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合围晋阳,并引来晋水灌向城池。赵氏危在旦夕。赵氏谋臣张孟谈临危受命,前往韩氏大帐进行策反。韩魏二君均有意反叛智伯,但害怕风险,未做决定。智伯邀请韩魏二人喝酒,席间得意忘形,说中了韩魏二人的心病。二人脸显惧色,不料被智伯谋臣絺疵看在眼里。絺疵向智伯提出,他认为韩魏二家将要反叛。智伯未有表态。这段详情见前文

第二天,韩虎、魏驹带着酒菜,造访智伯大帐,回请智伯昨日酒席。智伯端起酒杯,对韩魏二人说道:我智瑶是个直性子,有话必说,不能藏在心里。昨天有人对我说,你们二位有变心之意,是不是真的?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哲学原理(行百里者半九十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1)

韩虎、魏驹齐声回答:元帅相信吗?

智伯说:我如果相信,怎么会当面询问二位呢?

韩虎说:听说赵氏大出金帛,欲离间我们三人,这必定是有小人私下接受了赵氏的好处,向您进献谗言,使元帅怀疑我二人,从而松懈对赵氏的攻围,想以此脱祸。

魏驹也赶忙说道:此言甚是。赵氏城破在即,谁不愿意瓜分其地,反而要去冒不测的风险呢?

智伯笑着说道:我也知道二位必无此心。这都是我的谋士絺疵过虑啦。

韩虎说:元帅今日虽然不信,恐怕早晚又有进献谗言之人,我二人的忠心如果不能表明,岂不是会中了谗人的计谋?

智伯以酒酹地,说道:今后彼此猜疑,有如此酒!

韩虎、魏驹连忙拱手称谢。

于是三人饮酒尽欢,至晚而散。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哲学原理(行百里者半九十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

絺疵随后进来,又对智伯说道:主公为何要把臣的话,泄露给韩魏二人?

智伯说道:你怎么知道我说了?

絺疵说:我刚在门口碰见韩魏二人,二人盯着臣看了一会,然后急忙走了。他们知道我洞悉他们的心思,因而害怕我,所以如此神色慌张异常!

智伯说道:我与二人酹酒为誓,互不猜疑,你不要在妄自揣测,伤了三家和气。

絺疵退而叹曰:智氏之命,不得久长了。于是假装得了重病,需要寻医问药,逃到秦国去了。

韩虎、魏驹从智伯帐中归去路上商定,和张孟谈歃血定约:明日半夜,决堤泄水,你赵家只看水退为信,便引城中军士,杀将出来,共擒智伯。

张孟谈领命入城,报告给赵无恤。赵无恤大喜,依约行事。

结果无需多说,韩魏派人袭击了智氏看守堤坝的军士,掘开河堤,河水反灌入智氏营寨。智氏军马猝不及防,陷入慌乱。韩魏赵三家乘机率军攻杀,智氏大败,智伯乘乱逃走,不料被早有埋伏的赵无恤擒获。赵无恤恨极了智伯,当即将智伯斩首。又与韩魏相商,斩草除根,将智氏一族尽灭。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哲学原理(行百里者半九十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

如此,最为强盛的智氏,在最为接近成功的时刻,功亏一篑,惨遭灭族,令人唏嘘不已。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末路之难也。如果百里是目标,那么走到九十里时的心态,最好应当是才走了五十里。越接近终点,就越要加倍小心,因为此时人们的心态,最易失衡。松懈、疲惫、狂躁、不安、患得患失、孤注一掷。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是潜在危险最多的时刻,由此而言,行百里者半九十,真乃金玉良言!君不见足球比赛,一方全场领先,最后时刻突然不会踢了,最终被翻盘。

我们来解析一下智伯、絺疵、韩魏二人最后时刻的心理活动吧!

智伯得到絺疵的提醒,虽说嘴上不承认,但心里不可能不多想。所以当韩魏二人前来敬酒时,智伯就当面询问二人,是否有意反叛。当然,我们可以嗤笑智伯愚蠢的可爱,这种事怎么能开口问呢,就好比,买瓜的问卖瓜的,你的瓜甜吗,也好比,恋爱中的女人问男人,你真的爱我吗?你得到的答案,不管是真的假的,只能是一种。没有人会当面回答,我要反了你,就好比没有卖瓜的会说,我的瓜不甜,没有男人会对女人说,我不爱你。

智伯是愚蠢吗,我不这么认为。智伯这么问,其实和买瓜的或者恋爱的女人是一种心理,他们心理虽然有怀疑,但不愿、不想或者不敢得到否定的答案。他们想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借由对方的回答,来打消自己的顾虑。他们在提问前,就预知了对方的答案,这样做,是一种自欺欺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哲学原理(行百里者半九十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

自欺欺人不是很傻吗,为什么不能说他们愚蠢呢?因为,智伯想要获取近在眼前的胜利,买瓜的想要买到近在眼前的甜瓜,女人想要得到眼前男人的真爱。他们急了,慌了,红眼了,不愿意再花心思去验证,不愿意想象如果对方欺骗自己,自己应该如何处置的问题。与近在眼前的好处比起来,那些事太过伤神了,不是吗?

这是人人都有的厌恶损失的心理。智伯不愿意放弃大好的局面,买瓜的不想再去挑瓜,女人不愿在重头和一个人产生感情。已经拥有的,从一方面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包袱和束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肯定怕踩水。所以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心态才至为珍贵。

所以智伯心存侥幸,自我欺骗,当面询问了韩魏。韩魏二人当然没有傻到把自己真实想法告诉智伯的地步。于是智伯酹酒为誓,给自欺欺人的动作又加上浓重一笔,便以为高枕无忧了。这纯粹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演出了自己满意的结局,便以为是真的大结局了。

那头脑清醒或者具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心态之人,应该怎么做呢?抛却幻想,实事求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智伯大可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啊,他表面笼络韩魏,背地里可以加强防守以及对韩魏两家的监视,即使有变,不至于猝不及防。

智伯的失误,在于临近胜利,心态上过于急于求成。放不下取得的成绩这样的包袱。所以才自欺欺人,心存侥幸,以为万事大吉。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哲学原理(行百里者半九十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5)

这是所有人的通病,我们又怎么能嗤笑智伯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吸取智伯的教训。

再说韩魏二人,表现也只能说差强人意。面对智伯的询问,表现的太过冷静,表演略显生硬,与理不符。在遭人诬陷时,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气愤、发怒、吃惊才对。他们没有这些表现,急忙将准备好的台词背了出来,台词是好台词,只是表演的时机和方式差了一点。幸亏智伯是个马大哈,不然肯定露馅啊!

再思考一个问题,智伯表现的如此真诚,为什么不能笼络住韩魏二人呢?韩魏二人在这个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刻,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首先,昨日智伯的演讲,深深加深了韩魏二人的恐惧,这给二人种下了心锚,没这么容易拔出。好比有人对你说,我日后一定杀了你,结果第二天有对你说,其实我是开玩笑,我们是好兄弟,你能这么容易相信吗?恐惧在心底,哪里还会有信任!再者说,今天智伯一席话,表明智伯已经怀疑自己了,怎么能保证智伯今天不是在表演,暗中已经做了对付自己的安排呢?有这样的怀疑不是很正常吗?韩魏二人与其再去验证智伯的真情假意,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呢!这也是人性啊,如果你觉得你的对手已经对你起疑,哪怕对方表现的在友好,你也会觉得他是假装的。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发制人。这是存在于人心的猜疑链。好比美俄两国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好比如今美国看到任何一个国家发展或者生产核武器都觉得实在针对自己,都要拼命打压制裁。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哲学原理(行百里者半九十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6)

再说絺疵。絺疵的戏份虽然不足,但他是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他,智伯从始至终没有意识到韩魏可能会造反,也没有现下这番对话,可以说,絺疵无意间,推动了韩魏的造反。但絺疵毕竟是个配角,他也无能为力,只能明哲保身。这样说来,他真的是个高手啊!

如果您有收获,欢迎关注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