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所需的履约服务已不再单纯依赖于配送一环,而是靠全链条的高效链接和协同,这就要求配送平台不仅要能提供优质的配送服务,还需具备系统化、多元化的整体服务能力,为零售商、品牌商、个人用户赋能,共同完成履约。

达达快送价格为什么越来越低(达达快送即时零售)(1)

小V是个喜欢美食并乐于分享的姑娘,周末下午她打算招待朋友们来家吃晚餐,朋友都到齐了,炒菜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酱油没了,又没时间去超市买,于是她便在网上从附近的门店下单,不到二十分钟,骑手就把酱油送来了,晚餐也没耽误。

这就是“即时零售”,是指消费者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下单,线下实体零售商线上接单,然后执行配送的一种零售服务方式。通常在30-60分钟完成从下单到收货的整个过程,更快一些的平台,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零售到家服务。

达达快送价格为什么越来越低(达达快送即时零售)(2)

达达快送大客户业务总经理朱明洋

在中国电商展现微距电商趋势后,“即时零售”被认为是其中最大的机会。从2014-2021年,这种即时履约配送订单量呈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0%。可以说,“即时零售”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你有意无意中就会用到它。那么这一模式的起因是什么?它跟外卖、社区团购、传统电商等模式的区别是什么?配送平台是怎么做到“分钟达”这种履约速度的?从“小时达”到“分钟达”,这一模式除了拼速度,还能拼什么?……带着对这一模式的好奇和问题,我们采访了达达快送大客户业务总经理朱明洋,详细了解这一新事物。

达达快送价格为什么越来越低(达达快送即时零售)(3)

“即时零售”是对更随机、更碎片化购物需求的满足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达达集团与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门槛。那么究竟是哪些消费者、在哪些场景下、对哪些商品,需要快速的交付呢?

我们先来看看“即时零售”这一模式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在美国成立的外卖平台Gopuff。Gopuff曾表示“在技术协调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配合下,最快能在90秒内完成挑选、包装和发送订单的全过程”。以缩短配送时间,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即时零售”了。

而在中国,这一模式的雏形也出现于2013年左右。当时随着同城零售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家开始把生意搬到线上,配送方面也相继出现了达达快送、闪送、UU跑腿等开放平台。2015年,包括美团、饿了么在内的外卖巨头开始采用众包模式。2017年顺丰、圆通、韵达等传统快递也纷纷入局。2020年的疫情加快了线下线上融合的过程,推动其爆发式的发展。据麦肯锡的报告,疫情高峰期,约有74%的消费者在线上就近购买了更多食品杂货,21%的消费者线上购物的费用支出在不断增加。疫情缓解后,用户的这一消费习惯顺势延续与保留了下来,“即时零售”因疫情而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1小时达”的服务也符合Z世代的消费需求。据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报告显示,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甚至半天就能收货,7%的消费者希望能在下单后2小时收到商品。年轻人对“宅经济”与“快节奏”的推崇,也无形中推动了“即时零售”的发展。

当然,这一模式的目标客户远不止年轻人,有年龄拓展(00 后成长、银发进一步触网)和区域泛化的潜力。根据京东到家数据,目前“即时零售”主要客群为一二三线城市的80&90 后,尤其以已婚已育的80后女性为最大主体,但未来即时消费用户将会更加多元化,从数据来看,00后及60岁以上的银发一族呈现快速增。从区域拓展上看,以美团外卖为例,2019 年一二线外卖订单占比为 64.7%, 2019、2020 两年用户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低线城市。

而在消费诉求上,人们也逐渐从“应急买”、“尝鲜买”、“大促买”发展成“日常买”,对品类的需求也随之变化。疫情封控时候,“即时零售”的主要消费产品线集中在生鲜食杂上,随着“日常买”成为消费者主要需求,“即时零售”所承载的产品也自然的拓展到了服装鞋帽、3C电子、鲜花蛋糕、医药美妆等所有品类以及相关服务上,为此,京东到家提出了“万千好物 即时可得”,美团闪送则打出“送万物”。

根据京东到家2021年平台数据分析显示,商超行业“即时零售”商品品类Top5分别为粮油副食、乳制品、菜、休闲食品、水饮。

“即时零售”跟外卖、社区团购和传统电商的区别

“即时零售”作为同城零售的进一步发展,在消费者看来,跟外卖、社区团购以及传统电商的差别不大,跟外卖比,不过是配送的品类更丰富一些,跟传统电商和社区团购比,不过是速度上更快一些。那么,事实是如此吗?我们来看一下。

跟传统电商比,“即时零售”的商品品类与商超的各类标品的确几乎无差异,前者强调的无非是更短的履约时效。但从用户体验来看,“即时零售”明显优于传统电商。“即时零售”满足的是30分钟送达的即时性需求,而电商平台满足的是1~3日内送达的计划性需求。前者往往有特定的时间和场景,消费者更着急,也更愿意为 “快”支付额外成本,后者往往是计划性的购物,消费者可以等待,以便获得更低的价格。

和外卖比,不同的平台对两者的区别看法不同,达达和美团就对此有不同的界定,因此在资源配置和跟客户合作方式上也大不相同。外卖是美团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业务,围绕外卖业务,美团建立了高效的配送绩效体系,这种竞争壁垒可以无缝延伸到更多的“即时零售”场景。但这一优势也使得美团把闪购服务仍归属于美团外卖体系,只是将30分钟内可以到达的商品与非餐饮类“到家”服务划分进了美团闪购。美团的逻辑是,“闪购是外卖服务的延伸,其充分利用了公司外卖业务的用户规模和即时配送网络,也与外卖业务拥有相同的单位经济效益、有相同的成长路径”。

而京东到家则认为,即时零售的本质仍是零售,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零售行业的升级迭代,零售与餐饮从商业本质上有着很大差异。从商品层面,与餐饮相比,二者sku数量不在一个量级,需要将大卖场数万个商品数字化,并实现最有效的线上选品、汰换甚至全渠道供应链整合,才能帮助门店实现效益。同时,在履约环节,二者的复杂程度也大有不同,订单分散,SKU众多,“即时零售”履约配送的复杂程度相较外卖是呈指数级增长。两者在履约配送全链路上也大不相同:餐饮外卖配送链条短而简单,从订单到配送,商家关注和需要的仅是配送服务。而“即时零售”履约配送链条长,从订单到配送,商家不仅关注配送服务,也关注在仓储和拣货环节存在的痛点,并参与解决问题。8年来京东到家与达达快送(二者同属京东控股的达达集团)也是如此协同实践的。

而跟团购比,社区团购的产业链组织要素有四方:平台、供应商、团长、消费者。其运转的核心是团长,履约时间也更长一些,通常是第二天到门店自取。而“即时零售”,以京东到家平台为例,其产业链组织要素也有四方:零售商、品牌商(供应商)、达达快送、消费者。朱明洋认为,在这个链条中,大家更平等,没有谁是链条上超越其他环节的核心,配送平台和供应商也不是甲方乙方的关系,大家是协同关系,目标是共同高效的完成履约。

总起来说,“即时零售”就是配送平台和背后的实体零售商、品牌商组合起来,把外卖的便利和传统电商的品类丰富结合起来,各取所长,这样的模式,消费者何乐而不为呢?

不能再做单纯的配送服务,“仓拣配”全链路是未来趋势

在“即时零售”中,由于对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履约服务的顺利完成就不再单纯依赖于配送一环,而需要各方的高效协同,共创效率,这就要求配送企业不仅要提供优质的末端配送服务,还必须向上游延伸到包括仓储管理、拣货打包在内的“仓拣配”全链路,创新出高效的履约配送方案,赋能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履约。

但合作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配送平台怎么服务的过来呢。达达快送的方法是,分门别类有的放矢,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达达优拣”的众包拣货服务和达达快送降本增效的配送服务完成即时履约,并进行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另一方面,针对有自配送团队但自主运营能力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则推出“达达智配”SaaS系统,赋能其配送团队管理。

我们以沃尔玛为例来看看达达快送是怎么赋能的。在商超业态中,一个影响履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拣货。拣货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订单交付的服务水平。而在商超零售业态下,不同门店间订单量差异较大,就是同一门店工作日和周末订单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大促期间订单量变化会更大。依靠超市自有员工和促销员拣货,不仅拣货效率低,质量不佳,且拣货员招募成本也高。

针对这种情况,达达快送首创性提供“仓拣配”全链路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达达优拣”就是达达众包拣货员为商超门店提供订单拣货、商品打包、订单交付等工作,并依托沧海系统、海博系统对拣货效率、拣货质量进行全流程管控。如今,“达达优拣”已实现了沃尔玛全国门店的全面覆盖,今年618期间,沃尔玛日均拣货订单量同比增长近290%。专人专事,有效避免了订单积压,沃尔玛O2O整体履约效能和平均拣货人效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配送环节,达达快送已形成了包括单量预估、配送仿真、订单智能分发、合并订单、路径规划、动态时效、精准楼栋定位、订单全链路实时追踪等在内的一系列“数智化”能力。其中,订单智能分发系统日均规划路径次数高达1.76亿次,订单平均响应时间在10毫秒内,能够实现海量订单和运力的实时动态匹配。精准楼栋定位技术则通过历史积累的数十亿级骑士骑行轨迹数据,将订单楼栋坐标准确率提升至95.1%。有了全方位的科技创新加持,达达快送的平均配送时长不仅能够缩短到30分钟,还有效改善了商家、骑士和用户的体验,实现“效率 体验”双赢。

而针对中小企业受制于系统、产品能力,难以保障配送服务的情况。2021年9月,达达快送发布了达达智配SaaS系统,该系统是达达快送专门为配送服务商、拥有自配送运力的品牌商家提供的多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达达智配SaaS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商家可以通过选用更具备成本效益的配送方式,大幅降低配送成本。

江西九江联盛超市是首批接入达达智配的企业之一。其自建配送团队运营之初就面临订单积压、配送人效低、履约不稳定、成本高等难题。在接入达达智配后,九江联盛超市自有骑士人均日配送单量从20-30单提升至50单,人效翻倍,同时调度效率也大幅提升,2021年双十一期间,九江联盛自配送单量同比增长达到100%,预计年均节约成本数十万元。

“即时零售”:除了拼速度,还能拼什么?

“即时零售”从“当日或次日”送达,到“1小时达”,再到“30分钟达”,甚至现在有平台提出了“19分钟内送达”。而从企业角度来说,快是有成本的,无边际无上限的快,只会让成本激增。美团外卖业务至今仍处于盈亏线边缘,更是证明了维持速度与成本的平衡之难。

速度已经到了“分钟达”的状态下,记者好奇,下一步,“即时零售”配送还能怎么“快”?还有空间可提升吗?采访中,朱明洋对当下过分追求配送速度的做法并不认同。他认为,对这一模式,人们首先是被“即时”两个字和一些平台对速度的过度渲染误导了,误认为“即时零售”就是“快”,凡是“即时零售”的单子履约时长就是“1小时”或“30分钟”,实际不是这样,不同的商品送达的时间会很不一样,他举例说,用户买瓶酱油可能十几分钟就能送到,但像家电、健身器材、服饰等即时零售商品,用户对时效的需求并不强,半天或次日达都是有可能的,用户更多是看重送达的体验,不要出现货损等。他认为配送平台要追求的不应该是速度,而应该是一体化的效率。

除了强调一体化效率,他认为“即时零售”更应该注重的是服务和品质。比如达达快送就基于多元化的场景、精细化的服务要求,对运力和产品进行了全面梳理,推出了“即刻达”(采用优质专属驻店运力为主、提供2公里内30分钟达的服务模式)、“全速达”(可提供5公里内1小时达的“驻店 众包”混合运力配送服务)、“全城送”(针对高客单价要远距离配送的商户)和定制化配送四种产品方案,以满足客户配送范围在全渠道、全时段、全场景的配送需求。

其中,达达快送推出的降本提效的履约配送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品牌特性、业务形态、配送场景,提供不同配送范围、时效、价格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些精品商超商户,达达快送在为这类商户提供配送服务之前,会在内部对骑士建立打分及考核体系,根据评分体系适配高质量骑士提供相应的服务。不仅对骑士分级,对商户也会进行归类,比如达达快送与大型连锁品牌在合作之初,就会打上如冰品类、面食类、生鲜类、易碎物品类等类似品牌归类打标,根据配送商品的特有属性,对骑士展开系统性培训,同时还能够根据商家实际标准和要求迭代骑士服装、改造保温箱等,以满足商家个性化需求。

总之,由慢入快易,由快入慢难。当下,消费者既然已经习惯了通过“即时零售”购买食品饮料药品手机,甚至买彩电冰箱,那么让他们重新再回到等收快递要等几天的“慢”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即时零售”只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商超、便利店乃至苹果等品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将“即时零售”作为品牌实体门店新的增长点,这就对配送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谁可能就能脱颖而出。

文|李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