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景亮

读书百遍只为一花痴(青未了最是书香能润心)(1)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亲情与读书这个“唯二”,没有“唯三”。亲情是我们情感中最柔软的部分,它是每个人的归宿。而读书则能撑起一个人的灵魂,它能让我们从容应对世间纷繁与人间乱象,从而走向久远。

说来惭愧,我在该考大学的时候赶上插队,既没有系统读过书,也没有什么读书计划,仅读过为数不多的书,也还是在好奇或兴趣导引下的偶尔为之。

看闲书

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至中学毕业,我们的课业负担几乎为零,整天到处乱跑瞎玩。街坊孙大爷家有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哥哥,他长着一张国字脸,上唇留着一撮黑胡子,给人一种凶凶的感觉。我发现他手里经常捧着一本书,坐在他家大门口看。出于好奇,怯怯地叫他一声哥哥,问道:“能看看你的书吗?”他一听,先是怔怔地看了看我,然后又温和地说:“三天后还书。”我如获至宝般接过书,跑回家打开一看,是《魑魅魍魉》,作者张恨水,书已经有点泛黄,有的页面还起了毛边。脑子里只想着三天后还书,就囫囵吞枣般地看了下去。内容只能懂个大概,但小说超凡文字魅力,章回手法写作,再加页面泛黄,既有吸引力又有神秘感,令人我欲罢不能。

三天后如约还书,孙哥哥又给了我一本他正在看着的书,是梁斌的小说《红旗谱》。这部小说通过对农民朱老忠和大地主冯兰池形象地刻画,让我树立了鲜明的阶级斗争概念。因为想弄清小说中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所以阅读进度受点影响,还书时间延迟一天,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而是接下来又送给我一本抗日战争题材小说《吕梁英雄传》,这次他没有规定期限,所以我看得就比较从容。不仅看了小说,而且还顺带学会一句成语,一个投诚八路军的日本兵,在一次战斗取得胜利后,边打扫战场,边用刚学过的成语说:“旗开胜!旗开胜!”八路军文化教员纠正他:“中国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应该念旗开得胜。”

还给孙哥哥这本书以后,他同意让我在他家里看书,又陆续读到了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浩然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集等等。直到孙哥哥他们搬家,才中断了这段看闲书的短暂历史。

阅览证

1978年返城参加工作后,我在一家铸造企业加工车间干车工,工厂工作环境相对恶劣,虽然有700多人,但是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我找到厂工会问王景平老师:“能不能在厂里看书呀?”王老师说:“咱们厂没有图书阅览室,我给你开个介绍信,你可以在市工人文化宫阅览室办个阅览证在那里看书。”

我们是两班倒,早班下午4点下班,下班后只要家里没事,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挎着装有圆珠笔和笔记本的黄书包,匆匆赶往工人文化宫阅览室去读书。赶上周二厂休日,我在那里一待就是一天。阅览室能容纳五六十位读者。那个年代,一场文化浩劫刚刚结束,青年人对于文化,尤其是对文学充满憧憬与美好期待。阅览室每天都座无虚席,便是最好佐证。

当时在阅览室读得最多的是《当代》《收获》《十月》《人民文学》《文汇月刊》《诗刊》《萌芽》《北京文学》《小说选刊》等期刊。通过阅读作品,对一批作家、诗人的名字如数家珍。像臧克家、巴金、汪曾祺、刘心武、陆文夫、蒋子龙、陈建功、王安忆、张抗抗、张洁、白桦、谌容等,读着他们的作品,对作家佩服不已。

尤其喜欢臧克家发表在《诗刊》上,记录他在“五七”干校劳动生活的组诗《忆向阳》中的诗句:“斗室是天地,神衰躯体空。干校一千日,生命复葱茏。”先生那干瘦之躯,在经历三年干校劳动锻炼后竟然“生命复葱茏”,不得不说是位内心强大而又乐观的诗人。

蒋子龙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在《人民文学》上,作品讲述了乔光朴上任后收拾一个机械厂烂摊子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改革者,一扫“文革”时期作品都是千篇一律高、大、全形象的弊端,让人很感亲切。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了银幕,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乔厂长热。以承包、砸掉铁饭碗为主基调的企业改革大幕启动,涌现出像马胜利、步鑫生等为代表的一批风云人物。读完这部作品,置身沸腾的时代,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那时人们走起路来都风风火火,仿佛有种神奇力量附在身体里,推着大家前行。

曾在阅览室读到王安忆一部中篇小说,虽然作品名字已忘,但是其中一个情节让人忍俊不禁:某剧团一位电工,配合样板戏演出打火把,当演员掏出枪打火把时,电工负责拉闸,用灯泡制作的火把就灭,以此说明英雄人物枪法准。但是,不知电工怎么回事,枪响第一声火把没灭,枪响第二声整个剧场灯全灭了,到了打第三枪的时候全场灯光又骤然亮起来,引起现场一片哗然。为此,剧团开会深入批判这位电工的思想根源,让其作出深刻检查,倒霉的电工文化程度低,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小说情节荒诞,极尽讽刺,语言相当生动,看完一遍再看一遍。越来越感觉作家渲染氛围,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十分高超。后来得知,著名作家茹志鹃与王安忆是母女俩,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早已深入人心。我当时就想,写作固然需要天分和努力,传承也很重要。

从1978年到1982年,在工人文化宫阅览室坚持四年业余阅读。那段时间,也是我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通过阅读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投入创作。陆续在《济南日报》等媒体发表少量诗歌、杂文等,小有斩获,成为读书活动的受益者。

阅览室晚上八九点钟下班,几乎每次我都是最后一个从阅览室走出来的人之一。此时,我早已饥肠辘辘,就到距阅览室最近的路南一家国营饭店,花两块五毛钱,要一份四川榨菜肉丝汤,再要一碗温凉的白米饭,待狼吞虎咽地吃饱后,走在狭长且诗意弥漫的经二路上,一边消化食物,一边咀嚼读过的作品。我闻到,空气中法桐树的叶子清香无比,皎洁的月光透过枝叶,洒下点点银辉,我感到前方的路愈走愈宽……

作者简介:臧景亮,男,1958年生,济南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