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近日强势霸榜,24小时内连上两回热搜。
出现在8号凌晨并在下午冲到热搜第二位的话题是#0713男团天天向上路透#
因为有网友分享了一组《天天向上》录制现场图,站在台上手拿题板和主持人默契互动的嘉宾包括陈楚生、苏醒、王栎鑫、张远、王铮亮和陆虎。
而且陈楚生也将在9月15号更新的下期节目中,以“天天向上新社区成员”身份登场报到。
喜闻乐见各位老baby们“再就业”成功的粉丝们这回已经喜极而泣到涕泪俱下了,毕竟大家都觉得能上这档开播14年的老牌综艺是人气正旺的证明,更不要说常驻其中了。
与之对应的是,8号这期以“告别之旅”为主题的内容,直接引爆了#天天向上全员张家界骑行# 和#天天New-tro兄弟团毕业手写信# 两大话题的讨论。因为见证了节目在2022第三季度所有革新与改变的主持团体也要面对“新”与“旧”的交替。
那种感觉非常微妙,要知道“天天New-tro兄弟团”今年5月才官宣结成,当时外界的评论都是《天天向上》在反趋势而行之要做去流量操作,所以才会把70后的沙宝亮、胡海泉和潘粤明请来做特邀嘉宾。
曾几何时,《天天向上》在中国内地电视史上“首创综艺主持男团”概念。
赶在08奥运开幕前一天播出,用大众易于接受的脱口秀形式来弘扬千年礼仪之邦风范的立意足够超前。“天天一班”的大家在“老大哥”汪涵带领下,打开了80、90后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到2016年,《天天向上》又顺应着年轻化潮流,推出了为孵化新人而打造的“天天小兄弟”。
彭昱畅、曾舜晞、侯明昊、曾舜晞……都以此为起点获得了进一步的人气提升,逐渐成为内娱炙手可热的新生力量。
当曾经的观众也跟着长大,拥有了新的社会身份,即便之后未必会在同一时间蹲守在电视机前,但《天天向上》始终是一种情意结。所以大家也默认,谁能加入“天天兄弟”或者常驻这档综艺,就能获得巨大的曝光和流量加持。
但在亟待改变的时候,大胆任用这几位在业界卓有名气却没什么棚内综艺经验的前辈级人物和汪涵搭档,也是一招险棋。更何况还有人气颇高的青年艺人张颜齐,和来自乡野的00后代表丁真,他们各自的受众并不相同。
可谁说年轻族群就不能和“复古OG”碰撞出火花呢?
马东就有个著名理论:综艺节目的本质就是“好笑”和“好哭”。而“好笑”依靠嘉宾有反差感的表现来完成实践,它需要突破内容创意的困境,带给我们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满足观众们的情绪需求。
而沙宝亮、胡海泉和潘粤明本就和汪涵有多年交情,又有经商、收藏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心得,即使身为70后“大叔”却仍是行业内的中坚力量,在镜头前表现就更松弛老道。
但“奥美打工人”刘恋主讲广告那一期,他们竟然表现得手足无措,和当下的网络世界是有些脱节的。
70后的汪涵、潘粤明和沙宝亮和00后丁真一样,竟然在面对“没事吧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广告时抓耳挠腮、不得要领,也足够让处于中间位阶、能掌握笑点的观众觉得新奇:咦,原来他们竟然认不出杨幂?
之后号称“送分”的旅拍广告出现时,汪涵直言自己没看过,潘粤明瞎蒙的答案却更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他只看到了新娘们向新郎逼近的场面,于是从姑娘们伸手动作上推测,可能对面的汉子们都发烧了生病了,所以这应该是药品广告……
但在回顾起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广告时,汪涵和沙宝亮唱起来福灵“我们是害虫”和燕来广告歌来还手舞足蹈,说明他们并非不关注外部世界,只是和新派兄弟们有点代际差异。
觉得沙发舒服才“在这儿”的潘粤明,和努力按捺自己不要跟着哼唱舞动的胡海泉就算再怎么强调自己是年轻的、新鲜的都没有说服力。
观众看着“新”和“旧”碰撞的样子,效果在这一刻就已经拉满了。
而“老派”和“新派”的阵营划分还可以从发量来划分。
一开始做检测时就担心自己发际线有点高的张颜齐(1998年)就主动和头发花白的汪涵、沙宝亮站到一起。
结果也确实是,才20多岁的年轻人,脱发的风险已经很大……
不过对我自己来说,现在《天天向上》又好看起来并不仅仅是主持团的革新,还有内容的有趣。毕竟它的定位是文化公益脱口秀综艺,竞争力始终是基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进行的知识分享。
像天天New-tro兄弟团首次合体就是聊大家都能参与、会关注的睡眠问题。
大家测发量那期,讨论的“脱发”也是网络热议主题。
沙宝亮说自己杂技演员出身,小时候就得头顶35斤的缸子练“对传花坛”。虽然也曾拿过国际级杂技比赛的金奖,但同门师兄弟都因为头顶巨缸而秃了一片,只有自己是特例是幸存者。
节目就又请了一位上过春晚表演传统杂技项目“吊发”的00后女孩刘枭,来分享自己保养头发的秘诀。
相比起前几年,天天New-tro兄弟团坐镇的《天天向上》算是非常会赶时令,很多策划都应时应景。7月到了,蚊子漫天飞舞,他们就做生物防蚊讨论什么黑科技才能有效防蚊灭蚊。
8月份他们又做了“雪糕自由”主题,把各地文创雪糕和新奇口味都搬到录影棚来做一期“值不值”的讨论。
从这里能看出年纪和爱好对于消费观念的影响:
沈梦辰就说自己喜欢吃甜品也很喜欢吃雪糕,所以三十五块钱以下的雪糕她都愿意买来试试。
而怀念着自行车后座泡沫箱里用棉被盖着的冰棍的老派兄弟们,却不能接受十块钱以上的雪糕。
本码字狗第一次觉得无论如何都需要电视节目来做科普的,是数字藏品那一期。
这个概念的理解和传播本来就有门槛,而如果形成文字哪怕配一万张图来辅助说明也很难让大家都有兴趣。
但收藏界颇有名气的马未都和汪涵在对着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的教授讲解时一脸蒙圈的样子至少让我知道了,不理解看不见也摸不着、得通过区块链做支撑的这种数码收藏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
而且天天New-tro兄弟团兴趣、特长各不相同,大家提出的问题刚好可以覆盖全领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做生意的胡海泉就比大家最先掌握到数字藏品奥义,并能举一反三的。
才20多岁、和当下社会思潮比较贴近的吴泽林,却会说出“有些数字藏品火了上新闻可能是做营销,跟艺术没什么关系”这样的直白大实话。
类似话题串联了网络热点和扎实知识,也拉近了不同年龄段的“天天兄弟”们的距离。所以大家要说再见了,先围坐在一起吃顿家常菜,再商量出骑行到张家界的主意,让告别发生得自然又妥帖。
△潘粤明没来就把横幅“抬”起来合影也很好笑
几个人在山水草坪间里读录制前彼此写的提问也很让人难过。
“铁打”的汪涵好像是第一次坦诚这14年自己面对主持团员更迭的心路历程,他说其实从不觉得那是离别,因为现代交通和通讯都那么发达了,并不会真的走到“离别”那么重。
但过程中也有他一个人主持的情境,而所有编导人员都在流眼泪,站在台上的汪涵却不能崩溃,还要脸带微笑地制造氛围高呼“这里是天天兄弟”。
汪涵说前阵子小五还给他发消息说自己现在日子好起来了,可以还当初那张卡的钱了,“我能不能多还一点”。记得这段往事的人可能都会动容。
齐思钧被提问,“如果有S级项目和《天天向上》录制有冲突会怎么选择”。感觉汪涵也需要一个有力的新手给予支持,来继续这种“新”和“旧”的碰撞,来延续14年的综艺长青。
他说这一年里其实已经做过这样的选择、放弃了两档S级综艺了。
《天天向上》已经14年了,几乎每个看过这档综艺的观众都会聊起自己和它的联结、节目如何精准踩中不同时期的流行热点的,话题又无可避免地朝着“它未来将走向何方”而去……
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正在高速更迭,但你知道曾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时光的《天天向上》还在求变还在向前,那有些期待就永远不会落空。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