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君主明崇祯帝朱由检(1611~1644年),史家多肯定他宵衣旰食的精神,认为他甚少娱乐。然而崇祯帝能够以娱乐活动舒减国事对自己的压力。

崇祯皇帝的悲剧结局 末代皇帝崇祯一生忧心国事(1)

崇祯帝 网络图片

崇祯喜好弹琴,还喜欢融音乐、歌舞、情节和表演于一体的戏剧。他特别爱看戏,平常看的都是由钟鼓司的宦官们组成的宫廷戏班所表演的节目。钟鼓司的学艺太监有200余人,演出一些金元时期流传下来的院本。宫中演出的剧目,很少是整场演出,在节庆仪式上一般只演一部戏的部分内容。钟鼓司的太监们经常在御前执板,打逗清唱。然而,钟鼓司表演的内容属于礼乐制度规定的节目,过于老旧,太监们的演艺水平也止步不前,宫中戏班无法与民间戏班竞争。

崇祯皇帝的悲剧结局 末代皇帝崇祯一生忧心国事(2)

网络图片

崇祯帝有时候也将宫外的戏班子召进宫中献艺。在周皇后生日时,曾召沉香班优人入宫演出过《西厢记》和《玉簪记》,崇祯与周后在底下津津有味地观赏着。崇祯对过锦水嬉(也称水戏)也比较着迷,常在西安里门街北、金鳌玉桥之西的玉熙宫中观赏。水嬉也就是在水中表演的傀儡(木偶)之戏,用木头雕成海外异民及先贤、文武、男子的像,有臂无足,上施彩绘,高约二尺,是木偶戏的道具人物。人像的底部是平的,下安卯榫,用竹板承载,置于盛满水的方木池中。池中蓄有鱼虾萍藻等物,水池后设一纱帐,操纵木偶的人在帐后一边为木偶配音,一边做着转动、游移和翻腾的动作,使水面上的木偶人表演出各种动作和姿态。这种水戏一般只在夏夜举行,为了是消暑度夏。

崇祯皇帝的悲剧结局 末代皇帝崇祯一生忧心国事(3)

网络图片

有人作《宫词》一首描述道:“口敕传宣幸玉熙,乐工先侯九龙池。妆成傀儡新番戏,尽日开帘看水嬉。”据高士奇《金鳌退食记》载:“明愍帝每宴玉熙宫,作过锦水嬉之戏。”显然是在边吃宴席边观赏木偶水戏。一日,崇祯正在观戏宴乐,忽有人来报告说汴梁失守,亲藩福王被害,崇祯“遂大恸而罢,自是不复幸玉熙宫矣”。吴伟业曾作《琵琶行》一首咏叹其事:“先皇驾幸玉熙宫,凤纸佥名唤乐工。苑内水嬉金傀儡,殿头过锦玉玲珑。一自中原盛豺虎,暖阁才人罢歌舞。插柳停搊索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看得出来,内忧外患下,崇祯的娱乐是相当沉重和压抑的。

崇祯皇帝的悲剧结局 末代皇帝崇祯一生忧心国事(4)

网络图片

《野史无文・烈皇帝遗事》的作者为了给崇祯帝在玉熙宫的娱乐活动作解释,指出宫词中“驾幸玉熙宫”一句是对崇祯的诽谤:“玉熙宫乃伶人所处,非离宫也。即娱情声色,何必幸玉熙而后为乐耶?宫禁之制尚不详,而敢于讪上,其谁欺?欺天乎!”作者的观念是无娱乐即为英主,因此想把崇祯从娱乐中摘出来,这样做仍然是徒劳的,崇祯帝在玉熙宫观戏和玩水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在玉熙宫观赏戏剧和水嬉时,也并非总能开怀大笑,不过是有些苦中作乐罢了。

崇祯皇帝的悲剧结局 末代皇帝崇祯一生忧心国事(5)

李自成 网络图片

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使他在娱乐时提心吊胆,很难尽兴。他对外臣极不信任,至死都称“诸臣误朕”,因此将感情和娱乐向后妃敞开。然而,当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时,崇祯帝竟将利剑砍向了伴陪自己艰难度日的柔弱后妃和女儿,其紧张、焦虑、暴燥和变态的情绪暴露无遗。反观他的宫廷娱乐生活,只不过是想使这些缠绕纠结的情绪平复一下而已。然而,兵燹迭至,灾祸交臻,他的娱乐生活根本无法摆脱大势已去的沉重阴影。

内容整编自:谢贵安《欲乐还忧——明崇祯帝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6月刊。感谢《紫禁城》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