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辉社区开办暑托班,解家长后顾之忧本报记者 余少林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对基层治理五社联动的理解 助推基层治理创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对基层治理五社联动的理解 助推基层治理创新

对基层治理五社联动的理解 助推基层治理创新

仁辉社区开办暑托班,解家长后顾之忧。本报记者 余少林摄

“在这里,可以跟老师学画画,也可以读书写字,小伙伴在一起很开心。”暑期到了,长乐区航城街道仁辉社区的“四点半学校”又热闹起来。社区里的孩子有社工的指导陪伴,让他们的假期过得快乐又充实。

“四点半学校”是仁辉社区党支部开展“三社联动”的创新实践之一。多年来,仁辉社区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把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个“社”联动起来,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和党员为骨干的工作机制,让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组织这个桥梁和纽带,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工团队参与

志愿服务更加专业

2017年福州携创社工发展服务中心在仁辉社区成立以来,仁辉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秀清就非常重视社工队伍建设,聘请福州资深社工担任督导工作,重视招收社会学相关的社工进行培养,目前已形成7人组成的专业社工团队。

李秀清将党建和社工服务相结合,组织持证社工协同社区做好党员和群众服务,带领社工团队深入小区开展免费水电维修,以及节假日公益服务活动。

每个周末到空巢老人家里做家务、陪老人聊天,是社工雷打不动的功课。民生小区70多岁的居民老陈,两个儿子身体都不好,无法外出就业,家庭经济困难。社工伸出援手,向社区、街道反映情况,帮老陈的儿子申请到小区门口的一处店面做小生意,解决了老陈一家的生计问题。

在党支部书记带领下,社区人员运用社工专业手法和理念服务居民,使社区志愿服务越来越专业化和项目化。去年,因党建工作突出,仁辉社区党支部获评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同一年,还被评为“福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党员兼职当老师

解家长后顾之忧

仁辉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小区居民大多是进城购房农民,因为是学区房,社区青少年儿童达到1000多个,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孩子成长环境和社区文明素质提升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

由于很多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下午放学较早,父母往往要晚6点之后才能到家,空档期无暇顾及孩子。为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给学生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等活动,李秀清积极推动成立社区“四点半学校”,社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在职党员志愿者辅导孩子做作业,让孩子们在社区有个安全舒心的学习环境。社区在寒暑期及节假日举办兴趣班,并创立“七彩夏令营”等项目品牌。

在做好本社区“七彩夏令营”基础上,李秀清还引入省总工会“在职职工暑托班”社会工作项目,利用暑期大力开展兴趣班、青少年能力发展、亲子关系协调等专业社工服务,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据统计,几年来仁辉社区累计服务社区青少年12000多人次,开展活动6000场次。

持续深入开展各类活动,有力提升了社区青少年文化素养,不少青少年在各类书法绘画比赛中得奖。

“三社联动”机制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近年来,李秀清在社区服务管理中积极推动“三社联动”服务机制,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者之间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共同来促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

社区建设方面,仁辉社区实现社区干部集中办公,为群众实行一门式服务,先后筹措资金建设500多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内设棋牌室、舞蹈室、信息化室、书画室、健康教育室、作业辅导室等服务功能室,在多功能室开展“闽都乡音会所”传习活动,并组织成立金色年华闽剧票友协会,聘请退休闽剧老艺人向青少年传授闽剧,大力弘扬闽都乡土文化。“社区服务越来越好,居民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在仁辉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社区老人聊起社区的变化,一脸幸福。

民生小区原来未实现人车分离,车辆随意停放,引发诸多矛盾。业委会多次召集居民交流谈心,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业委会修缮地下车库,并降低车辆管理费,居民将车辆统一停入地下车库。

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得益于李秀清推动成立的民生小区红色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由社区两委干部兼任业委会副主任,社区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业委会成员,共同参与民生小区物业管理,形成社区、居民、物业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

疫情防控初期,李秀清严守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稳定后,他对疫情防控仍不松懈,在每个小区入口安装体温识别系统,同时要求小区外来人员出示健康码登记,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

(全文共1822字)

,