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一晃从教第20个年头了。记忆中的教师节过了2个,第一个是在山城街道工作期间和烟台大学下派第一书记们一同庆祝。第二个就是2022年9月9日,我区召开的教师节庆祝大会。忙完材料和会务,闲暇之余把有关教师节的来历和教师的一些称谓,梳理了一下,与广大教育同仁们共勉。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

教师节:8月27日

相传,最早的教师节是孔子时代,最初的时候,每个老师门下都有若干的弟子,这些弟子每年总会相约在师傅的生日那天,举行一个简朴而庄重的仪式,用虔敬的心态向师长送去敬仰和祝福。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2)

关于教师节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那时,已经产生了,配备老师的实体学校,每到孔子诞辰日,皇帝会率领文武官员,到孔庙祭拜并宴请老师,这算是教师节的雏形。

教师节:6月6日

6月6日教师节,起源于民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邰爽秋倡导的。邰爽秋,江苏东台人,出身于贫寒的书香门第,曾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1928年被民国政府任命为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兼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与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曾经被称为“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3)

  1930年,邰爽秋到河南大学任教,提出了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民生本位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发展民众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生活水平。1931年5月,他联合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院长程其保、南京一中校长李清悚等人发起倡议,定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也叫“双六节”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4)

1931年6月7日《中央日报》题为“第一次教师节”的报道,阐明成立该节意义,一是改良教师之生活待遇;二是保障教师之地位稳固;三是增进教师之专业修养。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5)

  在以后的几年当中,每到教师节,各地都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各学校放假或停课一天,各地报纸大都发行纪念特刊,有的书局还对教师购书给以特别廉价优待。一些教育专家、教师撰写文章在报章杂志上讨论这个问题。一些报刊也纷纷报道有关“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当时还有人谱曲作了《教师节歌》。

  各地不少教师还联名向教育部呈请设立教师节,并通令全国举行庆祝,有的还向国民代表大会提议案,但都无果而终。

教师节:8月27日

  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的宗旨。另外还颁发《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八·二七”教师节是民国政府法定的教师节。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6)

   1947年8月27日上午9时,在国府大礼堂举行孔子诞辰暨教师节纪念仪式,蒋介石主持,国府委员及所属各院部会首长于右任、戴传贤、邵力子等300余人参加。于右任报告“孔子学说”。南京市各界联合在朝天宫大成殿举行祀孔典礼暨教师节纪念大会,各机关、各区公所、各学校代表约600人参加。由市长沈怡主祭,参议会副议长王潞等陪祭。祭孔之后,举行教师节纪念大会,沈怡作报告。下午6时,又在励志社礼堂举行了尊师运动游艺大会,全市各级学校教师约200人参加。相关负责人致辞、宣读慰问信后,学生向教师致敬,并派代表向各级教师献花、献旗,文艺团体表演了文艺节目,一直到晚上9时多尽兴而散。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7)

  这一天,邮政总局专门发行了“教师节纪念邮票”。《中央日报》专门予以报道:“该相邮票图案设计分四种,即(一)孔子造像(面值国币500元、红色),(二)杏坛(面值国币800元、青莲色),(三)至圣墓(面值国币1250元、绿色),(四)大成殿(面值国币1800元、蓝色)。”这套邮票可以算是第一套教师节纪念邮票了。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8)

  1948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逆转,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各大城市的学潮运动风起云涌。是年7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当年教师节的纪念办法,要求各省市“约集教师举行座谈会,讨论有关疏导当前学生运动及防止职业学生操纵学潮各项问题”,防止“学潮”成了教师节的主要内容。据《中央日报》1948年8月28日报道,总统府于8月27日上午10时举行孔子诞辰暨教师节纪念大会,蒋介石亲临主持,李宗仁、于右任、何应钦、王云五、朱家骅等400余人参加。南京市政府和各界人士也于当日举行祀孔和教师节纪念仪式。这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次纪念教师节

教师节: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国民党时代的“八·二七”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全国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9)

教师节:9月10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界得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国上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日益受到社会尊敬。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将《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在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1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同意恢复教师节。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0)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这年9月10,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第一个教师节。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勉励教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1)

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

世界教师节:10月5日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2)

为纪念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颁《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师称谓

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教》中就出现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的字句。

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尊敬自己老师老子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

在我国“教师”一词最早出自《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3)

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随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

先秦时期,教师统称为“师傅”,亦称“师父”,将“师”与“父”并称,可见对教师的尊敬程度。 战国时代,称教师为“博士”。汉代有称教师为“师资”的,汉代太学的教师称“学官”,也叫“校官”。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4)

两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当时汉武帝很重视教书育人的人才,称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精通儒家经典、从事教学的学者为“贤良文学”。

东汉时太学教师称“讲郎”。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5)

西晋国子监教师称“助教”。宋代开始以“教授”为教师的称呼。“教师”之称始于宋代,为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太学教师称之为“学政”。

明代掌管课试之事的教师称“教习”,至清末举办学堂仍沿用“教习”之称。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6)

此外,我国古代教师还有司业、师保、教谕、监学、学正等古称。

如今,“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教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流传几千年。

教师节老师精神(教师节话教师)(17)

到了现代,人们赋予教师以种种美誉:如“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最富哲理的称谓;园丁是对教师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是对教师最真情感人的爱称;春蚕是对教师最纯挚的称谓;蜡烛是对教师最温馨动人的称谓;孺子牛是对教师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春雨是对教师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是对教师最高评价的专称;先生是对教师最历史悠长的尊称;老师是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