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学霸,这是从古至今都未改变的“真理”。在古代科考制度下,学霸自然也屡见不鲜,但史上最厉害的学霸却令人望尘莫及,即便是我们今天的学霸在他面前,也瞬间秒变学渣。究竟他是谁呢?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人狠话不多,小编先亮出学霸的名字——张鷟,估计后面这字您也不认识。鷟字音同“卓”,出自于“鸑鷟”(yuè zhuó),是古代文献中对凤凰的一种别称。《新唐书》中记载,张鷟是河北人,出生于唐高宗时期,因出生时院中有凤凰飞过,故取名为“鷟”,同时也寓意着他不同凡响。
随着年纪的长大,张鷟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甚至还能过目不忘,比如各种儒家经典张口就来。更关键的是,张鷟还能加入自己的见解,而且其观点往往也都入木三分。因此,张鷟第一次参加科举,就轻而易举的进士及第,令人羡慕不已。不过可惜,张鷟虽才华横溢,但有时却也喜欢讽喻时事,因此也就遭到当时宰相姚崇的厌恶,即便是他进士及第,也没有封得一官半职。
然而,张鷟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他每次科举考试都报名参加,最终连连考了8次,而且次次都是进士及第。最后,就连朝廷都看不下去了,觉得不能埋没了人才,便让他担任岐王府参军,后来又屡次升迁,官至鸿胪丞。张鷟在为官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功绩,但也没留下口碑,总的来说平平常常,不过他在文学上的天赋,却是与日俱增的,其文章也更是被誉为“天下无双”。
比如张鷟奉使河源,在路过积石山(甘肃临夏)时,听当地百姓说附近山上有个仙窟,里面还住了两个仙女。于是,张鷟十分好奇便上山探访,虽然最终一无所获,但他回来后却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传奇小说,名为《游仙窟》。一开始,自叙上山寻找仙窟,然后通过文学艺术加工,在文中写成自己寻找了仙窟,而且还遇到了居住在仙窟中的仙女,一个叫十娘,另一个叫五嫂。
紧接着,张鷟笔锋一转,开始想象自己与仙女宴饮歌舞,以及调笑戏谑的情景,甚至还有不少的艳词俗句,令人看完之后情不自禁的想入非非。从内容上看,《游仙窟》在当时的文坛上,绝对是一大文学禁忌,让很多人都嗤之以鼻。但从形式上来看,《游仙窟》采用四六骈文,以及唱白并用的方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十足,被誉为“新体小说”。
不过大环境还是不被允许,因此《游仙窟》即便写得再好,也难登大雅之堂,最多只是在民间遮遮掩掩的流传,所以到后来也就慢慢地失传了。然而,当时的很多国外遣唐使,却对张鷟以及他的文字喜爱有佳,如“每遣使入朝,必出重金购其(张鷟)文”(《旧唐书》)。幸运的是,《游仙窟》随着各国遣唐使的传播,开始在国外迅速地流传开来,并且还得到了极高的赞誉。比如,在如今的日韩等国,都还保存有大量的《游仙窟》的抄本和刊本。
张鷟的才华,以及对古代文学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另外,我们从两个广为流传的成语也能看出,即“青钱学士”和“青钱万选”,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因张鷟而来。比如,“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青钱学士”(《新唐书·张荐传》)。其中的“青钱”,一开始指代优质的铜钱,因为古代铸造铜钱多为黄铜色,而如果能形成黄中带青的铜钱,那一眼就能看见,然后就会挑出来当作优质钱,所以最后就逐渐将有才华的人誉为“青钱”,故此张鷟也就有了青钱学士之称。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和开明,人们对张鷟和他的成名作《游仙窟》,也都有了更为中肯的认识和评价。不管怎么说,当我们看待其文学作品时,不能带上有色眼镜去臆断作者的思想,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纵观盛唐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泱泱大国的文化气息。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