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落小羽,喜欢看书、看剧,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关注我,一起长知识!

很久之前看过《我妻子的一切》这部电影,觉得妻子太过粘人,没有给丈夫空间,当然后期丈夫做的也很过分,近期再重新去看这部电影,不得不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人的生活一团糟?

剧中的妻子和丈夫结婚7年,渐渐的成了老夫老妻,两个人的生活没有了边界,仿佛是一体人,最夸张的是丈夫在上厕所的时候,妻子就站在他身边要求他喝下一杯又一杯的果汁,这样的生活让丈夫无法忍受,最终两个人的婚姻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1)

这种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在人际交往关系中,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失去分寸,比如说父母随便翻看孩子的日记;情侣随意翻看对方的手机;亲戚随意管别人家的事情,催婚催育……没有边界感的行为,总是伤人伤己,更容易让别人感到不适和恐慌。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边界,如果这个界限模糊,很大程度上我们就失去了独立的生活空间,没有独立空间的成年人是可悲的,因为他将一直生活在随时被别人入侵的恐惧中。

没有边界感会更加亲密吗?为了更亲近,不能有秘密哦

明确自己边界感的人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作为一个成年人,明确自己的边界在哪,会有一个相对私密独立的空间,你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不用担心会有人突然闯入。

《我妻子的一切》中男主人公的妻子的一切,就是他。他们夫妻的生活没有边界,就像一体人,一个不断逼近、一个不断后退,很明显这关系长久不了。当然这绝对不是一个人的错,肯定是两个人的边界都模糊导致。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2)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在自己屋里写作业,父母总是会突然出现在身后,监督是否在写,这个时候的自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无非是和在学校读书时感觉一样,父母像极了班主任,那个时候的自己因为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也就没有反抗的想法。

但是随着年龄渐渐长大,我们长大成人了。平时还好,回家的次数有限,可是这次疫情却让我们在家住了很长的时间,可能会反锁自己的门,这样自己会比较舒适。

但是往往这会让父母纳闷,甚至会埋怨你,但是一旦不锁门,你就会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有些父母他们是不会敲门的。有一次我在办公,就被我爸妈吓到了,因为旁边突然出现一个人头,盯着我的电脑,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灵魂差点出窍。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3)

这并不是个例问题,在知乎可以看到很多朋友都有同样的烦恼,我们和父母之间很难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这就让我们时刻处在紧张之中。

我有一朋友和其他人合租房间,是个两室一厅,她住一间房,另一个姑娘住一间房。之前一直相安无事,近期受疫情影响,两个人都没去上班,隔离在家,多了很多相处的时间,我这朋友习惯反锁自己的门,但是自从和这姑娘关系变好以后,这姑娘就经常来找她,而且她还说就咱们两个人为什么还锁门呢?

她觉得也不好,就不再锁门了,但是噩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那姑娘一开始还是敲门,听到让进之后在进入,渐渐的敲完门直接进入,再后来不敲门直接进去,我朋友为此几乎快疯了,大半夜向我吐槽。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4)

其实无论是我朋友遇到的事情,还是我经历的,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以为的可以更加亲密的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反而还伤害了我们自己。说的俗气一些,就是我们害怕不这样做,就会伤害了对方,其实这是一种自我生活边界的模糊。

那什么是边界感呢?如果想要在这个世上好好的生活下去,每个人都需要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也就是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与外界存在的界限,就是边界。这个边界,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分割,有边界的人会拒绝、会退后、会懂得尊重别人。

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很多感情产生冲突,都是因为边界感的模糊造成的。

我要我觉得,我不要你觉得!被绑架的为你好是模糊边界的关键

再亲近的人也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包括你自己。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你在上厕所时,会不会锁门?很多答案都是夫妻两人一般一个刷牙一个上厕所,不会锁门,这真的好吗?

我在家里没锁门被爸妈吓到之后,我想跟他们谈谈,爸妈反问我:你大白天锁什么门呀,你要好好工作还怕我们看吗?我们看看怎么了?我说至少你们敲下门,他们竟然说:为什么要敲门,敲门不就打扰你吗?好嘛,全是我的错。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5)

边界感不清楚容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知道什么是边界感,很容易把自己的热情变成一场侵犯,却还是会问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是不知道什么是边界感,无法守护自己的边界。这就会造成对方以爱和情之名侵犯你生活的时候,让你一忍再忍,最终忍无可忍,最后留下一个不知好歹的名声。

这种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1)控制:希望对方按照自己意愿行事。

《我妻子的一切》中妻子是一个没有边界感的人,丈夫在上厕所的时候她都能追过去,逼着丈夫喝下一杯又一杯她认为营养丰富的果汁,过多的控制欲,导致丈夫离她越来越远。

生活中,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是为你好,这种日子真的很恐怖!妻子的行为就是边界模糊的表现,夫妻生活,彼此也要有一定的空间。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6)

这种情况也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对于孩子有较强烈的控制欲望,如果你不听话,我就要怎样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话。

2)干涉: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

我有一个做茶叶的朋友跟我吐槽,她说她总是邀请其他人一块喝茶,但进来常被邀请的那个人不来喝茶了,她太困惑了,问是不够热情吗?我说你是不是天天让他过来,每天都按点去找他,她说是,我说这就是你的问题了,每天品茶喝茶是你的生活习惯,不是人家的,你每天都让人家来,你已经侵犯了人家的生活了,这就是没有边界感造成的。

没有边界感的人还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我年少时读只觉祥林嫂命运太过凄惨,现在再去读却觉得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就是她的无边界感。她最后的被厌恶,被嫌弃都是因为她没有找到自己的边界,没有看到他人的厌恶。

祥林嫂的生活中,藏着社会和人性中最深的凉薄。若是祥林嫂想在这世间活得清醒、独立、有尊严,就必须要有边界感。如果她学会了谨言慎行、不那么多抱怨、不越矩也许她的结局将是另一番局面。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7)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讲到一个寓言:刺猬的困境。故事说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挤到一起要相互取暖,但是他们身上的刺迫使它们必须马上分开;但是天气太冷了,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又让它们再次分开。

这样反复几次,它们终于找到了最佳距离,疼痛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多的温暖。心理上的边界,就是刺猬身上的刺。既保护了我们不被外界伤害,也可以让我们不伤害别人。

距离产生美,真的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保持边界感的目的绝对不是阻断和父母、朋友、恋人的关系,而是为了更好的和他们相处。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人际间的亲疏远比边界重要的多。很多人认为,如果关系足够真的亲密,就可以不关注边界。但我想说无论关系有多亲密,都必须尊重一个重要的前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少去操心一些别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拿好分寸,既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以下3条是助力分清边界感的锦囊妙计:

1)认清自己的边界,分清楚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对方的事情

电视剧《安家》中海清夫妇吵架的情节我挺有感触的,这似乎是很多婚姻问题的缩影。作为新时代的夫妻,宫蓓蓓和老公是知识分子,拥有体面的工作。宫蓓蓓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和老公都是博士。但现实的情况是,在上海打拼多年的他们也只是有一套60平米的老房子,一家几口人挤在一起。

为了赚钱,她作出了很多努力,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家中身兼数职,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尽管自己并不是全职太太……但这并没有让她生活的更加容易,反而让丈夫觉得她的付出是理所应当。

这就是一种没有边界感的体现,宫蓓蓓和老公都没有边界感,老公没有边界感,所以不懂体谅,一味让老婆付出。宫蓓蓓也没有边界感,家是两个人共同呵护的,累死自己也没有获得疼惜。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8)

2)不要侵犯其他人的边界,再亲近的人也要留有空间

没有边界感,是大部分中国家庭冲突的主要来源。

在综艺《我家那小子》中,演员朱雨辰的妈妈谈到自己的儿子,说朱雨辰所有的事情必须都要经过她的同意才可以,可是他的儿子已经39岁了,不是9岁!但是作为母亲依然对儿子不放心。

她不允许他吃外卖,朱雨辰去哪里拍戏,她妈妈都会去给他做饭。他的每一段感情,妈妈都会去干扰,甚至女朋友的标准也必须按照她妈妈的想法。

作为父母,朱雨辰的妈妈就是一直在自我感动的付出中沉醉,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替孩子着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因为有了很多这样的妈妈,才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婴。

为你好,我爱你,我们常常用这些话语去绑架控制对方,其实真正的爱,是懂得尊重,让你做自己,而不是以为你好之名绑架你。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9)

3)及时提醒,把自己的不快明确说出来

这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只有明确的让对方清楚你的边界在哪,那么你和他们的相处才会舒服。

在我妈进屋吓到我之后,我最终决定跟他们好好谈谈,我说以后我会反锁门,你们如果进去可以敲门,也可以叫我,但是不要突然进入,我真的会被吓到。当时我妈满脸的不高兴,口里说:谁想进你屋呀!但是从那我再没有被这件事困扰,家庭关系也没有变得僵化,反而之后都会舒服。

在《我妻子的一切》这部电影中,如果丈夫认识到了自己的边界,和妻子好好谈谈,多要一些自己的空间。我想这两个人的关系也不会最后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妻子过度干涉是不对的,丈夫不清楚自己的边界,没有好好沟通,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老婆出轨的惨剧(我在马桶上喝果汁)(10)

再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矛盾,不理解,就像是刺猬身上的刺,但是只有划清了这个界限,这个刺才能不再伤害彼此。保持适度的距离,才是真正和谐的相处之道。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这说的就是边界感。

当然边界感绝对不是让你疏离别人,不是拒他人于千里之外,而是替他人着想,对自我负责。怎么做,不是我要我觉得,而是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边界感就像是排队时的那条黄线,不仅仅是尊重隐私,它更是成年人交往时不可或缺的距离,给人留有余地,才能更好的相处。

边界感意味着理性,尊重,不自以为。与人交往中,拿捏好分寸,才是最大的智慧。

写在最后,无论在什么样的关系中,时刻要认清自己的边界 ,不侵犯他人的边界,并且坚定的保持自己的边界不被他人 侵犯。彼此尊重,彼此体谅,才能拥有一段舒服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