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董元奔问大雁情是何物)(1)

(太原汾河公园雁丘)

金代最著名的诗人、词人元好问的代表性词作之一《摸鱼儿(雁丘)》云:“恨人问、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硝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楚些:代指楚人的文章,“些”是楚人写文章常用的语气词。)

这首词是元好问十六岁时赴京赶考的途中所写,词中“雁丘”一词是这首词的写作由头,雁丘也因为这首词而成为后人广为所知的一个著名典故。当时,元好问在路上遇见一个射雁的猎户,得知猎户刚刚射杀了一只大雁,而另一只大雁不愿逃走,却直接飞撞到地上,为先前的那只大雁殉情了。元好问虽然还只是一个少年,但是文学的修养使得他过早的就具有了悲天悯人的人性。他说服了猎户,买下了这两只大雁,把它们葬在汾河东岸。后人为了纪念元好问,在那里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雁丘”二字。雁丘如今还在,在太原市迎泽桥和南内环桥之间,那里已经成了一个河滨景点。

有感于大雁之间情感的真挚和殉情行为的悲壮,元好问又想起一位大名县荷塘老人讲给他听过的两名挑战封建礼教私奔的男女双双跳入荷塘自杀的往事,遂写了这首传唱数百年而不衰的《摸鱼儿》词。

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董元奔问大雁情是何物)(2)

(太原汾河公园雁丘)

这首词之所以写得成功,其艺术感染力之所以超越元好问成年后的绝大多数作品,并不是仅仅因为元好问少年时的才思敏捷,而是因为元好问自己首先被殉情大雁所感动,自己首先被鲜活的生活所感动,作品因而也就写得情真意切。这再一次揭示了美和文艺来自生活这一近百年来逐渐为人们接受了的艺术学论断的正确性。

这首词的成功还得力于词中的名句。我们写文章,常常会引用到这首词中的前两句,但是多改为“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我们常常脱口就能说出这两句词,却并不一定知道它是出自这首词。其实,这首词中还有一些句子也都堪称名句呢。“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不仅感叹寻常的忙忙碌碌的人生与惊人的大雁殉情之举之间巨大的行为反差,也有作者的自我解嘲,感叹自己寒窗十年只为博取功名的趣味之低。“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虽然是化用汉武帝辞赋中的句子,但是它与“硝烟依旧平楚”以及下边的“招魂”、“山鬼”等句一样,发出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感慨,以反衬的方式提升词中所言的殉情男女和殉情大雁的动人魅力。这些名句当然是构筑这首词艺术境界的最重要元素。

此外,这首词的成功还与作者以议论入词有关。在这首词中,元好问用典故作为议论手段,来强化“壮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元好问学习辛弃疾并且非常成功的地方。吴梅教授在《词学通论》对这首词下判断为“深得稼轩三味”也许指的就是这个。

问大雁、情是何物?且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就是了。


【编者注】雁丘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

(编辑:董尧)


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董元奔问大雁情是何物)(3)

【作者简介】董元奔,1971年生,传统文化学者,网络知名作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江苏省资深辅导工作者,某高等教育培训机构董事长,长期主抓教学并居于教学第一线。曾参与《江苏教育年鉴》部分文稿撰写,但学业主攻古典文学,兼涉古典哲学、历史学。早年曾有诗集,近十年主要 写作文学论文、文史随笔。论文曾获《人民日报》征文一等奖、今日头条官方平台“青云计划”优质原创作品奖等国内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