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11(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11(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2)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201)

宋·吴文英《高阳台·过种山》词

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

[宋]吴文英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〇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网友知畏斋问:钟教授您好!关于吴文英这首词,“百度”的解释认为,上片除歇拍外,都是说词人自己。有专家的笺注认为,上片是说文种。“百度”的解释与专家的笺注,差距太大,莫衷一是。故求教于先生。

钟振振答:我觉得,“百度”的解释与专家的笺注,都说得太粗。

这首词的起三句“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是说自己在回故乡的途中,经过绍兴(今浙江绍兴市),重游种山。

“山椒”,即山的高处,山顶。

战国楚·屈原《离骚》曰:“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汉·王逸《楚辞章句》曰:“土高四堕曰椒丘。”“遂驰高丘而止息。”

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曰:“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

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曰:“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曰:“耸軿车于水际,停云霓于山椒。”

唐·骆宾王《冬日野望》诗曰:“故人无与晤,安步陟山椒。”

张宣明《山行见孤松成咏》诗曰:“孤松郁山椒,肃爽凌清霄。”

杜甫《桔柏渡》诗曰:“无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宋·梅尧臣《希深惠书言与师鲁子聪永叔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诗曰:“毕事登山椒,常服更短后。”

石孝友《望海潮》(离情冰泮)词曰:“千里梦魂劳。但鸟啼渡口,猿响山椒。”

吴潜《望江南》词曰:“家山好,结屋在山椒。”

皆是其例,可以参看。

接下去的“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二句,转入对春秋越·大夫文种悲剧故事的追思。种山因有文种之墓而得名,重游此山而缅怀文种,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此类登临怀古诗词的常规做法。

《史记》卷四一《越王勾践世家》载:“勾践已平吴……范蠡遂去(弃官离开越国),自齐(春秋齐国)遗大夫种书(写信给文种)曰:‘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嘴长得像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不上朝)。人或谗种且作乱(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将叛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七策),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到已故的前代越王那里去试用其余四策,意思是要文种死)。’种遂自杀。”

“弓折”,是对范蠡“蜚鸟尽,良弓藏”之语的合理引申。射尽了天上的飞鸟,弓就没用处了,该藏起来了。然而越王勾践对辅佐他灭吴的功臣文种,却赐剑命其自刎。这就不仅仅是藏弓,而是硬生生将弓折断了。想到这里,不禁令人浑身发冷,所以说“霜寒”。“霜寒”不像是写重游种山时的真实季节,而更像是写自己的心理感觉。

“机心”,这里指机巧功利之心。

“沙鸥”,则是没有机心,自由自在的象征。

唐·曹松《赠镜湖处士方干》诗二首其二曰:“他时莫为三征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李中《思九江旧居》诗三首其三曰:“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无机”即没有机心。

宋·李流谦《谒金门》(空伫立)词曰:“我是纶竿倦客,道上行人不识。著取蓑衣拈短笛,沙鸥应认得。”

陆游《好事近》(岁晚喜东归)词曰:“卖鱼沽酒醉还醒,心事付横笛。家在万重云外,有沙鸥相识。”

杨万里《昭君怨·赋松上鸥》词曰:“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高似孙《江神子·寄德新丈》词曰:“草堂潇洒浙江头。傍林丘,买扁舟。隔岸红尘,无路近沙鸥。枕上看书樽有酒,身外事,竟何求。”

赵以夫《忆旧游慢》(望红蕖影里)词曰:“唤起江湖梦,向沙鸥住处,细说前盟。”

徐经孙《水调歌头·致仕得请》词曰:“寒则拥炉曝背,暖则寻花问柳,乘兴狎沙鸥。知足又知止,客亦许之不。”

李昴英《水调歌头·题舫斋》词曰:“管领白蘋红蓼,披戴绿蓑青箬,直钓任沉浮。玉缕饱鲈鲙,雪阵狎沙鸥。”

吴文英词别首《声声慢·饯魏绣使泊吴江为友人赋》亦曰:“行人倚阑心事,问谁知、只有沙鸥。念聚散,几枫丹霜渚,莼绿春洲。”

要之,“机心已堕沙鸥”,是说自己现在已经没了费心机去谋求功名利禄的想头,只愿做个江湖散人,与沙鸥相伴。这是词人自己的心理活动,是从文种的教训中悟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