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几个女工将晋菊清围起来,问她:“你知道周荣庆是什么人吗?”

她们口中的周荣庆,就是晋菊清的男友,两人在钢铁厂相识,相恋。

这个问题来得莫名其妙,晋菊清笑道:“他不就是一个工人吗?”

她不知道这几个女工为什么会突然问她关于自己男友的事情。

见晋菊清轻松的表情,几个女工反而笑了:“周荣庆可不是普通的工人,他是周总理的侄子?”

什么?

听到同事们这样的回答,晋菊清感到十分震惊,她万万没想到,平日里丝毫没有架子的男友周荣庆竟然是周总理的侄子。

那可是总理呀……

得知男友身份后,晋菊清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自处。

她甚至开始怀疑起那几个同事的话来,如果周荣庆真是周总理的侄子,那他怎么只是一个普通工人?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1)

对象是总理的侄子

当女工友们告诉晋菊清,她的对象周荣庆是周总理的侄子时,晋菊清感到非常震惊。

她决定去找在厂区张贴标语的周荣庆问个明白。

一路上,她仔仔细细地回忆起自己记忆中的周荣庆:

工会干部周荣庆,干起活来争先恐后,生怕把自己落下了。

他生活简朴,和母亲就住在城郊的一处小房子中,自己第一次上门拜访的时候,在他的家中没有看到一件值钱的东西。

晋菊清在脑海中反复回忆周荣庆的细节,希望能从他的身上找出一点共和国总理亲属的蛛丝马迹。

她想了半天,也只能想出周荣庆文化程度较高这一个疑点了。

晋菊清很快就见到了正在张贴标语的周荣庆,她上前直接问:“你是周总理的侄子?”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2)

周荣庆不知道晋菊清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件事,但见她来势汹汹,好像在怪自己没有将事情告知,就连忙点头:“没错,周总理是我的伯伯。”

周荣庆的确是周总理的侄子。

他的父亲叫周恩溥,是周恩来的弟弟。

1944年,周恩溥被反动派杀害,只留下了周荣庆这个孩子。

反动派之所以抓周恩溥,就是为了通过他找到周恩来的下落。

周恩溥也是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面对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他没有丝毫屈服,完全没有吐露出一点关于周恩来的信息。

恼羞成怒的反动派,从周恩溥这里没有问出想要的东西,就将他残忍杀害。

周恩溥牺牲后,周荣庆就跟着母亲王兰芳一起艰苦生活。

王兰芳早年参加过革命,在东北游击战中负过伤。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烈士遗孀和老革命,是有补助的。

周恩来后来知道后,告诉王兰芳,他会每月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五十元给她,希望她放弃这份补助,为国家节省成本。

深明大义的王兰芳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就这样周荣庆,一直在周总理的接济下成长起来。

虽然有个总理伯伯,但周荣庆并没有用周总理的名义的办过事情,所以除了一些领导知道他的身份外,其他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他也谨遵周总理的教诲,没有到处宣扬这层关系。所以自己的女朋友也并不知道这层关系。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3)

得到肯定答案的晋菊清,这才想起她第一次到周荣庆家里拜访他母亲时听她提起过:“我们是江苏淮安人”……“参加过革命”。

江苏淮安,那不就是周总理的故乡吗?周荣庆的父母还参加过革命,这些细节不正好可以证明周荣庆是周恩来的亲属吗?

晋菊清这才明白,在过去的相处中,周荣庆其实透露过一些自己家世的蛛丝马迹,只不过,她没有往那方面想。

她天真地认为,周荣庆就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的钢厂员工。

而今骤然得知真相的晋菊清,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站着沉默着。

周荣庆以为她是在怪自己没有对她说实话,赶忙道歉,说自己并非有意欺骗,实在是伯伯叮嘱过他,不许随意透露家世,借此炫耀或者享受特权。

晋菊清静静地听着周荣庆的话,好长时间才说出一句:“我们分手吧。”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4)

农家女的自卑

这话一出,周荣庆可着急了。他非常喜欢这位勤劳美丽的,被称为“三·八”炉“炉花”的姑娘。

周荣庆和晋菊清在一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都打算和晋菊清结婚了,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在听到自己的身世后突然就向他提出分手。

周荣庆急忙问她:“为什么。”

晋菊清说,“我只是个农家女,配不上你们这样的干部子弟。”

晋菊清少年丧父,她母亲就拉着她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一同在江苏徐州一带沿街乞讨。她觉得自己出身不好,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配不上周荣庆。

实际上,当初周荣庆追她的时候,她就很自卑。她觉得对方文化水平高,家里又是革命家庭,自己只是个穷家女,配不上对方。

然而最后在厂领导的不断撮合下,她才答应先和周荣庆在一起谈恋爱。

后来随着晋菊清因为干活用心,不断得到领导和工友的赞扬,她慢慢有了些自信,觉得与周荣庆在一起也没有什么问题。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

然而,一句“总理侄子”瞬间把晋菊清的一点点自信,彻底打散。

她觉得,有一个总理伯伯,周荣庆迟早是要当大官的。

因为受教育程度低,晋菊清的思维还是如以前那样,觉得新中国就该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样。

所以她犹豫了一会儿,就主动向周荣庆提出分手。

听到晋菊清的话,周荣庆赶紧向她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在乎家世,要求门当户对的人。

他跟晋菊清说:“周总理是周总理,我是我。”

事实上,除了他的母亲每月从周总理那里领取五十元的生活费外,周荣庆并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

因为周总理早就给他们立下了十条家规:不许请假到北京看望他,只可以在出差路过北京的时候来看他;不许在外人面前提起和周总理的关系;不许搞特殊,谋私利;艰苦朴素……

在周总理的严格要求下,周荣庆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他参加过解放军,从部队转业后,他听从周总理的建议,到一线继续工作。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6)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这是周总理送给周荣庆的一句话,他始终记得这句话。

所以一直在一线艰苦奋斗。

所以周荣庆过着和普通工人一样的生活,他们一起在工地上干活,一起吃饭,一起住着简朴的房子。

他不觉得自己和其他工人有什么不一样。

听到周荣庆的话,此时也逐渐冷静下来的晋菊清,开始觉得周荣庆说得没有错。

要不是他艰苦朴素的作风,她也不会这么久都没有发现他的家世。

在看到周荣庆坚定的眼神后,晋菊清想到了两人在一起谈恋爱后的种种,随即决定继续和周荣庆走下去。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家世而看不起自己,相反,还对自己很好。

所以晋菊清愿意放下自己的家世自卑,和周荣庆继续走下去,甚至结婚。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7)

1959年5月10日,晋菊清和周荣庆举办了简单的婚礼,远在北京的周总理和邓颖超给他们寄来了贺礼:一条烙花毛巾被,一对鸳鸯枕头和一条纯毛毯。

这让晋菊清感到十分高兴,共和国总理能给自己送来结婚礼物,祝福自己,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作为一名共和国公民,晋菊清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亲眼见一下周总理夫妇。不过,在周总理:“不许扔下工作去北京看他们”的家规影响下,晋菊清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梦想。

直到结婚九年后,晋菊清终于等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周总理:“你是咱们家第一个工人”

1968年5月1日,晋菊清的婆婆王兰芳提议去北京看望周总理夫妇,周荣庆当时正在工作,就由晋菊清带着婆婆和几个孩子前往北京。

从焦作到北京不太方便,那时还没有修好火车站,他们只能先到新乡,再从新乡乘坐火车前往北京。

火车票也不好买,从未享受过“总理侄子”特权的周荣庆,最终也只给自己的母亲和妻儿抢到几张站票。

晋菊清就在火车上找了一个硬纸板,垫在地上,让婆婆王兰芳坐下。

就这样,经历了几个小时候,一家人终于到了北京。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8)

1968年5月6日上午十点,晋菊清带着三个孩子和婆婆进入中南海丰泽园。

她努力按捺住心中激动的心情。

她来到北京,即将见到那个常常出现在别人话语中的总理!

晋菊清有一种梦想实现的不真实的感觉。

很多和晋菊清年龄差不多的人,毕生的梦想,就是能到天安门看看,见见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那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可以夸耀一生的事情。

就在晋菊清怀着激动且忐忑的心情打量着中南海丰泽园内的陈设时,邓颖超进来了。

晋菊清第一次见自己的伯母,周总理的夫人,十分紧张,害怕自己说错话,因此显得十分局促。

邓颖超看出晋菊清的不安,主动上前与她谈话。她告诉晋菊清,自己也是河南人:“咱俩还是老乡呢。”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9)

总理夫人亲切的话语,让晋菊清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不少。

她从心底里尊敬这位为人民、为国家一直服务的革命前辈。

随后她静静地听着邓颖超和婆婆王兰芳的谈话。

到了中午12点,周总理工作回来,晋菊清又紧张起来,这是总理呀!

她激动地不知道该和总理说什么。

和伯母一样,伯父也对她表现地很亲切。

周总理先是跟三个孩子打招呼,让王兰芳婆媳不要太拘束。

在寒暄中,周总理知道了晋菊清的身世,非但没有嫌弃,还对她说:“你可是咱家第一个工人阶级,还是农民的女儿,我还要像你学习呢。”

这句话让晋菊清记了一辈子。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10)

也让她放下了自卑。

在一般人眼中,农民出身,讨过饭的普通工人,是他们可以嘲笑的对象。但在国家总理的眼中,身为农民女儿的工人,是光荣的!

虽然与周总理夫妇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对晋菊清的影响十分大。

有感于周总理夫妇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晋菊清严格要求自己的三个子女。

不许子女们打着周总理的旗号享受特权。

她的小儿子周志军曾透露出要靠着周总理的面子分房子,晋菊清知道了,就将小儿子严肃批评了一顿。

周志军从此,再不敢提类似的要求。

从周荣庆开始,到他的孩子们,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诲,他们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搞特殊。

即使是在困难年代,他们一家缺衣少食,也从未向外界提起过自己与周总理的关系。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11)

周总理的教诲,不仅仅是在信件等文字上,更是在短暂相处中对晋菊清一家起到了作用。

她要自己的孩子向周总理学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敬爱的周总理会走的那么突然。

1976年1月8日,晋菊清一家突然接到了邓颖超的电报:

“总理逝世,在京的亲属参加葬礼,在外地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是总理的安排。”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晋菊清一家在一瞬间就被哭声包围了。

在当时,每一个中国人听见这样的噩耗都会忍不住放声大哭,何况是周总理的亲属呢?

晋菊清一家虽然很想去北京送周总理,但也只能遵照周总理生前的嘱托留在当地的工作岗位上,异地悼念。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12)

1976年1月11日下午4时30分,周总理的遗体被灵车载着前往八宝山安葬,沿途挤满了自发送行的人民。

他们久久不愿离去,目送着总理的灵车离开。

远在河南的晋菊清一家在周总理葬礼后接到了邓颖超寄来的总理生前的用品作为纪念。

晋菊清一家将这些纪念品妥善保存,用以教化后人。

周总理人虽然不在了,但他留下的教导却始终留在晋菊清一家的心中。

他们艰苦朴素,努力工作,以劳动为荣,从不搞特殊化。

周总理给他们定的家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遵守。

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59年女工得知男友身份后)(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