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卢沟桥!

国家存亡在此桥!”

1937年7月7日

日军炮轰卢沟桥

自此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数十万将士前仆后继

用他们的铮铮铁骨保卫家园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1)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如何了解这段历史?

如何知晓抗日英烈背后的故事?

也许 地名本身

就是无声的讲解员

志泉村 天石桥 东平村

……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2)

这些以英烈命名的地名

便是无形的纪念碑

他们的名字 看见山河

广袤的江苏大地

分布着超过2000个红色地名

今天

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

我们带你一起走近

这些“活”在

江苏地名里的抗日英烈

向先烈致敬!

南京市耀华社区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3)

耀华社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它的名字需要追溯到一位抗战革命烈士张耀华。

张耀华,江苏洪泽人。1937年,他参加新四军,被派到江宁县赤山区负责地方武装工作。1944年4月,张耀华与战友被日军包围,他主动要求断后掩护,不幸牺牲。解放后,当地政府在张耀华战斗和牺牲的地方设置了耀华乡,后又历经耀华生产大队、耀华行政村、耀华社区的演变,老乡们将“耀华”二字永远留在了当地。

无锡市—志泉村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4)

志泉村,原名“鸦露栖”,是江苏宜兴革命烈士周志泉的家乡。

周志泉于194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迅速成长为当地群众的抗日领袖,对当地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作出了很大贡献。新四军北撤后,任宜北武工组长,1946年在十里牌西边的杨家村宿营遭敌人包围后,为保护群众牺牲。1969年,人们为铭记先烈,将鸦鹭栖村改称“志泉村”至今,红色基因在这片钟灵水秀之间世代传承。

徐州市—李贞乾烈士纪念馆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5)

李贞乾烈士纪念馆是抗日英雄李贞乾烈士纪念地。李贞乾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李贞乾于1937年10月,在家乡徐州市丰县师寨镇李新庄与共产党员王文彬等人一起发动群众,组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丰县第一支抗日武装——丰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李贞乾被当时的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誉为“抗日名将”“ 率军坚持苏鲁豫游击战争的忠勇干部”。1942 年,在反抗日军对湖西抗日根据地“扫荡”的单县马桥突围战中,李贞乾壮烈牺牲。2022年,李贞乾烈士纪念馆入选江苏省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

常州市—公朴路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6)

常州市武进区,坐落着一条名叫“公朴路”的静谧小路,铭记着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李公朴祖籍江苏武进,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他在抗日战争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前往华北抗日前线,从事战地教育,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号。李公朴先生支持抗战、反对内战的呼声振聋发聩,却也招致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

苏州市—天石桥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7)

在常熟梅李镇的塘桥村,有一座老石桥名为“天石桥”,是为纪念抗战烈士任天石。

任天石出生中医世家,曾是一名出色的医生。西安事变后,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他认识到,做个好医生远远不够,从此踏上革命道路。他参加常熟人民抗日救国自卫会、宣传抗日救亡、投入抗敌后援工作。1937年常熟沦陷后,他更是组织了一支四五十人的抗日保家乡游击队,并在党组织引导下,将队伍发展成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1947年,因叛徒告密,任天石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1948年,他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5岁。

南通市—国强村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8)

抗战时期,海门大地涌现了许多民族英雄,沙国强烈士就是其中一位。

他于1942年弃教从戎,参加革命。在他担任四杨乡游击队队长期间,在骚扰敌人、锄奸、反伪化、“二五”减租和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943年,沙国强不幸被俘。他面对凶残的日军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直至献出了生命,时年22岁。解放初,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沙国强和在战斗中牺牲的四杨乡籍区中队战士施文华,把四杨乡改名为国华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国华乡与自强乡合并为国强乡。

连云港市—赣榆区(竹庭县)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9)

赣榆区素有“黄海明珠”的美誉。然而为纪念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政委、滨海区政委符竹庭,这里在1945年曾短暂更名为“竹庭县”,

符竹庭自幼家境贫寒,在工农运动浪潮的席卷之下,年仅15岁的符竹庭毅然投身共产主义青年团。1943年11月26日清晨,符竹庭在赣榆区西北的黑林镇富林村(具体为马旦头村)遭遇600余人规模的日军,遂率部反击,战斗中他不幸负伤,经抢救无效牺牲。青山有幸,碧海浩荡,符竹庭从此长眠于赣榆这片热土。人们至今还用歌谣传唱着英烈的事迹。

淮安市—杰勋镇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10)

杰勋村位于涟水县成集镇。抗日战争期间,成集镇是淮海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誉为“苏北小延安”。它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一对“抗日兄妹”——朱启勋和朱启杰。

朱家兄妹是江苏省涟水县成集乡朱南荡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启勋和堂弟朱启宇、堂妹朱启杰投身抗日救国的大潮。1939年6月,朱启勋参加陇海南进支队第8团,任二营营长。在一次清除日军宿迁陆集中心据点的战斗中,朱启勋不幸右腹中弹,但他坚持战斗,率领队伍突围,最后倒在血泊之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1940年,日军包围了袁圩,朱启杰不幸被俘,遭日军残忍杀害,牺牲时只有28岁。

盐城市—东平村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11)

东平村位于建湖县庆丰镇西部,以抗日烈士丘东平的名字命名,202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

丘东平是中国“左联”早期的军事文学家、报告文学家和小说家。抗日战争时期,丘东平深入前线,在枪林弹雨中写出了长篇小说《茅山下》,讴歌新四军在建军初期挺进江南敌后英勇作战的历程。1941年7月24日凌晨,丘东平率鲁艺分院师生由从盐城东北向西南一带转移时,遭日伪军围袭,他率领师生突围,在冲过被敌军火力封锁的一座小桥时中弹牺牲,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殉难烈士的纪念塔至今仍巍巍耸立在东平村内。

扬州市—锦西村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12)

锦西村坐落于扬州市江都区,原名陆桥村,为纪念烈士谈锦西而改名“锦西村”。

谈锦西是江都大陆乡人。1940年春天,他加入了新四军。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在群众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成立农抗会、妇抗会,组建民兵队伍。1943年10月6日,因叛徒告密,谈锦西不幸被捕。临刑前,他痛斥敌人:“共产党人的骨头是硬的!只有你们这些日本强盗、汉奸卖国贼才是软骨头,你们才应该跪倒在中国人面前!”敌人豺狼般地拥上去,残暴地用刺刀戳他。谈锦西的身上被戳了23刀,倒在血泊之中。他的名字,就如同一座丰碑,自此矗立在江都儿女的心中。

镇江市—王龙桥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13)

镇江东郊丹徒镇西侧,有一座王龙桥,因纪念镇江市首任市长王龙烈士而得名。

1945年,王龙成为中国共产党任命的镇江市第一任市长。是年9月,有一个排伪军携械出城,打算投诚新四军。得到这消息,王龙立即安排有关人员前往受降。不料,王龙在丹徒江边同大批顽化伪军遭遇,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枪口,他凛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地牺牲在丹徒镇江边的芦滩上。

解放后,为纪念王龙,人们将他殉难处附近的小桥命名为“王龙桥”,1985年,镇江市人民政府又在“王龙桥”附近修建“王龙亭”。

泰州市—昌荣镇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14)

昌荣镇原名唐子镇,1943年,时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团长的严昌荣率部攻打日军兴化县唐子镇据点。为掩护部队进攻,亲自用掷弹筒轰击敌据点。因掷弹筒意外爆炸,不幸牺牲。时年30岁。同年,兴化县抗日政府将唐子镇改名昌荣镇,1944年在兴化合塔圩奚塔庄为其修墓立碑。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烈士严昌荣同志,唐子镇易名为昌荣镇。

如今严昌荣红色景区已成为昌荣镇一张著名的红色名片,每年前来参观瞻仰的游人络绎不绝。

宿迁市—雪枫堤

逝去的抗日英烈(在江苏的地名里永生)(15)

在泗洪县双沟镇(原四河乡)境内,有一条绿树掩映20公里的大堤,和抗日名将彭雪枫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它就是雪枫堤。

1943年秋,由于连日降雨,淮河水位暴涨,围堤即将决口。彭雪枫师长亲率干部战士,冒着倾盆大雨,持续10多个小时的抢险战斗,终于把决口堵住才上岸,从而保住了围堤内数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44年,彭雪枫同志在亲临前线指挥时,不幸中流弹牺牲。

彭雪枫师长牺牲后,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为纪念彭师长的丰功伟绩,于1945年1月5日,将淮河大堤命名为“雪枫堤”。

85年后的今天

硝烟散去 和平安宁

人们拥有了

如英雄所愿的生活

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成为坐标

也成为来时的路标

我们从中汲取着

奋进不息的精神动力

理想之光不灭

信念之光不灭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晓雨 徐亦丹 综合整理

美编:郑玲玲

编辑:徐亦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