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桂中路上

飘扬的五星红旗后

一幢绿色琉璃瓦建筑

上书五个苍劲的大字“文华公书林”

你可知这是什么?你可知 从昙华林到桂子山

有什么样的变迁与故事?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

1910年5月16日,在文华大学校内创办的文华公书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放典礼,深寓“公之于众而非为文华独有”之意,这标志着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成立。文华公书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在近代中国文化事业、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近代武汉教育和文化中的突出贡献与作用,对于华师人来说,它流淌在图书馆的文化血脉中,也镌刻在百年华大深厚的历史底蕴上。

在文华公书林诞辰110周年之际,让我们透过这些泛黄的照片,抹去历史的封尘,追思、致敬公书林的那些人、那些事!

造福武汉三镇的公共图书馆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

文华公书林全景图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3)

文华公书林奠基礼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4)

开馆仪式出席者合影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5)

文华公书林正厅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6)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7)

文华公书林参考室内景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8)

文华公书林罗公瑟士纪念室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9)

文华公书林图书出纳部(流通部)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0)

文华大学校友为文华公书林题词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1)

文华大学学生在公书林内阅览图书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2)

文华公书林期刊阅览室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3)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4)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5)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华公书林藏书

文华公书林人物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6)

韦棣华(1861.08.22~1931.05.01),Mary Elizabeth Wood,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者。1861年8月2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来华,在文华书院担任英语教师。1910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1920年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图书专科学校—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31年5月1日韦棣华女士因心脏病病逝于武昌,享年69岁。她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称她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7)

文华公书林与韦棣华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8)

蔡元培先生为纪念韦棣华女士来华三十周年而作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19)

沈祖荣(1884.9.11-1977.2.1),字绍期,湖北宜昌人,中国图书馆学家,文华公书林第一位中国馆长。1911年毕业于文华大学,1914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留学,是中国留洋攻读图书馆学的第一人。1920年与韦棣华女士共同创办了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任教授、校长兼任文华图书馆馆长,1925年发起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建国后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教授,1959年退休,1977年仙逝于江西庐山,享年94岁,著有《仿杜威书目十类法》等奠基性著作,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和“中国图书馆学宗师”。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0)

文华图专的教职员与学生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1)

湖北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师生全体合影

战争中的坚守与分离

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华中大学、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被迫西迁。华中大学携四五千册文华公书林图书迁往云南大理喜洲,文华图专携两千余册图书迁往重庆,这些幸免于乱的图书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938年武汉沦陷后,文华公书林被日军所占,未带走的四万余册书刊损失殆尽,馆舍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抗战结束后,返回武汉的华中大学与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分开办学,至此,“文华公书林”之名不再延续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华中大学的校址上,华中大学与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华中师范大学”,成为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图书馆也伴随着学校的成长壮大稳步发展。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2)

大慈寺——华中大学西迁在喜洲的校部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3)

喜洲时图书馆所在文庙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4)

喜洲时学员们在图书馆上晚自习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5)

中南军政委员会改私立华中大学为公立的文件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6)

1961年,桂子山新建的图书馆

文华公书林传承与延续

虽然今天的昙华林,已再难寻觅当年文华公书林的盛况,但它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矗立在人们的心中。从昙华林搬迁到桂子山上的华中师范大学,也从未忘怀过这段光荣、曲折、沧桑的历史,文华公书林在桂子山上又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7)

老图书馆命名:文华公书林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8)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新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开馆时间定在5月16日,以此纪念文华公书林101周年。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29)

图书馆馆报——文华公书林报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30)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学者周洪宇教授为文华公书林110周年题词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31)

周洪宇教授著作《不朽的文华》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32)

图书馆新馆

从1910起,文华公书林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发展、兴衰、复兴之路,她因西方文化输入而兴起,因时势的变化而结束,又在桂子山上焕发新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文华公书林与文华大学图书科、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交织与变迁,也有着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并存的奇特现象。无论怎样,她都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武汉文化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新图书馆运动的策源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实至名归。

百年已逝,文华公书林,这个属于华师人、属于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依然如此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愿文华公书林所传递的“传播新知,弘扬真理,立德达材,服务大众”的人文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华师人身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33)

文化大观园千年奇书(不朽的文华永久的华中)(34)

▷暖心!这就是华师辅导员

▷在线教育招聘专场!50000 个岗位 @华师2020届毕业生

▷准备好了!华中师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明天开考(内含特别叮嘱)

▷什么是「华师绿」?

▷桂子山夜话丨考研接力 接过备战下一棒!

责任编辑:姚然

文字:杨毅

审校:张伟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