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血战到底实战技巧 血战到底御外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血战到底实战技巧 血战到底御外侮
【说】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精神阐释】
抗战精神的内涵
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日本军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935年12月,北平市大中学生联合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学生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国民党部分官兵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忱。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停止内战扭转时局的转折点。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日战争中,成千上万的英雄慷慨赴死,英勇就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以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级将领,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都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光辉典范。正是这千千万万英勇不屈的人民群众,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强敌,中国人民决不妥协。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八路军首战平型关,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百团大战使日军的“碉堡主义”“囚笼政策”受到沉重打击。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敌后军民广泛开展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围困战等群众性游击战争,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这一必胜信念,始终支撑着中华民族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持久抗战。各抗日根据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成就。大后方的人民群众历尽各种苦难,但始终同仇敌忾支援抗战。中国人民抱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作者李佑新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奉献】
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实行人民群众广泛动员的全面抗战路线,强调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因此,“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
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学生纷纷成立抗日救国会、救国义勇军、抗日讲演队,组织“请愿团”“示威团”,向当地政府或赴南京向国民党中央政府请愿示威。1931年11月,面对人民大众要求抗日的怒潮,蒋介石只得表示“个人决心北上”,学生们乘机发起“送蒋北上抗日”运动,一时间到南京敦促政府出兵的学生达两万多人。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通过发动工人和学生组成义勇军支援前线作战,复旦大学有200多名同学在天通庵路战斗中牺牲。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日本策动“华北自治”阴谋、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逼处处妥协,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联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这天清早,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一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北平城内进发,游行队伍被军警阻于西直门外,学生们便就地开起了群众大会。清华大学学生陆璀站到方凳上,开始向人群宣传抗日。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开展了抗战教育工作。首先是广泛发展中小学教育。晋察冀边区1940年已有小学7697所,学生46.9万余人。其次是普遍进行社会教育。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夜校、冬学等,教育对象是青壮年,教育内容主要有生产劳动知识、民族意识和政治思想教育,还有文化识字教育。抗日根据地中小学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使大批青壮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文盲状态,学到了文化知识,提高了抗战觉悟和生产建设能力。再其次是大力举办干部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是中共中央举办的一所最高军事学府。全国抗战开始后,各地大批革命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成为抗大学员的主要来源。抗大没有考试,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到延安来,这就是最好的考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还创办了中共中央党校、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一大批学校。党的干部教育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革命的先锋队。毛泽东为陕北公学的著名题词,阐明了革命先锋队的崇高精神品质:“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
在大后方,广大知识分子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教师周咏南母子从军,是大后方广大教育工作者勇于担当的生动体现。1938年11月,39岁的湖南祁东县小学教师周咏南,带着她独自抚养长大、刚满18岁的儿子黄天去投考黄埔军校,招生人员对她说,她已超过年龄太多,不能报考。周咏南回答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我既送子参军,我也同时报考,共赴国难,你忍心拒我于报国门之外吗?”1940年1月,周咏南母子同时在黄埔军校毕业,去了抗日前线。抗战胜利后,周咏南退役回到家乡,继续当老师,解放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49年1月,黄天随部队在北平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作者吴华云系湘潭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1日第66版
作者:李佑新 吴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