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2)

“绝缨”的典故

中国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典故,又非常耐人寻味,或许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奥妙之处吧。《洛神赋》背后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琢磨的奇情故事。

曹植是三国时期非常有才华的一位人物,但是世事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他的身份特殊,是曹操最为喜爱的儿子,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虽然曹植也是一个有雄心的人,但曹操对这个心仪的准继承人有些犹疑,最终太子之位旁落资质平平却颇有心计的哥哥曹丕之手,曹植空有雄心却郁郁不得志。

史书上说他“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意思是曹植觉得自己的才干没有得到发挥,经常上书希望能为朝廷做点事。终于熬到曹丕死后,侄子曹睿登基, 曹植看到了一些希望,在给已经当上皇帝的侄子曹睿上的一道疏中,曹植文采飞扬,挥斥方遒,慷慨激昂,嚷嚷着要杀身靖难,以功报主,其中有这么一句:

“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

在他的这份疏里, 里面竟然一共涉及到四个典故,一时间这句话还不太好理解,我们拆开来仔细品品。

“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这个典故出自秦将孟明视和鲁将曹子,这两个人屡次打了败仗,却始终受到主君信赖,后来发愤图强,一战雪耻。“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其中盗马的典故出自秦穆公。大意是秦穆公的一匹马被山贼偷走,他非但没生气,反而说吃马肉不喝酒容易伤身体,于是送了坛酒给这些偷马人。山贼们很受感动,在秦、晋交战中救了秦穆公一命。因为前句已经用了秦,而秦君为赵姓,所以这里用了赵字互文。以上三个典故,都是古籍里常见的。真正有意思的,是第四个典故:“绝缨。”

“绝缨”这个典故出自楚庄王。据《说苑》记载,楚庄王有一次宴请众将,日落不及掌灯,席间漆黑一片。有人趁机对楚庄王的姬妾动手动脚,姬妾急切下扯下他的冠缨,告诉楚庄王说只要点起灯来,看哪个头上无缨的,就是坏人。楚庄王却吩咐众将把冠缨都扯下来,然后再点起火把。数年后,楚庄王表彰一位杀敌极其勇敢的将军,将军坦诚自己就是当年绝缨之人,为了报答主君宽厚之恩,方舍身杀敌。

这个特别的典故是马伯庸查遍历史发现的蛛丝马迹(马伯庸2010年《人民文学》《洛神赋》根本不唯美,背后的阴谋你一定不知道)也为世人解读《洛神赋》提供了一个神秘的视角。为什么这个典故如此重要却不能乱用呢?这个“绝缨”的故事,用我们今天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臣子给楚庄王带了绿帽子了,然而楚庄王却很豁达反而没有计较,令臣子深为感恩。

按理说臣子给主君上书的时候,这个典故是不能随便乱用的,否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引喻失义”,让人怀疑曹植是不是对主君老婆起了觊觎不良的念头。曹植作为一个擅长作文的大文豪,忽然抛出这个典故,绝不是随随便便的。他的本意是想向曹睿表明自己上阵杀敌的强烈意愿,可也等于是堂而皇之地向曹睿表明,他曾经和皇帝的妃子发生过类似“绝缨”一样的关系。以此为暗示要挟,以达到令皇帝就范的目的。

曹家扑朔迷离的皇室恩怨,我们就不细说了,就说他在这里所说到的跟他“绝缨”有染的女主角这位妃子,只能是他一直迷恋着的甄宓,也就是后来被封了神的洛神。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3)

荡气回肠《洛神赋图》,人神爱情经典范本

甄宓是曹植哥哥曹丕的妻子,然而曹植与甄宓却有着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这段明明不方便言说的关系,却被这位文采出众的大文豪,大书特书地写入《洛神赋》,从此流芳天下。有才华的人有了爱情是不得了的事情,他会想尽办法让天下人皆知,这份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更是感动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洛神赋》的文本,他又创作出了名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一幅长长的手卷,堪称中国描绘人神爱情故事的经典范本。画卷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相遇定情,然后又人神分别的场景,按时间顺序描绘了整个故事:水边相遇、心生爱恋、人神殊途、黯然离别、怅怅回望,画面波澜壮阔,气势非凡。完美传神地表达出《洛神赋》的意境。

|水边相遇|

画卷从右端徐徐展开。此时正是黄昏时分,曹植率领着一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这时人困马乏,曹植也神思恍惚。就在此时,在平静的水面上异相出现,一位风姿绰约、衣带飘飘的仙女踏水而来,这位女神正是洛水之神,名字叫宓妃。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4)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5)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睹一丽人

只见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目光含情地注视着曹植。这一下子就让凡夫俗子的曹植为之倾倒。曹植形容道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6)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洛神的美貌令曹植一见倾心,他的眼睛都看直了。画中曹植坐在岸边垂柳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他的目光如矩,闪闪放光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

而众侍从们则目光呆滞,这实际是曹植一人所能见的幻象,所以旁人是看不见的。画家巧妙地通过这一瞬间动作,表现出什么是出神入画的情形,不仅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曹植见到洛神的惊喜之情,而且将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跃然画面。

接下来的戏码就是定情了。“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曹植在这里向洛神表衷情,没有人作媒,就主动出击,他解下玉佩赠予洛神,向她发出爱的邀请。洛神没有拒绝,这位佳人实在是太美好了,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回应,并指着“潜渊”洛水深深处以为期待。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7)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然而曹植的心情是复杂而矛盾的,又欣喜又怕受骗, 虽然二人情意缠绵,但两人还是克守礼致,相敬如宾,不作非份之举。

接下来的场景将洛神的神明之力描绘达到了高潮,既然是神,绝不可与凡人同语。只见洛神空中飞舞,与诸神仙嬉戏,各路神仙也来助阵,实在是太有面子了。只见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蜗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8)

水神鸣鼓,女蜗起舞

女神轻歌漫舞与曹植相处的短暂瞬间美仑美焕,通过女神与众神仙的欢乐、嬉戏的热闹场景,为洛神与曹植即将分离做了铺垫,衬托出女神无奈和矛盾的内心状态。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9)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0)

众神纷至,从娥皇、女英南湘二妃

|人神殊途|

相爱总有别离时,人有悲欢离合,人神也不例外。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曹植是又恨又怨,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将洛神的凄美离去作极致的渲染。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1)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顾恺之更是心领神会一般,大力描绘洛神离去时的阵容,场面宏大激扬,热闹非凡,将这一场盛大的离别描绘得别样精彩。

只见六龙驾驶着云车,洛神乘云车向远方驶去,巨大的鲸鱼也从水底跃起围绕在车的左右。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2)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3)

六龙、文鱼及鲸鱼的描绘细致,动态生动奔放。云车、云气都作在天空中作飞驰状,离别场面热闹异常、如醉如痴。一方面极力表现洛神的神仙势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洛神高不可攀,人神难以同程。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4)

在岸边,曹植在众随从的扶持下,目送着洛神渐渐远去,此时的眼神中失落哀伤,万般悲伤与无奈。洛神不停地回头望着岸上的曹植,眼神中也流露着不舍与依恋。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5)

御轻舟而上溯

离别后,就只有长长的思念了。“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最后一部分描绘了曹植就驾启程此时洛神早离去,曹植唯有对她每日深深的追忆与思念。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6)

曹植乘轻舟溯流而上追赶云车,希望再次见到洛神的倩影。但是无奈人神相隔,早己寻觅不到洛神的踪影。思念与悲伤之情不能自已,以至于彻夜难眠,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流连忘返的场景。直到随从们驱车上路,曹植仍然不断回头张望,最后怀着不舍和无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归途。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7)

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顾恺之将曹植的无限怅惘之情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就象电影画面再现一样,使观者如身临其境一般,被洛神与曹植间的真挚感情所感染。

这种人神恋的故事脚本在中国文化里非常吃香,像《天仙配》、《牛郎织女》、《白蛇传》等等都流传甚广,这种爱而不得的情结非常得令人撓心抓肺,很容易获得普通大众的共鸣。

《洛神赋图》无疑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作品。不光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在艺术叙事领域,它也是前所未有的开创者。从画面的呈现来说,它完美地从细节形象上将曹植与洛神的爱情神话通过画家的想象力再创作呈现出来,尤其聚焦于洛神这个女性形象充份表现,现在有的研究者把它作为一件女性题材作品来研究,它标志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转折点。

有主题意义的女性绘画作品

顾恺之画女性题材是非常厉害的,例如现在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三幅以女性题材为创作主题的卷轴画,都是出自顾恺之之手:一是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一是故宫藏的《列女仁智图》,还有故宫和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三幅都是传世珍品,都传为顾恺之绘,都以女性为中心。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8)

《女史箴图》(部分)

中国古代绘画历来有“仕女画”这个专有名词,来指代一系列以描绘古代女性形象为主题的画作, 一谈到“仕女画”好像就是小家碧玉小格局的作品,不像山水画、宗教画那么高级或具有深意,在画种上似乎有一个高低之别。

一说到仕女画,往往谈的就是怎么表现女子的容貌举止,或者服饰妆容几何,比如瓜子脸、柳叶眉,唐兴水桶腰,宋兴扶柳风,都是从这种视角去看,给人的印象似乎并不是一个很深刻宏大的艺术传统。

但是实际上,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传统其实是非常宏大精深的,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顾恺之就是这方面题材的佼佼者,他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在中国美术史里举足轻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女史箴》是西晋张华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辞赋。当时张华看到贾后擅权的情况,便以儒家提倡的礼法,撰写了《女史箴》,以谏言妃嫔要遵守礼法,塑造了一系列女中豪杰、女性典范的形象,《女史箴图》表现的正是这个文本,其中最为知名的画面有冯媛挡熊、班姬辞辇、知饰其性,女史司箴。《列女仁智图》与此有类似之处,此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中的人物故事,也表现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典范的形象。

可以说从这些绘画创作的主题来看立意都是非常高大上的,就是唐朝的主旋律。

女性题材绘画在唐代达到高峰,唐朝人写绘画史时也把这类绘画列为“神品”之列。但后来的美术史家就逐渐不再这样理解女性题材绘画了,渐渐把它们当作狭义上的“仕女画”了。

然而《洛神赋图》之所以伟大,更在于它宏大的叙事以及丰富的人物关系,开创了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叙事的先河。顾恺之在这幅画中找到了有别于其他女性故事的创作灵感。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19)

《洛神赋图》的主题要远远丰富许多,它不再是一个个单一女性形象的罗列,而是更加细致深入地围绕着这一女性形象展开了更多的细节。在这里男性和女性都有,有洛神,有曹植,还有很多神仙和侍从,所以它并不是狭隘定义上的仕女画,它有更为丰富的情景和人物关系。

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仕女画”作品来看的话,论者的眼光就只是聚焦在洛神身上了,这种情况在仕女画研究中相当常见。这种看法对仕女画的艺术创作也有很大影响:明代以后的仕女画变得越来越概念化,逐渐成了千人一面的“美人画”。因此,如果只是把《洛神赋图》看作仕女画,就会忽视这幅名作的更深刻和复杂的意义。

《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现为画面上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洛神赋》中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

随着画卷展开,人们在画家的思路的引导下,思想情绪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物的心情或惊喜或悲痛。

人与神的爱情故事设定,又为各种奇观创造了可能性。普通人是喜欢看奇观的,故事离奇,场面离奇那就更容易引人关注。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这些奇禽异兽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洛神赋图》中,洛神的心理变化无法用文字来表述,作者便很巧妙的通过女神一系列行动的精细刻画,展现了她内心的爱慕、矛盾、惆怅和痛苦。你看她“徙倚仿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会儿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而未起;一会儿从椒涂衡薄中经过,引来阵阵浓郁的芳香;一会儿又怅然长啸,声音中回荡着深长的相思之哀。尤其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一段,更将这幕舞剧推向了高潮,人物的心理矛盾、感情波斓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这样一个以曹植为视角,但以洛神这个女性角色为主角的故事就鲜活立体起来。虽然洛神明明是一个虚拟角色,但经过这样添油加醋地加工,最后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形象。再加上顾恺之出神入画的画技更是让洛神这一形象跃然纸面,衣裙飘飘呼之欲出,经典难出其左右。

《洛神赋图》应该算得上中国电影化叙事的鼻祖,从《洛神赋》的文本到《洛神赋图》的形象再现,完全就是现代电影工业的前身一样,从剧本到影片完美的呈现。也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电影早期的叙事模本。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20)

一个赢者死后封神的故事

《洛神赋》背后的故事堪称复杂离奇,掺杂了政治、权谋、奇情、宫斗等等戏码,但它的出口却是情感,这完美契合了普通人可以共情的砌口。顾恺之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将之放大,铺陈展开。

有人将《洛神赋》背后的权谋故事与现代被大家奉为经典的宫斗剧《甄嬛传》相提并论。我觉得洛神赋的故事远超甄嬛传的境界。中国历来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论断。但在洛神赋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21)

封神的甄宓

曹植与洛神甄宓的故事如果真要跟《甄嬛传》对号如座,为了便于理解,那大概就是果郡王与甄嬛的对应关系(想不到巧合的是洛神也姓甄)。但在历史故事中这个甄宓却不是个现实的赢家,她没有像甄嬛那样最后一统六宫。

根据各种历史资料推测而来的八卦也好,真实历史也好,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个洛神的前身现实中的甄宓是一个宫斗的失败者。

甄宓在真实的历史中更像一个被皇权斗争左右的棋子,但她也并不简单,也下出了最利害的杀招。那就是他的儿子曹睿,有研究者通过寻找各种历史存留的蛛丝马迹推断,曹睿并非是甄宓与曹丕的亲生儿子,甄宓在嫁给曹丕时就已怀有身孕,而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极有可能是袁绍家族的骨血。曹丕因为种种政治斗争的需要不得已被迫隐瞒了这个非亲生儿子的身世,甄宓也为了亲生儿子的前程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甄宓在后来现实的宫斗中失利,被得宠的妃子逼死。但她却成为实际的大赢家,她的儿子曹睿最终顺利登上帝位,儿子也不忘为母亲血耻报仇,赐死了害死母亲的这位妃子。这只是小儿科,还不算最终的赢家,如果仅此而已,估计她的故事不会有人提及,最利害的是她在这盘盛大的棋局中,打动了大文豪曹植的心,由此得以封神,流芳百世。

顾恺之洛神赋图科普(顾恺之洛神赋一个赢者封神的故事)(22)

洛神

那曹植与洛神之间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呢?也许这个正是这个离奇的人神故事令人着迷的地方,似乎有又似乎没有,到底有没有呢?你猜吧!

"绝缨”的故事其实是个大众现象,有人的地方就会不断地有绝缨之恋发生,生生不息。不久前的网络上流传着一个二舅的视频,其中说道二舅与村里的一个有夫之妇有着一段说不清的关系,二舅一辈子没有结婚。这段感情永远烂在二舅肚子里,究竟有没有过爱情,谁也不知道。我相信肯定是有过的,但凡是人一定都有过,哪怕是隐秘得不可告人的一段感情,都会在不知什么地方悄悄地开出花。

所谓刻骨铭心,并非以凡人的胜败论英雄的,从最后的结局来看,故事中的女主角是被封神了,作为传世的洛神,还有哪种形象更能被人值得铭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