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夏天的厦大(厦大漳州校区迷人的夜色)(1)

我们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建立之后,厦大多了一个新的称谓——“跨海湾大学”。两个校区隔着蓝蓝的厦门湾相互守望,个中有太多的空间太多的感慨,自然还有不少遗憾和无奈。

最无奈的是夜晚,每每夜幕降临,班车带走了下课的老师,整个校区留守的就剩下辅导员和为数不多的老师了,有调皮的学生调侃校方:“我们不是厦大的,我们是漳大的。”

校方为消解地理的阻隔进行了最大的努力,夜晚的讲座是其中之一。这回我发现,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校区夜晚的讲座办得比本部还要热闹,就同日一个晚上而言,我随意扫描了路边的海报,就发现除了我的《走进神秘的土耳其》,还有海洋学院张珞平教授的《桥牌的魅力》和研究生院郑振龙教授的《金融的本质》,另外,外文学院的迎新晚会也在该晚举行。应该还有更多的讲座和社团活动,只不过我专心我的讲座,没敢花心思东张西望罢了。

深秋的晚风爽爽微微,当我和川流不息的学生自行车流,缓缓流向夜的嘉庚楼群,只觉得整个漳州校区的夜晚不再寂寞,教学楼层层充盈着生机和活力。忠于职守的老师成为连接两个校区的纽带,不仅在阳光明媚的白天,也在万窗灯火的夜色。

一个半小时的讲演,我感到了蜡烛燃烧的畅快,尽管添加了半个小时的自由问答环节,散场之后还是有不少恋恋不舍的学子围着老师再度交流,“想主动提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我的激将法产生了很大的后坐力……

事后,漳州校区快讯和厦门大学本部的学院网页上出现了学生记者两篇不同《郑启五带学生走进土耳其》的新闻报道,双双都给老夫很大的表扬,尽管身为当事人有些脸红,但我心里还是高兴得不得了,久经沙场的老师同样希望学生的喝彩,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呵呵,当一个教师不需要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时,他自然就会加倍注重学生的感受与掌声了!

看看夏天的厦大(厦大漳州校区迷人的夜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