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物华天宝锦绣中华,吃喝玩乐附庸风雅,今天吃啥?明天玩啥?且看桑子一图一文,一边带你鉴赏中华风物,一边和你学做华夏传统吃食,顺便看一看这锦绣山河,岂不快哉!今天的一看中华锦绣如下:

一物:客家艾粄

艾粄的客家做法甜的(绵软甜糯客家艾粄)(1)

广东梅州特产,清明节期间吃食。

艾粄是客家人清明必吃的美食之一。每年春天一到,田艾开了花,客家人把艾草摘下,将艾叶碾碎成汁,同糯米粉一起活成团,再包入或甜或咸的馅料。

客家艾粄和江浙沪地区的青团口味相似,但包法不同,客家人用叶子把艾粄包裹起来防粘,也有部分地区会有芭蕉叶来包。艾叶的汁水有着健胃消食、除湿散寒的功效,因此在客家人之间还有着“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说法。

制作工艺

核心材料

艾叶、黄片糖、糯米粉、粘米粉等

制作技艺

客家艾粄的制作需先用鲜嫩的艾叶煮熟揉成糊,再与黄片糖、糯米粉、粘米粉搅拌做成甜皮,萝卜干、猪肉、葱蒜佐料做成咸的肉馅,包好的艾粄外形类似馒头。最后上锅大火蒸半小时左右,待其外表软糯粘手就可以出锅了。

一味:赣州清明粿

艾粄的客家做法甜的(绵软甜糯客家艾粄)(2)

江西赣州特产,上市日期全年,清明必吃。

赣州清明粿是江西赣州的特色小吃,外皮绿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较软,久置后变硬。馅分咸甜等种类,形状有类“元宝形”和圆形之分,深受大家喜爱。

制作工艺

核心材料

糯米、粳米等

制作技艺

1.鼠麴草或艾蒿清水洗净,放入煮开的锅中焯水(可选加一勺盐),焯水后立刻捞出用冷水冲凉,通过杵和臼捣烂(原生态制法)、搅拌机绞碎(现代化制法)成为糊状。

2.预先将适量糯米及粳米磨成湿润细腻的米粉与糊状草泥混合均匀揉成面团,蒸熟后分小块搓圆压扁制成外皮。

3.把馅的原材料都切成丁或小块,加入适当的调味料,再把外皮包入馅料,分别制成不同形状的外观,上锅再以大火蒸一刻钟左右即可。

一景:波浪谷

艾粄的客家做法甜的(绵软甜糯客家艾粄)(3)

坐标定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洲镇,最佳游玩时间4-5月(3月1日至11月30日06:30—20:00;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07:30—17:00),100元/人。

艾粄的客家做法甜的(绵软甜糯客家艾粄)(4)

波浪谷位于县城东南22公里处的龙洲镇,属于地下丹霞。景区内地质资源丰富多样,线谷、巷谷、绝壁等众多珍贵地质遗迹构成了特有的波浪形砂岩地貌,形成了世间罕见的独特景观,也为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天然实验室”。

艾粄的客家做法甜的(绵软甜糯客家艾粄)(5)

在波浪谷狭窄之处,红色石头呈现出一种流水状,就像红色的泥浆一般纷涌汇聚,向沟底流淌。在闫寨子沟对面的长嘴畔,这里地势相对平缓,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就像一大批铺盖在地面上浸染过后晾晒的红色布匹,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在夕阳的渲染之下,异常的鲜红;又似黄土中冒出的一股红水缓慢地向低洼处流淌。

艾粄的客家做法甜的(绵软甜糯客家艾粄)(6)

沿着红石头的踪迹一直走,眼前豁然开阔,一条貌似峡谷的河沟横在前面。红色石头全部呈流水状凝固在这里,像一株株红色的冰挂,又似一股股封冻的岩浆,与沟底一处处流淌细小的河水和远处覆满绿色植被山顶上转动的风车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实景画。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