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刘玉涵
“它终于来了!”
16岁杭州男孩于岱永,在B站上传了自导自演的处女作电影《完美谎言》。150字的个人推荐里,打出了4个惊叹号,自我评价“绝对是一部震撼佳作”(戳这里看《完美谎言》完整版)。
同一天,在杭州天目里三克影院,《完美谎言》首映。映后,这位小导演侃侃而谈,他不怎么在乎有多少人看懂了这部电影,“我不能确保你可以看懂它,但我确定它能震撼你并引起你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一个由电脑模拟出来的世界里,生活在其中的男主患有先天性精神分裂症,一场意外后,他挣扎于两个人格之间,在不断的碰撞中理解了自己的本性,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拯救了自己,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完美谎言(新世界)。
在制作电影的四个月里,父母自嘲的“学渣”儿子,表现出能量惊人的内驱力和执行力。
应对学业压力的同时,他啃着艰涩无比的艺术电影类、哲学思考类、专业剪辑类书籍;30多次修改剧本;事无巨细地推进拍摄,闲鱼上买二手(道具);在短暂的寒假中制作后期,自学特效和3D建模……
这个16岁的男孩,完成了一部“没有什么功利价值”的电影,“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没有它,20年后的我必然会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浙江传媒学院,也有一群“于岱永”们,这些热爱电影的孩子,选择走一条常人眼里就业难度很大的导演之路。为什么选择导演专业?家人如何看待这个选择?
我们做了一个不完全的家庭背景调查。有一个数字很有意思,在回答“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导演专业”,39位受访学生全都选择了“是”。
很明显,这一代00后,更遵循自我的意愿,希望实现自我价值。幸运的是,他们有更为包容的“前浪”父母们。
这些70后父母们曾经无法理解和想像的,现在由自己来实现——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尊重、理解。即使他们可能完全不懂孩子们究竟在学什么,他们依旧支持。
支撑他们的,是对未来的信心。
电影杀青后,小于的父亲于国清写下这么一句:“种子刚刚发芽的时候,没有人能分辨出它会是大树还是小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