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1)

江阴的民风经历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一下子激发了江阴人无穷的创造力,包容开放朴实率真几乎成了那个年代江阴人的象征,很可惜这样的风气随着外族的入侵而被改变,蒙古人对江南的控制让江阴人多了一份家国情怀,多了一份民族血性,于是根植在江南人心里千年的刚烈血性,忠贞情怀又一次在明朝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勃发,只是在清朝高压统治下,经历了明末抗清斗争的血腥镇压,江阴人的血性才有所收敛,而朴实无华成为清朝江阴的主旋律 ,直到清末太平天国的突起,江阴人的血性才重新活跃,而这样的血性更是把江阴人的开放,江阴人的包容、江阴人的敢拼敢闯精神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爆发出来,并出现了一波开创性的事业和创新的人物。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2)

说闯劲说创新自然要从改变江南命运乃至清朝命运的太平天国说起,江阴人在此之前已经习惯了清政府的统治,老百姓中耕读传家的理念深入民心,读书做官成了那时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根本不知道世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族的侵略虽然给了不可一世的清朝以沉重打击,但江南的老百姓仍然是不知道什么的,而太平天国运动的突起,冲击了江南的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最早清醒的读书人,他们借助时代浪潮顶峰的搏击,最先开始接触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和理念,最先开始观念上的觉醒,虽然像盛宣怀只是借了一点祖籍江阴长泾,死后落葬江阴马镇的光;虽然无锡著名的杨家兄弟只是今天的区划落在江阴河塘桥,因而我们失去了两位清末红顶商人的杰出人物与江阴的交集,但我们仍然有国内最有名的正宗的江阴人。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3)

我们先说说沈保靖吧,这位咸丰八年的顺天府举人因为自己在湖北宜昌做通判的父亲与李鸿章父亲好朋友关系,于是有了清末振聋发聩的李鸿章的关系,正是因为太平天国,让李鸿章一跃成为清朝的股肱之臣,也正是因为太平天国让李鸿章有了购买和了解外国兵器的厉害,而为李鸿章鞍前马后筹办洋枪械的正是这位江阴青阳人,也正因为他熟悉这项工作,才有了沈保靖担任了洋务运动最大的买办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四总办之一,那可是中国最大的国企老总哎,于是,中国开始了军工企业的改革,开始了洋为中用的创新,而从中倾尽全力为李鸿章卖力的正是这位江阴人沈保靖。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4)

李鸿章的信任更是让沈保靖相继担任了天津机器局总办、清朝九江南昌海关的关长、江西的按察使,一直到福建的布政使这样的从二品高官,而沈保靖在洋务运动中的创新显然对于传统文化侵淫了几千年的中国来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需要观念上的突飞猛进,行动上的时不我待,而沈保靖正是完美地完成了李鸿章赋予的任务,这如果没有观念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诚然,那个年代洋务运动不可能一下子完成中国的根本改变,但觉醒了的沈保靖等官员,让这个中国开始了警醒,开始了演变,开始了清末民初的创新发展,他可以说是江阴清末创新第一人,一个应该大书特书的改革人物、创新人物和改革闯将。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5)

说完这位国家级的大人物,我们来说一说江阴城里的一位大人物,说他是大人物,他曾是江阴秀才中的第一名,那个年代想考状元真是比登天还难,先是要通过秀才的县试、府试和学政的院试,全部通过的人才成为秀才,此后参加省考,合格的才叫举人,而真正能够做官的必须通过国家的会试,并在此后的殿试中获得名次的才能成为进士,而进士中的第一名才是状元,那么江阴的这位是秀才考试的江阴第一名,他叫黄煦,华士人,著名江阴黄氏的后裔,这位东南学社的著名乡绅似乎考运不佳,获得第一名以后就此终结,再没考上举人为官,只是作为一名江阴的乡绅和一个教师爷而存在,那时世纪交替,西方经济文化冲击中国,就是那世代领先于世界的纺织也早就落后于西方,黄煦作为有文化有担当的江阴人,自然是不愿让中国人甘居人后,于是他有了“不为良相但为良工”的梦想,有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6)

他把千年神圣不可侵犯的黄氏宗祠做厂房,开了一个改变传统的先河,开设了江阴地面上较早的华士美丽发布厂,开始了对闻名江南的江阴雷沟土布,华士色织布的改革,江阴土布的改革当然从纺织机开始,国内的布,支数粗不说,关键还门幅窄,和进口的宽幅细支的洋布比一下子就没了优势,问题土布还费工费力,黄煦就和机匠木工一起亲自设计,亲自制图,反复试验,硬是把流传了十几代人的传统的投梭布机改制为手拉布机。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7)

不仅改善了织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产量,扩大了门幅,专织外国人织不出来的特色本色斜纹。原料亦由土纱改为洋纱。这样的产品几可与洋货抗衡,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为中国争得“中国第一家”的一等奖状。黄煦的贡献在于,他远不只是为了自己的企业而生产织布机,而是率先让自己的竞争对手也使用自己改革发明的织布机,连闻名江南的状元、南通张骞也用上了黄煦发明的织布机,一时江南出现了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黄煦功不可没,是清末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改革家。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8)

和黄煦同为江阴东南学社学董的,比黄煦更早的江阴秀才第一名的柳宝诒,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人物,他四十多岁才因为秀才第一名而成为贡生进入相当于今天清华大学的京城国子监读书,不久又被派到正红旗担任教习,一面从事郎中营生,因为实在看不惯京城的腐败和没落,回到家乡从事中医事业,因为医道高明同时又是江阴著名乡绅,他的思想境界明显超越一般儒生和郎中,他在长期的医治病人中深感中药品质和治病救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开创了中医开药店的先例,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9)

那个“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中间有个致和堂”的传说,唯独致和堂是医生自开,不仅开药店,柳先生的温病学说研究和他的门生遍及江南,他用江南米酒和东横河两岸种植的玫瑰花研制的养生酒——玫瑰酒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他研制的膏滋药制作技艺,一百年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而他创立的致和堂药店成为江阴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他编创的著作更是为后人继承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以他为核心的龙砂医派更是百年后成为国家级的医派而举世瞩目。柳宝诒的创新创造让我们明白,那个年代正是因为开放活跃,思想解放,使得一大批江阴人脱颖而出,以江阴人固有的民性民风,呈现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创新精神,丰富和充实了江阴精神,江阴民性的内涵。

明末江阴之战: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10)

本文图片由网络朋友提供,特表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