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清代著名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但是,历史上真实的他和我们在荧屏上所知道的大不相同,甚至说是两个人也不为过。

通过影视剧我们了解到的是,他和乾隆的关系十分要好,但实际上纪晓岚不过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而已。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形象风流倜傥,一表人材。在荧屏上,基本上由张国立老师"垄断"的纪晓岚形象,也颇说得过去。

纪晓岚相当于哪个官(纪晓岚的大学士官位)(1)

为什么要说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通过这件事就知道了:

内阁学士尹壮图因为直言,得罪了乾隆帝,军机大臣们打算将他处斩。但是尹壮图之父尹均与纪晓岚为同年科举的好友,故纪晓岚稍稍美言了一下,乾隆帝大怒,痛骂:"我看你文学上还有一点根基,才给你一个四库全书的编辑官做,其实不过当作娼妓、演员一样豢养罢了,你怎敢随便谈论国家大事?" 

是不是感觉乾隆说话难听,但是这就是事实。关于他其实还有另一件事,也是比较有趣的,我们来简单看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山东德州的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收到了纪晓岚的一封信,但这时的他已经辞官很久,一直在家颐养天年,突然收到这封信是怎么回事,心中倍感惊讶。随后当他拆开这封信的时候发现,信中并没有任何的文字,只有一点盐和一点茶叶。

一封空的书信,一点盐加上一点茶,卢见曾很快就反映过来了,这是:"盐引亏空,立案侦查(茶)"。

纪晓岚相当于哪个官(纪晓岚的大学士官位)(2)

在乾隆时期,盐道官员在给盐商发凭证时,要多收一笔费用作为手续费,这笔钱也叫做盐引。有盐引的商人才可以去运输和售卖食盐,其他人是不可以做这方面买卖的。而盐引的费用都是装进了官员自己的口袋,根本不上交国库。这是底下官员们自发形成的潜规则,甚至可以说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乾隆不知道。

盐引是一种潜规则,是一种灰色收入,没人管,没人查,谁管谁倒霉。卢风曾在当盐运使时,也是大笔大笔的捞钱,从来没有想过会事发。但是当他离职之后,新来的盐使贪心不足,因为盐引银分赃不均和同僚闹翻。他一气之下,把侵吞盐引的案情向乾隆奏报。乾隆又惊又气,忙召开御前会议,同包括纪晓岚在内的几位近臣议定:派员秘密侦查,查清后一一严办。

开完会之后就到了深夜,但是纪晓岚却怎么也睡不着。卢见曾是自己女儿的公公,如果追究起来将会顺藤摸瓜也查到自己头上,那就真的是一家都完了。经过一番策划,他连夜让人给卢见曾送了一封信,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无字书信。

纪晓岚相当于哪个官(纪晓岚的大学士官位)(3)

本来以为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瞒过乾隆,但是却被和珅得知,并秘密上报给乾隆。乾隆知晓后就单独召见了纪晓岚,表情很是严肃,对他多加训斥:"你虽然未写一字,未传一言,但通风报信,证据确凿"。就这样,因为给自己亲家的一封书信,让他被流放乌鲁木齐三年,如果不是还要修四库全书,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回来。

在乌鲁木齐的三年时光里,他深感世态炎凉,此后便一心扎根学术研究,全力给乾隆编写《四库全书》。到了晚年,心境又开始变化,更加封闭和内向,《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种心境之下的产物。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病逝,时年八十一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对于他的评价,可能不是很好。笔者曾深入了解过了,关于他的为人有这样一句话来讲:"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这句话说的是他从来不吃米饭,只吃肉,同时还很好色,每天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睡前都要活动一番。

纪晓岚相当于哪个官(纪晓岚的大学士官位)(4)

在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不近女色,他就变得:"两睛暴赤,颧红如火"。乾隆看见之后十分震惊,还以为得了什么病,纪晓岚实话实说,乾隆听后哈哈大笑,就赏赐两个宫女作为他泻火之用。

这样一代"奇人",通过影视剧美化改编,就变成了能够和刘墉比肩的存在,其实他就是乾隆蓄养的专门修书的书生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