三点头,(合:好!)

今排新船明盖楼。(合:好!)

天光光,我撒舱,(合:好!)

管船的开船就兴旺;(合:好!)

前三舱里装珠子,(合:好!)

后五舱里装米粮,(合:好!)

管船的嫂子生贵子,(合:好!)

得中头名状元郎。(合:好!)

此时,围观的人们会跟着喊:

十块银圆跑不了!好!好!

一桌大席跑不了!好!好!

山东人请家堂习俗(乔迁之类的家庆风俗)(3)

撒舱完毕,船主燃香、叩头,燃放鞭炮,还要请一位德高望重又熟谙浇船头规矩、声音嘹亮的汉子,立于船头协调推船下河的动作。推船前,将下河路线选垫好,上面铺上大葱(意冲,兴劲大。实为借葱的黏液滑腻而省力)。大船下河一般要请二三十位精壮劳力,使撬的使撬,拉绠的拉绠,和着号子,推拥新船向水中滑去。下河号子,也是一唱众合:

新船下河,亮堂堂哟嗨!

大桅竖立,正当央哟嗨!

两边都是八仙路哟嗨!

当堂坐着个状元郎哟嗨!

状元娘子插金花哟嗨!

插出个刘海戏蛤蟆哟嗨!

刘海好比上八仙哟嗨!

行走不住地撒金钱哟嗨!

富主荣华万万年哟嗨!

这种号子反复唱,一直唱到把船推入河中为止。

新船下水,在河中转上三圈,以示试航成功。尔后,船主设宴款待“线头”、船匠、亲友以及帮忙之人。席间,船主拿出红布包好的“线头挂红礼”,交给“线头”。“线头”挂红礼,实际上是船主付给“线头”、船匠的工钱。“线头”根据所排船的大小、用工多少、平时关系等因素收取礼金,改日再分发给其他船匠。

在泰安的宗族家庭里,农村农户有庆贺丰收、城镇商家有庆贺开业的习俗。

丰收之年,农民会主动地献钱捐物,组织戏班子或请说书的、耍杂技的、玩猴的,娱乐三天,进行庆贺。也可到集镇上买些鞭炮、酒肉和纸、香、纸元宝等供品,敬天地、龙王、风婆婆。敬罢,一桌桌酒席摆开,大家便男女分席畅饮;也有的将饭菜做好,按人分开,带回家去一家一户庆贺。这一天,像过年一样,人们梳洗打扮,穿上新衣服,把酒话桑麻,热闹非凡。

在城镇居住的家庭,初干买卖行的“开业”或老店铺新年后的“开市”,一般都会举行庆典。开业庆典时,不仅亲戚朋友来送礼物,而且街坊邻居也来庆贺。客人一般送匾联和屏风。开业开市的店铺,祭拜时用整猪、整羊、鸡、鱼等五样当供品。开市之日,屋内挂有裙子灯和转灯,并挂上一面大镜子,还有风景画和人物画。大门口悬上彩旗,挂上一对或两对大纱灯,并贴上新对联,门条是“四面来财,八方进宝”“货如轮转,财源广进”,门心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货殖乘时太公胜算,懋迁有道管子遗风”“奇货可居制权独擅,多财善贾商战称雄”,横批“新生骏业”“以义为利”“财源茂盛”“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等。大门口尤其要贴上鲜艳的“开业大吉”“开市大吉”字幅。客人来庆贺,主要事项就是拜财神。财神供桌不能朝西,怕财神关羽回山西老家,买卖人难以发大财。拜财神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拜罢,坐下喝茶聊天。午饭四菜,面食忌面条,要吃馒头,说面条不利落,吃馒头能“发”起来。晚宴,四盘、六碗十个莱,俗称“十大全”。主家让酒时,先四个,叫“四季来财”;后十个,叫“十全福禄”。(选自山东省民俗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山东人请家堂习俗(乔迁之类的家庆风俗)(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