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里面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每个人的生活都大抵如此。但我们往往害怕着这个叫做“平凡”的东西,所以毛不易唱的那一句“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才会戳中无数人的内心。现在,我们又把这愿望嫁接到了孩子的身上。我认为只有接受平凡,给予孩子不放弃、不退缩、不逃避的支持力量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双减”前,我们的孩子因为有学校的严格要求、有父母的督促监督、有培训机构的密集培训、还有孩子不得不努力的压力,每次尽管成绩不是最好不算很满意但毕竟还过得去。

“双减”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孩子们的现状吧:

一、平淡型

这一类的家长对“双减”具有很高的领悟,对待孩子学习没有受到影响,既不觉得好也不觉得不好。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孩子普遍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知道自己该做啥不该做啥,每天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成绩变化起伏不大。这一类的孩子家长最省心,似乎外界的变化永远不会影响到自己,家长省心老师放心!可是,我们常常感慨——为啥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为啥我们自己的孩子不是这样的!

二、激进型

激进型家长天生对孩子学习非常执着,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尽办法去督促孩子提高成绩,正规培训机构不让报就去找隐蔽的私人培训班;到网上找各种辅导资料到题库下载让孩子刷题;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增加个一倍二倍的。这些孩子的成绩一直处于高压力高强度和最重的高回报,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只要高考中招考试不取消,成绩一定是最重要的!2018年,绝大多数省份的985大学录取率低于5%,在河南、江苏、贵州、山西,只有前1%的孩子,才能考进985。即使退而求其次,211大学,录取率最高的北京和上海,也仅仅接近14%,排名靠后的广西、甘肃、安徽、河南,录取率不到4%。比如说在北京,听起来并不是那么吸引人的北邮电大、交通大学,那也已经是排名前10%的头部孩子才能进去的地方了。

2019年,全国高考的报名人数突破了1000万。有份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只有前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读985的只有0.79%,能读211的只有2.41%,想读清华北大,你必须进入全国的前0.03%。

2020年,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地区,文科大部分省份的985大学录取率都在1%以下,理科中,除了上海、北京、天津三地之外,青海省的录取率为19.38%,宁夏的录取率也较高,有9.82%。山东、河南这类的高考大省其实985录取率都不高,河南文科的录取率仅有0.45%,理科录取率3%,山东只有2.68%。

2022年,全国各地考生的报名人数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仅河南就超过了一百万,而河南仅有一所“211大学”,可供考生选择的院校却寥寥无几。

就一本的录取率而言,全国第一大高考省份河南,一本的录取率仅为7.8%,综合录取率也是倒数第二,这就说明了一所大学的招生非常困难。

不提高成绩,我们还能干啥?难道真的就中招考试之后上职专吗?

三、消极型

可也有不少孩子,开始逐渐放纵自己: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回家后不写作业、不复习,整天想方设法玩游戏......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河南驻马店,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11岁。

他们先用奶奶的信息注册了游戏账户,随后,又骗奶奶是考试需要,通过了人脸识别。

就这样,短短几个月花光了父亲22万的死亡赔偿金。

对于双减你有什么建议(双减一年了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

看完新闻,只剩下一声叹息:

当那些自律的孩子正在拼命划桨时,另一些孩子却开始松懈、日渐堕落。

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同龄人远远抛在身后。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数学公式:

对于双减你有什么建议(双减一年了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这一公式,放在孩子身上同样是成立的。

1.01就代表了每天多努力一点点,坚持一整年,孩子将会取得飞跃式的进步。

而0.99则代表了每天懈怠一点点,经过了日复一日的更迭,孩子终将被打回到原点。

每天是学习还是玩游戏,短时间内看不出差距。

但经过一年的沉淀,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之间,已经出现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双减”是美好的,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卷。面对中小学生的游戏不禁不彻底让孩子们远离,最终还是会像吸食鸦片一样,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