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茂林

巢湖是个好地方,槐林是“环巢湖”旅游观光带上的重要节点,这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又因渔网产业品牌的成功铸就与发展并早已美名远扬,我虽然久已慕名可却曾近距离亲近它,更不知槐林一名的由来,因而对槐林早就有着期待与向往的情愫。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1)

近期九三学社巢湖基层委社员一行三人组成的“党外民主人士”调研小组,于2019年4月16日,前往巢湖南岸的槐林镇乡村开展了以“发掘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为课题的调研实践活动,对巢湖岸边的“巢湖寺、槐林神墩、槐林老街、胡海如纪念馆、沐氏祠堂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走访。这一次身临其境的调研生活体验,它可使我受益匪浅,既满足了心愿,又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2)

这一天上午九点多钟,我们在镇里凌委员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槐林嘴。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并是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巢湖,放眼望去在右侧水天相接、碧波荡漾的地方,有一条五线谱一样的黑线笔直的伸向湖心。凌委员告诉我:在那伸向湖心的“柳堤”上便是一座村庄,以前大集体年代是一个生产队,半岛上居住着几百人呢!我想这可能就是“槐林柳浪”的得名吧?待我把目光移至近前的湖边,只见绿树掩映着与林荫栈道里的木栅栏和弧形图案的水泥路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凌委员说:那里连通石次河两岸正在打造环巢湖旅游“滨湖公园”呢?不错,我想这样的设计也算是别具匠心啊!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3)

待我们回首正视来路的前方时,呈现在眼前的便是黄墙黛瓦,三道朱色的寺门与飞檐翘角式样的房屋,构筑成一座气势雄伟的寺庙——(天王殿)圆照寺。里面是一个四合院式的结构,院子后排便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大雄宝殿”,左侧是延寿殿和地藏殿,右侧是娘娘殿与观音殿,后面还有用膳的食堂等。心里暗想原来不是说“巢湖寺”吗?怎么门楣上显现的几个金色大字却是圆照寺呢?我顿时感到有些诧异与费解。

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第一站选择到这里来呢?其中的原因有两个。首先要弄明白“槐林”一名的由来,其次是这座寺庙前的广场上曾经发生过一段动人的抗日故事呢?今天我们身临其境必有一番联想,也许能够给今天同行的人,得到“槐林”一名由来的满意答案。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4)

其实我事先已经查阅了有关资料,其中有着这样的一段文字介绍:原来槐林嘴是一个伸向巢湖内的半岛,古代岛上几十公顷面积的山坡种植了大片的槐树。然而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人们站在遥远的地方并能看到一片洁白的槐花随风飞舞,约有千米之长的槐花林成了花的海洋一直飘到到巢湖内,天长日久人们并熟知那里是一片槐树林,同时还亲切地称这个半岛叫槐林嘴。如今槐林嘴半岛上仍有槐树200余亩,你若遇到槐花盛开时节来此游赏,还真能够体味到古代槐林嘴的风光胜景。

站在寺庙的院子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党史里的一个名词“巢湖独立三营组建地”,今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这个带有红色记忆的巢湖岸边——“槐林嘴巢湖寺”。

槐林嘴是在槐林镇西北的巢湖南岸边,实际上是一块伸向湖心的高地,这块高地大约有十几公顷平坦的面积,过去上面的这座庙宇名曰“巢湖寺”。1941年2月,巢庐游击队与贾氏珍领导的巢县独立第四连,合并组建成为巢湖独立连。这支部队遵照新四军七师初建时制定的“隐蔽发展”方针,组建后即奉命与林维先率领的挺进团前往大别山开辟新区,后因行动受阻,独立连大部奉命有舒城返回巢湖,随后在槐林嘴一带招募新兵扩充队伍。4月初这支队伍在槐林嘴巢湖寺正式整编为巢湖独立三营。营长黄炳光,党总支书记沈博。

巢湖独立三营属新四军七师十九旅和中共巢庐县委双重领导,其主要任务是在盛桥、白石山、皇姑闸、沐集及巢湖与白湖之间剿匪,以保证巢湖与白湖之间的通航、通商。1942年6月,巢湖独立三营编入了新四军第七师五十六团。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5)

红石崖 方华 摄

虽然“巢湖独立三营”组建近80年的历史已经过去,但是“槐林嘴巢湖寺”却给我们巢湖儿女留下了一份红色的记忆,与此同时它还让我们想起了寺名与它的历史沧桑。

这座寺庙原名巢湖庙,古代称圣姥庙,它位于巢湖市槐林镇槐林嘴凤凰台畔,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主要供奉的是泰山玉女(圣妃)碧霞元君神像。它与巢湖北岸的中庙隔湖相望,一脉相承,槐林嘴的圣姥庙好似镶嵌在凤凰冠上的宝石,远远伸向湖面的双翅,又像翱翔的飞凤盘旋在巢湖的南岸。它与中庙的飞凤,一雌一雄,中庙谓之雌,槐林嘴谓之雄,二庙素有“凤凰仙渚“之称。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6)

巢湖寺 方华 摄

圣姥庙历代屡废屡修,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扩建重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槐林嘴圣姥庙又重新修葺,同时供奉佛像,改为佛教道场。中庙、姥山和槐林嘴圣姥庙在巢湖中呈现三点一线,它就是明代崇祯皇帝曾为姥山文峰塔题匾为“三元叶吉“之意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巢湖庙仅剩8间殿宇,破旧不堪,1999年秋起陆续修缮、扩建。现有建筑主要有:一进是天王殿,殿门迎面供奉高1.5米座式弥勒佛,背后供奉1.8米站式韦陀菩萨,两旁供奉站立的四大金刚均高为2.5米。二进大雄宝殿,供奉座式地藏王菩萨,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均高1.7米,偏殿供奉高为1.5米座式碧霞元君圣象。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7)

将要离开寺庙的时候,主持告诉我们:是2006年10月,“巢湖寺”改名为“圆照寺”。凌委员说寺庙后面的巢湖岸边景观很不错,于是我们走到槐林嘴高地的顶端,俯瞰巢湖水面,隐隐约约地还能够看到湖心里的“姥山岛”。之后我们下到了被湖水冲刷堆满光滑透亮的鹅卵石湖滩,那里的湖岸全是红色的土崖,沟壑纵横、突兀险峻,十分奇美,非常有特色,值得一游。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8)

十点钟左右,我们来到石次河岸边的“神墩遗址”。站在石次河堤岸的公路上远看神墩遗址,它就是一处寻常的大土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后来我在土墩的中心位置找到了神墩遗址文物保护碑,仔细地阅览碑文才了解到它的不平凡:神墩遗址离巢城40公里,巢庐公路1公里,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大约1公顷。是一个椭圆形的大土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群众种庄稼时发现土墩表面散落着大量的陶片、瓷片和瓦砾,考古专家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里是3000多年前古人的居住地。据说巢湖南岸像这样的神墩遗址有十几处,由此可见“槐林神墩”是巢湖南岸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神墩遗址的发现,对于人们了解古代自然环境,以及古人的生活能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对研究巢湖的起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9)

离开“槐林神墩”,前往“胡海如”纪念馆的公路上,我的脑海里还在遐想着神墩遗址的来历和几千年前古人在此生活的情景。……车到大胡村“胡海如纪念馆”,我迫不及待去了解胡海这个人——胡海如,槐林镇的一位革命烈士,1922年出生于巢县柳山乡大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参加了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大胡村党支部书记,不久又先后担任乡长、槐林区游击队长。他在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中,率领巢南游击队与日、伪、顽开展过英勇顽强的斗争。后来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为了保护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他面对叛徒和敌人的屠刀,无所畏惧、怒斥叛徒的无耻,最后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胡海如烈士不愧为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战士和抗日英雄,他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当时的皖中抗日根据地。解放后,巢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胡海如烈士,将原柳山乡改名为海如乡。

巢湖有个千年古镇叫柘皋 巢湖南岸古镇槐林行记(10)

肃静地站立在烈士的塑像前,我们感慨万千,心中油然地产生了一种对革命烈士的敬佩之情。又想到了在槐林镇也还有革命烈士汪胜友、魏兆宇、应仁书等,他们和胡海如烈士一样受到家乡后人的称颂和怀念。如果能把他们的革命事迹与英雄故事加以统筹,让青少年学生和游客来此能够接受系统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吧。

这次调研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在我们离开古镇槐林这片红色的土地之后,槐林凤凰台边的柳浪伴随着巢湖岸边的涛声还不时地回响在我的耳畔——我们巢湖真是个好地方。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