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白洋淀的传说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鸭子坑儿的由来。

安新县圈头村西前街的南边有一个鸭子坑儿,紧傍着村边。早先,鸭子坑儿面积可是不小,有一百多亩呢。绕村的小河潺潺流水注入此处后,再流经南桥下的河,最后汇入东淀。赶上春夏之交柳絮杨花的时节,看那鸭子坑儿附近的柳絮飞舞,好一派小桥流水、蒲柳人家的景象。

麻子坑和坑仔的区别(你听说过压籽坑)(1)

鸭子坑儿位于安新县圈头村。

听当地老人说,鸭子坑儿原名“压籽坑儿”。早在明代初期,这里就盛产鱼、虾、苇席。人们利用村边园田避风向阳的优势,种植价值不菲的染料植物——蓼蓝(俗称靛蓝)。这种植物在开河后压籽育秧,然后移栽。圈头村边避风处极为适宜种植。由此可见,当地老人所传鸭子坑儿原叫“压籽坑儿”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此处面积不太大,又紧傍着村边,所以人们没把它叫“淀”而叫“坑儿”了。

麻子坑和坑仔的区别(你听说过压籽坑)(2)

鸭子坑儿原名“压籽坑儿”。

后来,随着人口日益增多,西侧的园田都盖上了新房,先进的化工原料代替了蓼蓝,人们也慢慢淡忘了“压籽坑儿”这个名字。加之住在村边的人们为了吃鸭蛋,差不多每户都得养几只鸭子,故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鸭子坑儿了。

麻子坑和坑仔的区别(你听说过压籽坑)(3)

有人说,安新县圈头村是白洋淀深处的湖中岛。

现如今,人们还能看到沤靛(发酵)用的靛池子。大的沤靛池子有十二平方米左右,小的也有七八平方米,做工都很精细,均用白灰膏、石屑、石子、糯米汁浇筑而成,靛池的厚度约20厘米。看着这些靛池子,人们可以想象当时忙碌的沤靛劳作场景。

下期预告

麻子坑和坑仔的区别(你听说过压籽坑)(4)

面菜是雄县的一道地道美食,类似于煎饼,但又不同,略厚,吃着柔和,筋道。据记载,旧时农历六月初一,雄县地区有摊面菜祭神贴神像的习俗。现如今,祭神贴神像的习俗已经取消,但面菜依旧是当地独有的风俗习惯。下期为你说说雄县的面菜。

关于广播剧《白洋淀故事》

麻子坑和坑仔的区别(你听说过压籽坑)(5)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自古以来,发生在白洋淀的传说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华网、新华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网信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推出系列广播剧《白洋淀故事》,以广播和漫画的形式,带您穿越美丽神秘的白洋淀,领略魅力燕赵。

好故事仍在继续,敬请期待!

策划:刘晓超

导演:翟晓敏

统筹:魏会博、邢玉伟

作者:张满乐

编辑:袁丽娜

配音:马力

音乐:高毅

美编:张文泽、丁文嘉、王宝沅、祁秋晨

支持: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